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从激发想象、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面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审美素养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从激发想象享受美、品词析句欣赏美、感情朗读体验美、拓展延伸创造美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
一、借助媒体,感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地域物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色彩鲜明等特点,对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发展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进入文章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意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地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得到美的感受。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海底实况视频,向学生展现一个景色奇特、物种丰富的海底世界,使原本深邃莫测、遥不可及的海底变得可知可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视频中真实的画面,加上那娓娓道来、悦耳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得到了美的感受。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再现的作用,让课文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美丽的景色,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之情,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激发想象,享受美
想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语言、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不在眼前的事物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入选小学语文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很多都充满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文章内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享受最美的意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想》时,为了再现意境,笔者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桃树枝上的花苞牵着一缕缕阳光、柳树根伸进土地汲取甘甜营养等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并让学生说出内心感受。借着想象的翅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文章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掘文本的空白之处,想象着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放到春天的景物里,写出自己的梦想。学生的梦想丰富多彩,进而更深入地享受意境之美。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深入把握文本的意象,创设有内涵、丰富、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品词析句,欣赏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使学生真正回归文本,深入地感受语言的魅力,更深层地领略潜在语言深处的美。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描写村民(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和老汉(站着、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两组人物形成鲜明对照的词语,通过比较、揣摩、推敲、咀嚼这些词语,让老汉的光辉形象在文字中鲜活地立起来。但是,教师并不能仅仅引导学生感知形象,而应继续紧扣词语追问:“你能说说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的目光告诉人们什么吗?”引领学生潜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中。学生深入情境,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汉那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伟大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精彩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让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妙、意境之美,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更能走进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文本世界。
四、感情朗读,体验美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通过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能够产生“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的通感。学生通过语言的中介,把握形象,进入文章的境界,在听、看、感受中,体验人物的美好品德、高尚情操,景色的美丽动人、独特魅力。例如,人教版《他是我的朋友》一文,最后一段交代了阮恒献血的原因。虽然阮恒认为给别人献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献血,可见“朋友”在他心中是多么重要。教学这一部分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认真思考、用心体会,深入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阮恒美好品格的感受。学生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与文本深度融合,产生情感共鸣,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有感情的朗读,是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是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使学生在跌宕起伏、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延伸,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学生在感知、欣赏、品味文本后,美流连于心,一定会产生表现美的冲动。教师应独具匠心、把握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握文章特点,适时引导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让思绪遨游于文本之间,以心呼唤美,用笔抒写美,用手创造美。这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享受了创造美的乐趣,提高了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时,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品味文本中,习得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把山中景物当作人来写,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亲近的情感。教师可在此时,引导学生欣赏插图,想象自己置身大山中,还会去拜访哪些“朋友”,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写话:“你好!_________________。”在学生静心揣摩下,翩翩起舞的蝴蝶、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可爱的松鼠、翠色欲流的绿叶、弥漫山谷的云雾……流淌在学生的笔下,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学生拓展了文本丰富的内涵,实现了创造性的表达意愿,提高了审美创造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驰骋在想象的空间里,巧妙地融合在美的理解和创造中,审美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审美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无处不在,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一颗善于发现的慧心,在潜心会文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那么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吴映红.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J].江西教育,2009(07):129-130.
作者:黄可椿 单位:福建长汀县河田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