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解析

【摘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重要标志。没有阅读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说是不能称之为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阅读训练,寻找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技能,应该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训练;阅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读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朗读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在朗读中,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然后通过声音和语调的变换,传递作者的心声。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生配合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去理解文章内容,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如我在教《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山中的画面:高耸如云的悬崖,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茂盛的大树,等等。而这些都是我的朋友,我和他们亲切的交谈,愉快的对视,我的内心充满了愉悦与美好。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再去读课文,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加强朗读教学,不仅能让文字变得鲜活,还可以让情感,让文字深处的东西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同时,还能够深化文本教学,让学生和作者一起体会心灵的共振,享受在蕴涵丰满的语言文字世界里,自由学习,自我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词析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有人说,语文是姓“语”的。这句幽默的语言也可以看出语文中,对语言品析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尤其是一些重点词句。在品析涵泳中,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情感。比如,在讲《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作者写参观人员时,有这样的描写:“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一……就……”这样的关联词语,体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直奔”“摸着黑”“步行”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参会人员内心的激动和兴奋。通过对这样词语的品味,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组词造句的匠心。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对学生对重点句、重点段反复读,反复念,更重要的是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中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三、巧用多媒体,创设文章的意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课堂也变得越来越生动。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创设一种想象中的意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对于优美的散文,我们可以采用配乐读。在切合的音乐声中,调动我们的听觉,创设出深远的意境。当然,多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且不可为了使用而使用。有很多老师,把精力花在了课件制作上,只是追求课件的花哨,却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和积极主动性,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四、由读到写,注重语文能力的迁移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而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一味强调人文教育。这样,语文课就成了思想政治课,或者是思想品德课。这样都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深刻体会作者的写法。比如,写作的顺序,写作的结构,语言的组织等。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体会到写作的方法,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能力的迁移。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必须多专研,多实践,多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的发挥阅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气氛[J].祖国,2017,(6).

[2]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青少年日记,2017,(08):212.

作者:姜淑美 单位:济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