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概述文本阅读教学的内涵。从阅读的高度、深度与专注度三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屋建瓴,形成语篇结构意识,渗透国际文化理解;深度挖掘,摒弃浅层信息设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专注阅读,不恋零散语言知识,慎练课堂读写结合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学英语;文本阅读;高度;深度;专注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深入研读文本,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对教师设计好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体现。”(教育部201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教师要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课堂语境,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育部2012)文本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文本深层意义的能力与习惯,将学生培养成高效的、独立的阅读者。
一、文本阅读教学的内涵
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引导下解读文本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文本解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决定着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效;对学生而言,文本解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途径。文本“承载语言知识、传递文化内涵、反映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董建新2018),学生可以在教师精心安排的、合理的学习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形成文化积淀,提升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对本文解读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内涵(葛炳芳2015)。当然,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专注度同样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当前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调整与修订,文本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越发受到重视,其中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是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学生离开课堂就难以继续学习英语。因此,教师一般在课堂时间内完成英语教学的听、说、读、看、译、写等多项教学任务,难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不能紧扣文本阅读教学的初衷。另外,由于我国英语教学历史并不悠久,教学策略的探究主要处于借鉴或摸索阶段。更有甚者,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导致文本阅读教学中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高度、深度和专注度三个方面:在高度上,一方面,文本结构分析过于形式化,无法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能站到文化的高度来分析与欣赏文本内容。在深度上,阅读理解的检测性问题的设计局限于浅、表层次信息的考查,不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很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专注度上,极为普遍的问题是在本该专注文本理解与挖掘的学习中,牵扯了若干语言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文本阅读不能整体、自然、流畅地呈现出来。同时,不少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不能专注于解读文本的内涵,而是融入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如听、写训练。当下极为流行的读写结合就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阅读的主题,使本该专注的文本深度阅读变成了“蜻蜓点水”般的浅尝辄止。
三、优化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的对策
文本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因此,也必然备受关注,饱受争议。下面从文本阅读教学的高度、深度和专注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究如何优化中学英语文本阅读教学效果。
(一)高屋建瓴,形成语篇结构意识,渗透国际文化理解
1.构建整体性的语篇结构意识
语篇结构意识(discoursestructure/textstructure)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图式(schema)。多默克和尼克森(Dymock&Nicholson,2010)认为语篇结构意识等同于文本结构分析能力,是读者对写作者如何组织信息的思维意识。语篇结构意识受到文本特点、文本组织和文本内容的影响(许立新2018)。文本的整体语篇结构理解是文本阅读的首要任务,有助于学生理顺文本信息的逻辑关系,为语言输出作好铺垫。构建文本的语篇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1)表格。表格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分析文本框架时较为钟情的一种手段,因为和文字材料相比,表格更清晰、简洁,能一目了然地体现出部分文体的体裁特征,有利于提高文本阅读教学的效率。当然,在利用表格进行文本框架结构分析时,教师应适当注意培养学生总结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依据一系列动词或形容词分析文本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态度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更清晰地理清文本逻辑,内化文本中的语言知识。(2)结构/概念图。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表示语篇分段的结构图,还是从生物、化学等学科中剥离出来的组织结构图,抑或是便于概念演绎的概念图,都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整体轮廓,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而对语篇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在大脑中形成有关语篇内容的框架图。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结构时,要杜绝完完全全的呈现,否则就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譬如说,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分段情况,让学生概括各部分的大意;或告知已经概括好的大意,让学生分析如何分段;提供分段情况,告知语段大意的部分情况,考查学生对特定的关键词的提取,等等。(3)文本重构。文本重构的实质是对较长语篇的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在进行文本重构时,教师可以将语篇结构自然呈现出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新文本的同时无意识间感知语篇结构的存在。当然,在文本重构中,还可以对关键信息或重点语言知识进行合理考查。(4)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体现的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轮廓,进行发散性思维,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联想(胥阳2018)。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来构建整体性的文本框架,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升学生分析、推断、比较、质疑、解释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中学生英语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应充分建立在对英语语篇主旨大意理解的基础之上(许立新2018)。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思维性,通过对逻辑的梳理、主题句的提炼、关键信息的查找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2.渗透国际性的文化视野
文本阅读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英语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适量地融入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
(二)深度挖掘,摒弃浅层信息设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避免浅层性的设问提问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关键性问题。但问题的设计不是一件易事,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具体而言,应规避如下现象:(1)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依据文本的表面信息设问,提问一些具体的信息。如在记叙文中,提问关于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工作性质等,学生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寻读,就能毫不费劲地作出正确的解答,且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比对、推理与总结,不存在任何思考的痕迹。这一类问题解答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虽然能够培养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但缺少思维的深度,不具有思维挑战性,不能达到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理当越少越好。(2)问题的设计过于片面。阅读应是整体性的理解,但不少教师在阅读设问中不能从语篇的整体理解出发,所设计的问题缺乏跨度,导致问题的回答较为片面,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习惯与能力。(3)忽视非连续性文本信息。阅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存在很少得到师生的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如文章的标题、文本中的注解、文本后的说明等,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题、主旨大意,或促进学生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理解。这些信息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设问中加以关注,以便培养学生全面阅读的习惯。(4)不关注非文本信息。英语阅读文本中提供的材料通常由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组成。在阅读设计中,教师和学生都很容易忽视非文本信息的存在。非文本信息,如插图、表格等,所提供的信息对文本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如提供背景知识、给予适当提示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的习惯。
2.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倾向组成,其中,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和自我监控。思维的深度离不开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性思维倾向则体现为六种思维习惯:探索真相、思维开明、系统、相信推理、求知欲和明理审慎(Facione2013;转引自董炎,2018)。只要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倾向、熟悉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教师就能在阅读教学中时刻铭记挖掘文本阅读的深度,摒弃肤浅问题的呈现。
3.重视教学预设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预设:(1)关注主题的解读。主题是文本的关键,贯穿全文。对主题进行解读,就是要借助文章的标题、副标题、段首主旨句、段落意义、文本结尾等分析语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态度及写作目的等。(2)注重推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推理就是借助已有信息对其他信息进行的识别、审视和确认,猜测并推断出新的或隐含的信息。推理能力通常分为查找证据、推测其他方案及得出结论。尽管推理在阅读过程中全程存在,但是刻意的、专设的推理性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突出细节的分析。细节信息无处不在,但并非所有的细节信息都值得探究与分析。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挖掘文本中可以反复推敲、值得深思的细节,进行系列性的追问,启发学生深思。(4)侧重观点的评价。评价是对阅读文本中事实信息的可信度或观点论证的合理度的评估,是人们独立思考的表现。适时的评估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养成及时反思的阅读习惯。合理的评估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阅读内容,促进对文本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三)专注阅读,不恋零散语言知识,慎练课堂读写结合
1.优化课堂导入
阅读课的导入是用来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的。设计合理的导入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调整到文本阅读教学中来,而冗长嗦的导入则会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陷入一片茫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课堂导入的意图,简洁明了地借助导入尽快切入阅读主题,切勿耗费学生的时间与注意力。
2.避开不重要的语言知识
虽然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但语言知识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绕不开语言知识,甚至会被语言知识牵制注意力。在阅读教学中,除非万不得已,教师都应该在不影响学生阅读的情况下,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文本的整体理解上来。
3.慎练跟风式的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模仿与提升的输出。但教师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则会适得其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结语
深度阅读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文本阅读的主流。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进一步尝试不同体裁文本的教学方式,探究更好的专注阅读的问题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层次性。
作者:徐安 单位: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