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阅读教学中优质问题的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问题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盲点、思维的发散点、文本的矛盾点和文本的体式等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探究问题,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优质问题;文本
优质问题即高质量,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积极思考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是教师在教学预设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学情和文本内容出发,设计出优质的问题,那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究,而且还可以使阅读课堂显得更加厚重。在阅读教学中,优质问题应该如何设计呢?
一、以学生的盲点为生长点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是优质问题设计的起点。学生的阅读盲点,是指学生阅读过程中看不到的关键点。它是教师设置优质问题的着力点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生长点。要想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盲点,知道学生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就要详细调查、细致了解。只有抓住学生的阅读盲点进行巧妙提问,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苏教版第6册的《花瓣飘香》一文,主要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在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内容就略讲,抓住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盲点。因此,教师这样提出问题:“‘花瓣飘香’飘的是什么香?”在这一优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明白了花瓣飘的是小女孩的孝心香、小女孩爱花的心香、作者的爱心香。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盲点大都是指学生理解不了或者揣摩不出的内容。教学时,从学生的盲点入手,设计优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正确解读理解课文的通道,变盲点为亮点,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以思维的发散为催生点
王荣生教授曾说:“老师的问,是促使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与意味。”在阅读教学中,浅层次的问题缺乏思维含量,缺乏启发性,它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设置优质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不再局限于文本内容本身,真正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如,苏教版第11册的《牛郎织女》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踏实能干的人,为什么王母娘娘不同意把织女嫁给他,并想方设法拆散他们?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有效避免学生的浅层次阅读,让他们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探究文本,去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这样的问题,使老牛、牛郎、喜鹊等人物形象都在学生的眼中鲜活起来,同时使学生对文本的人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要以文为本,但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优质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而且能促使学生进一步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真正走进阅读的深处。
三、以文本的体式为切入点
阅读,是对某种特殊体式的具体文本的阅读。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和阅读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体出发,设置优质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苏教版第9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是一篇说理文,主要以古今中外几个优秀人物的事例为代表来论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光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体式。因此,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始就写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作者看到滴水穿石的奇观后,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作者所列举的几个事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这样紧扣文体特征提出问题,抓住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要关注文本的体式特点,使学生对各种文体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优质的问题,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的体式特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以文本的矛盾为碰撞点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善于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揭示其矛盾之处,体会作者表达的艺术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的矛盾之处,设计优质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阅读。如,苏教版第10册的《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主要讲了将军为了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忍痛杀害大黑骡子的事情,赞扬了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怀。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彭将军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文本的矛盾处设计问题:“将军爱不爱大黑骡子?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彭将军下令杀掉大黑骡子,这还是爱吗?说说你的理由与看法。”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细读。从将军偷偷塞给大黑骡子干粮到深情地望着大黑骡子等地方,学生感受到了彭将军对大黑骡子深沉的爱。接着,学生又从他决定杀掉大黑骡子后一系列语言、动作的描写中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体会到了将军的犹豫与挣扎、难过与痛苦,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优质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与性格,这是正确解读文本的有效途径。从文本的矛盾处入手,设置课堂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五、以文本的细读为提升点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粗读,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处于浅表层面。怎样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呢?只有细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优质问题,引领学生深入细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苏教版第8册的《第一朵杏花》一文,主要通过竺可桢爷爷与小姑娘之间的对话,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表明了做科学研究离不开周密细致的观察的思想。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形象,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从人物对话内容入手设计问题:“从‘爷爷,你又看花了?’这句话中的‘又’字,你读懂了什么?读出了哪些背后的故事?”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发现课文一开始就说“爷爷,你又看花了”,表明以前小姑娘经常见到竺爷爷在杏树底下看花。“我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是第一朵吗?”在这儿,竺爷爷两次提到了“第一朵”。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竺爷爷为什么特别强调‘第一朵’?由这‘第一朵’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竺爷爷做科学研究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引领学生在细节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优质问题对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恰当、合理的问题,使学生在优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思考,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韩冰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