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喜欢阅读,不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这不仅仅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具体策略;语篇阅读
高职教育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综合能力的运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英语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机械阅读转变成实用性的阅读能力。然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阅读教学的本质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仍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巩固和扩大英语词汇量,增进对英语使用国家文化的理解,运用英语思维能力,以及培养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变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英语已经变成一项工具为生活和学习服务。在目前的高职阅读教学中,少部分学生只是无意识地使用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大多数人对阅读策略了解很少,更谈不上掌握和熟练运用。阅读文本时,学生并不是主动积极地使用阅读策略,而是依赖以往已经形成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教师对创设真实的阅读环境不够重视,对于文本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缺乏阅读策略的渗透与培养的意识,大部分师生对于文本的人文性、思想性关注甚少;以测试为目的的阅读使他们无法对文本进行深度的鉴赏和评判性的思维,学生缺乏体验性的阅读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使用阅读策略,使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从无意识上升到有意识,从自发上升到自觉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国内外语言学者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策略是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能显著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策略的培养
认知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是语言理解的过程。语言的理解过程分为: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理解。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分析阶段和使用阶段。阅读理解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个积极主动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过程。所以,阅读策略的训练不同于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两次的讲解完成。因此,阅读策略的研究必须基于常态的阅读课堂,有计划、有组织,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文本,帮助学生在体验阅读过程中,逐步有意识地形成一些阅读策略。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策略意识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1)真实环境意识。教师应根据文本的不同内容、文体和思想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环境,也就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阅读环境,即尊重阅读的真实过程。我们不应该千篇一律地去追求某一种教学模式,不是按照原本设计的课件或教学步骤教条式来执行,而是要根据课堂的真实反应。这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关注和捕捉课堂中的一些变化点,善于领会学生的思路并加以引导,这是帮助学生体验与提升阅读策略的契机。(2)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已存在很多年,但是真正做到的教师还很少。学生为主体,即要求老师转变自己的态度,不是居高临下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始终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同共同体验,共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文本解读的帮助者,师生共同体验阅读策略。因为策略无法直接传授给学生,在指导学生阅读策略的时候,要允许学生走弯路。学生走弯路之后,教师再把他们带回来。这样,学生才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策略的作用。(3)逐步强化意识。学生的阅读策略习得跟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样,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就像婴儿学会走路,技能从无到有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去实践。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这项技能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逐步强化的意识。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学情,对学生加以反复引导,有计划地反复重复出现,一定不要强求学生一两次学习后就能掌握。(4)课堂培养意识。在策略意识培养过程中,课堂应该是主阵地。教师应该立足课堂,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和向学生渗透策略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这些策略和其他知识一样灌输给学生,有时候严重脱离实践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反作用。策略的培养,经验的获得,讲究的是潜移默化,讲究的是能力的水到渠成。
三、策略培养的途径
(1)文本回归,教材解读。文本解读是教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教学效果的最终检测手段。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做学问需要沉潜,“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对于教师而言,沉静下去就是把我们浮躁的心搁置一边,进入文本的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研习。秉承这一种理念,教师应从教材出发,紧紧围绕文本,结合阅读策略,关注阅读过程的真实性、阅读文本的结构性、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语言的优美性以及体验阅读文本的人文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处理应该是综合视角下的语言处理,是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和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体验式的、语境化的语言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语言、思想、内涵做深层次的剖析,这些都是阅读策略渗透培养的突破点和有效载体。只有当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能够进行初步解码,后续信息的整合、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不是空中楼阁。教师应注意,使用策略的时机应该按不同的文章、不同教学重点而异,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有阶段性的策略,阅读达到理解层次后才能进行批判性阅读、创造性思维,形成阅读思维。总之,阅读材料多元,阅读策略也要多元。(2)尊重规律,体验过程。文本的阅读具有一定的规律,对于各个层次的信息涉及也有一定的规律。通常而言,在阅读课堂上阅读一个文本,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现状。学生学习知识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不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要么会造成揠苗助长,要么会导致学生时间的浪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一个问题问了几遍没人回答之后就自己给出了答案,或者在只有一两个人讲出答案时就以偏概全地直接引出了下一个话题。教师也许会庆幸课堂能够继续,但是,事实上,更多的学生成为陪客,直到最后,阅读课与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阅读课堂有各种任务,但阅读绝不是仅仅为完成各种任务而进行。教师应该关注前期的课堂铺垫以及课堂生成和文本阅读后产生的共鸣。作为语言课堂,教师要重视文本语言特征、文本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思维和文化。引导学生在提取信息中感知语言,在评价文本中赏析语言,在提升思维中运用语言。所以,理解能力的产生来自于“安静”的阅读和“热闹”的讨论,要把握好“安静”和“热闹”,而不仅仅注重课堂的“形式”和活动的“丰富”。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图表、关键字、事件顺序、观点延伸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取具体信息,进行推论整合观点和信息,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所营造的真实阅读状态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太原: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葛炳芳.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阅读教研与行动改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付文文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