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研讨(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阅读教学研讨(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4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摘要:纵观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呈现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不少教师依旧把持着文本解读的话语权。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笔者开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探索。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只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完善优化合作学习的策略,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活动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师生共享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鉴于当今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呈现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笔者近几年致力于探索初中阅读教学中介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元素,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立体分析与深度思考,初步构建了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了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效。

1活动驱动之“双线合璧”———小组合作学习生长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不少教师它更侧重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单纯地以教材的知识线来推进课堂,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而笔者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备课时,一方面要以传递知识为基础(知识线),另一方面要以发展能力为重心(活动线),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知识线的选择和活动线的精心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备课设计中要做到“双线合璧”,此乃小组合作学习的生长点。

1.1知识线—教师—主导

知识线是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挖掘课本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延伸知识的应用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1.2活动线—学生—主体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不少教师依旧把持着文本解读的话语权,我们需要思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式”之“华丽转身”。在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的设计,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做到“知识线”与“活动线”双管齐下,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学生活动,组织和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下面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琦君的《春酒》为课例,本节课活动设计从题目“春酒”入手,整节课以题目为主线,围绕题目去开展学习。如《春酒》第一个活动设计:“补说题目”。主要通过“听读—速读—补说”几个步骤来整体感知作者在散文中回忆的人、事及独特的情。这是课堂的铺垫活动,也是个体独立完成的活动,听和说的活动设计。如《春酒》第二个活动设计:“细品题目”。深入课文,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春酒”。分组分别品读描写“我”的情节、描写母亲的情节、描写乡邻们的情节。引导通过读品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活动,也是小组合作完成的活动,品和写的活动设计。

2合作学习之“三点共面”———小组合作学习发展点

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立体的三维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借助于知识这一“杠杆”,特别注重能力培养,主要是以“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展示能力”为主线,形成的三点共面,这三条主线构成了“三角翼螺旋桨”,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平衡,相互促进,这也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点。下面以《春酒》为课例,具体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自主—合作—展示”:

2.1自主学习———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前提是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提高学习的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说,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学习,就无有效、高效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在与同学合作交流中方能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春酒》阅读教学课例中,在这一个环节,学生自主地进行圈点批注法进行批注,时长约5min。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倡导合作必须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这也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保证。

2.2合作学习———核心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核心主线。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提及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要“设定适当难度的课题”。换而言之,他也是告诉我们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本来很具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因为有了“合作”而“有了预想不到的精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次次的“相遇”与“对话”,是与客体世界(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对话的三位一体的活动。“合作学习”可采用6人小组合作、两三人微小组合作、组间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方式。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可以得到学习方法的弥补,产生智慧的碰撞,对知识和能力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也将逐渐内化为一种个体心理特征———合作品质。在《春酒》教学课例中,在“细品题目”环节,活动任务是: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春酒”。为了更充分地合作,笔者`采用了“用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即将三个任务分配到各组,分组品读:1~3组品读描写“我”的情节,4~6组品读描写母亲的情节,7~9组品读描写乡邻们的情节。引导通过读与品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之前的自主圈点批注的基础上开始合作学习,此环节也正是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聚焦点。

2.3展示分享———升华

展示分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合作探究成果的分享,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展示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对素材的理解、感受、延伸、启发等,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来,和其他小组共同分享成果。通过这种展示使得单一式合作变成立体式合作,从而构建成网络结构,相互链接,彼此分享,这样就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如《春酒》课例中,学生在品读描写“我”的情节中———“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小组进行交流分享,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示例:苍穹组认为:“靠、点、舔”这些都是小孩子特有的动作,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而同样品读这句的飞扬组则立刻提出了补充意见:“每个人怀里”这样的字眼,春酒里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通过各组的合作探究,最后明确作者琦君笔下的“春酒”是一杯荡漾着童真的春酒,是一杯浸透着母爱的春酒,也是一杯流淌着乡情与风俗的春酒,这更是琦君对故乡的最深沉的、最刻骨铭心的眷念。本文的主题也因为小组的展示分享而得以升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完善优化合作学习的策略,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天德.浅谈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J].语数外学习,2014(6):21.

作者:曾静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

第二篇: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就多媒体在阅读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同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乐读好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1]。

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赖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但是,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以多媒体代替教材和黑板,讲解过程中以多媒体代替板书,直接导致学生忽视教材,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为例,如果在教学中生硬地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要求学生看着屏幕朗读课文,再对课文进行平铺直叙地分析,必然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文字的魅力,也感受不到这个中国孩子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强烈愿望,无法体会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现代小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如果再过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照搬教材,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无法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2]。

2.师生互动不够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过多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上,不可避免地忽视内容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专心扮演观众角色,跟随着幻灯片的放映而浏览其中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活跃度,品位不到文字中所蕴含的魅力,也不易于接收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3]。笔者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体局组织的一次听课评课活动中,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时,放映幻灯片的时间占到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教师一边放映一边讲解,但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在幻灯片上,对于教师的讲解,则注意力不够,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小,难以提升阅读水平。

二、巧用多媒体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通过不同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将原来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式教学模式。多媒体能够将语文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使得语文阅读课堂更加生动[4]。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时,将课文内容及其中的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园里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园中各项活动,以及作者玩耍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作者在田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等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以及摘黄瓜、捉绿蚂蚱等游戏,体会、思考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和开心快乐,从而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同时,让学生分享类似的生活经历,引导孩子珍惜眼前的快乐和美好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便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学效果大大增强,受到评课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施行,个性化阅读在教育界备受关注。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增加感情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刻理解阅读材料,还要能够将其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从而对阅读内容产生独特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展示黄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并对其中各种形态的“怪石”进行特写,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黄山风景的美和“怪石”的神奇。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黄山景区内的各个景点,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配合相关音乐,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接受优美画面的熏陶与感染[5]。

3.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包括认读品质和理解品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认读品质是指学生记认文字符号的能力,以及将语句正确、流利地读出来的能力。只有提升小学生的认读品质,才能够引导他们对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再加工,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多媒体通过将图像、文字、声音相结合,将阅读材料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时,不局限于文字表面的意义,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注意力,养成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理解品质则是阅读品质中的核心品质。学生首先要对阅读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理解品质,才能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时,通过动画的形式对更羸射鸟的情景进行展示,让学生从更羸和魏王的反应,以及大雁掉下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作出判断的。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在将这一重点内容形象化后,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会更加全面深刻。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通过字面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意义,从而达到提升阅读品质的目的。

4.利用多媒体发散思维

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形象思维的形成,然后才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且抽象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充分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时,其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采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形象展示蜻蜓在半空中展翅飞翔、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蚯蚓在土里穿梭、蚂蚁在地上搬运粮食、蝌蚪在水池中四处游荡、蜘蛛在房前吐丝结网等多种画面。在播放这些画面的同时,配以相应的音乐,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随之提高。

三、结语

多媒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科学、合理地运用。只要运用得当,便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17.

[2]朱龙文.利用媒体构建小学语文阅读乐园[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3):58-59.

[3]姜溢.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191-192.

[4]李莉芸.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6(12):38.

[5]陈运会.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8):113.

作者:丁萍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藏南中心小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其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其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下,笔者将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挖掘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此提出几点相应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文本;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具有陶冶情操的价值属性以及塑造品格的功能属性,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其语文素质,更能够在中学阶段里有效地实施人文教育。目前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所花费的课时量较大,却并未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其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因而对于每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来说,探讨与寻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方法是其无法逃避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分析基础上出发,挖掘并分析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1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通过优化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特定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反馈等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便是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方式。也就是说衡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否优化有以下三个标准:首先,优化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含有个性化与人性化合二为一的教学评价;其次,优化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更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最后,优化后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此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

2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2.1单一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课本仅仅是教师讲课的依据之一,然而,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难以领悟并遵循语文课堂阅读中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他们不会在课堂上引申、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不知道如何加工剪裁并巧妙处理语文阅读材料,没有化难为易及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而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照本宣科,照搬照抄,从而使得其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也就难以达到。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知识、阅读技法以及结构章法等等。这样索然无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岂能让学生感兴趣呢?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学生机械解读课文的能力,却难以谈上培养他们的创新与发展能力。

2.2陈旧化的教学观念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许多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比如: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习如何分段,了解分段的主旨是什么,学习掌握生字的注解是什么、生词如何解词,再根据这些进行练习和考试的问题设置,这种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背道而驰的具有概念化与模式化性质的陈旧教学理念,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过程中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阻碍作用。

2.3缺乏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随着不断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只顾自己的习惯,从而自由“发挥”,始终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不当的课堂教学决策与教学方法;同时,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也造成学生难以对课堂教学集中精力,难以对参与课堂教学的产生较高的兴趣,这样缺乏主动性的学习状态,也表明出教师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观点认为这种照本宣科的讲授法,只能够将信息传递于学生,而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最终将会使得学生陷入被动的机械式学习中,从而缺少主体参与性。

3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必须接受并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都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学会主动汲取语文知识,教师还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上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导”的配角角色,以学生为主角,竭力培养其多样化的阅读能力,甚至于解决实际性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3.2与文本对话,交流阅读文本的原始感受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它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因为这种理念最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充满复杂性的阅读需求、阅读心态以及阅读心理。作为学生语文阅读的引导者以及语文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引导并激发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储备与知识储备,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碰撞出情感上的共鸣,全方位地领悟并体会文本信息的涵义,从而通过这种共鸣达到积累语感与感悟人生的作用。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接触阅读文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与情感,不作任何事先限定的特定目的与目标,充分触碰作者的心灵,这种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阅读方式将使得学生在接触阅读文本后,以其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储备去与阅读文本,与作者展开直接的交流与对话。教师需要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三者合一的对话情境,以帮助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树立自信心,启发并引导其与文本展开对话,鼓励学生谈一些阅读文本后的心得与感受。此外,文本内容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其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记忆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促进学生加强对文本中有关信息的记忆和理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

3.3注重多层面的教学反馈与交流,促进互动生成

作为一个应该有着动态过程与建构过程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认真且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还应该是与学生一起共同开发课程、使课程更加丰富,从而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课程,这样的教学将能够实现师生共有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目标。首先,教师要积极走到学生中去,走下“神圣”的讲台,或是站在学生的背后,积极旁观、聆听、解答;或站于学生中间,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标签参与讨论,这种与学生一起进行的对话充满着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属性,能够激发学生与学生间,与老师间的对话欲望。其次,教师还要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反馈信息,将其生成为全新且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因为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其认知、情感、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不能够自发地产生并完成,它需要通过不断地与同学、老师进行语言与精神上的交流,通过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得到共同的新的认识,才能在生成较正确的“一元理解”的同时,保留其个人合理的“多元理解”。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造对话情境,对学生相互间的对话方法与方式给予正确且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将习惯性地回答问题变为相互间的讨论问题,这样在互动中便能产生思想碰撞,能使其更为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阅读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沟通,这样的课堂过程便能称之为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

3.4发展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途径之一。因此,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得要从兴趣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原始特性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相应阅读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阅读教学方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因材施教,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针对性地鼓励爱好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阅读。因人而异,分类引导,这样就会发挥各类学生的不同特长,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3.5采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

教师不仅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同时还要提倡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恰当的生活作为主题素材,尝试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展开拓展练笔,比如:续写、扩写与仿写等等,这些读写结合的双向练习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拓展练笔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使其更好地理解、吸收与探究阅读教学内容,而这意味着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性阅读跨越性的转向自主创造性阅读的阅读目标。举个关于《紫藤萝瀑布》(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例子,这篇美文像是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生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但是它们尽情地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色彩与力量。回首十年,心中产生的“焦虑和悲痛”之感又会令人领略到一份沉重,一种悲哀。细细品味后会发觉,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紫藤萝的花朵视为榜样,与其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于生命的长河中,让生命更加璀璨夺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篇散文的基础上,以相同的形式,仿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进行联想,将自己所想所感真切地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如上所述,这些理念的更新和教学上的策略,目的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提倡将学习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学习、发展。而教师则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放在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上,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生成性上。只要把发展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课堂教学的氛围将会热烈而活跃,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将会得到一步加强,其学习效率也会明显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也一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有效优化。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胡青,赵凌,肖君,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讲授技能指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2]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海燕,卢幕稚.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俞克长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

【提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要全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找准角色定位,从而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我们充当的角色是创设情境,做学生阅读兴趣的引领者;学生质疑的引导者;讨论互动的掌控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角色定位;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是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感悟的过程,教师是指导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升华思想,读出真实性感悟,这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阅读教学中为自己准确定位呢?个人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做学生阅读兴趣的引领者

万丈高楼平地起,课前导入是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因此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者,我们应特别重视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譬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能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去。如教学《草原》这一课,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曲子,同时播放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的视频片段,在学生聆听音乐、欣赏广袤无垠的草原过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中,感受草原的壮美。在欣赏感受了草原之美以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巧妙导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问题:谁去过草原,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作家是如何为我们描绘美丽的大草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在阅读中思考,学生再读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引导欣赏掌握知识。

二、学生质疑的引导者

学会质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最好体现。质疑式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欣赏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及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生将文本中的疑惑转换为具体的问题,主动发问。因为疑惑的存在,学生探索的欲望才会强烈,才会萌发创新意识,并在探究疑问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因此我们的引导要讲究艺术性。譬如教学《寓言两则》,设置阅读任务,由学生组织课堂互动,学生亲身参与到对课文的解读上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其余的同学充当评判者,这样每位学生都动起来,熟悉课文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完成“疑义相与析”,同时拓展课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累积,像这类故事内容丰富的课文,只要我们精心引导,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由此可见,根据教材课文内容设定教学情景,引领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自主学习的氛围从此开始。

三、讨论互动的掌控者

讨论互动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载体,学生在讨论中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如教学《触摸春天》,要求学生谈论课文“写了哪些事?是怎样写的?哪些句子很优美,说说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发散思维。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理解。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们全程参与掌控讨论,让学生的讨论不至于偏离主题,从而形成获取知识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

创新源于想象是,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获取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并提升创新能力。

1.运用语言魅力激发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是靠我们教师开发的,教学一些写景课文,如《七月的天山》等课文,让学生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作者描绘的这一幅景色,是想表达怎样的感情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写等等。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为自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当然我们设计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以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小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强,他们会尽可能的模仿我们的语言进行想象,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中的美妙句子积累下来,他们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欣慰,这样就更愿开动大脑进行想象了。

2.声情并茂的朗读,导引学生想象

朗读的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这是引导学生展开想的又一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浪的时候,别忘了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先听多媒体朗读,视频上则是抗美援朝题材的画面,然后教师范读,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能从朗读中想象当年,中朝两国人民携手保家卫国,亲如家人的主题思想。灵活多样的朗读,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想象,还调动他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我们的导航。而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师还得为自己准确定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柳德明2017《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第30期。

2.杨树秀2017《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教学论坛》第25期。

作者:易曙辉 单位:湖南省湘阴县静河乡齐贤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