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农民远程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远程教育既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借鉴国外优秀发展经验,发挥我国远程教育优势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远程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重要使命。文章在探讨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性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从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经费投入、扩展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为完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
远程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启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职业农民的发展和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亟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与方式以适应现阶段国家发展需求,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核心问题成为此次调整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但我国不是一个农业强国,“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和“四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现展趋势是当前发展亟须突破的瓶颈之一。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教育方面积累宝贵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借鉴发达国家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经验和优势,将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一、字斟句酌:新型职业农民含义解读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2005年,农业部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进一步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的重要性[1]。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受到社会广泛尊重的独立职业而存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其农产品的生产不仅要满足家庭需求,还要满足社会消费者的需求,是能从价值内涵上提升生活质量达到“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的农民群体。
二、因地制宜: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多媒体教育等三个阶段。最初的函授教育主要面向农村技术人员和农业干部等专门人才运用通信方式和短期面授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历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以设备投入低、学习效率高、知识容量大、受众覆盖面广的特点对农村居民普及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尤其是中国农学会和中国农广校的参与保证教育的质量;网络多媒体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而快速发展,尤其是“村村通”“校校通”“农村干部远程教育体系”的提出,让农村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也为其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可能。
1.农村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具备开展的先决条件和经验。我国运用远程教育开展农村居民素质提升上的教育活动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第一项“绿色证书工程”到后期的“星火科技培训”“雨露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的开展,为职业农民教育积累宝贵的经验,也形成初具规模的结构体系,这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开展提供先决条件。
2.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是信息化时代下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只有培养足够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远程教育能使农民快捷、方便地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既能以新时念认同“农民”这一职业,也与工人、事业单位人员一样具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从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持充足的干劲和热情。
3.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支持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营造客观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教育新形势下农民理解经济新常态内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照经济新常态要求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农村远程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相对完备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转型提供保障。
三、以往鉴来: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发展经验
当前,远程教育正广泛地融入中国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民素质教育等方面,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量和实现手段,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体系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对于职业农民的素质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纵览世界各国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按照地理和农业生产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北美地区、西欧地区和东亚地区等三种模式[3]。当前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经费投入和远程教育平台建设上已形成相对完备的组织体系,部分发展中国家也结合自身情况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制。尽管每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整体素质各不相同,但从信息对照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共同的特征:
1.加快新时代农民培养的法制化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粮食食品安全等问题,各国都以立法形式将其培养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例如,美国国会每隔5年便对农业法案进行修订,陆续制定《2008年食品、保护和能源法》《2013年联邦农业改革和风险法案》等以适应经济和国际环境;韩国也通过制定《农渔民后继者育培养基本法》和《农渔民发展特别措施法》,给予农渔民后继者强大的法律支持和保护,从而将法律保障贯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全过程。
2.建立贯穿于各层次、各环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不管是美国针对成年农民和准备务农的青壮年农民,或者英国高、中、初等三个年龄段农民培养层次,还是韩国的专业农民、青少年农民和农民后继者,都在不断细化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针对性和明确性,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民队伍打好坚实基础。此外,充足的资金保障,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也是发达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上的共同特征。
四、他山之石: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启示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上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借鉴其远程教育应用培养上成功的共同之处,即农民教育法制化保障、多元化教育体系、科学化资金投入等特征,由此结合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现状,阐释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所给予的启示:
1.强化法律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导向作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及后继者。国外发展经验启示我们,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法规和配套制度建设,有助于明确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的地位、目标和任务,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的管理制度、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与国外立法贯穿于远程教育培训始终不同,目前我国的《农业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多属于原则性规定,并未在教育培训、创业扶持和考核监督上做出明确规定[4]。因而切合国际发展情况,适时立法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例》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借鉴韩国梯队人才培养的方式,放眼全局,有意识地从文化、技术、管理和市场意识等方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后继者,以政府优惠政策、提高社会保障等方式吸引后继者继续从事农业,避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实现学以致用。
2.依据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经济新常态要求,丰富并完善远程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教育资源和体系。目前,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经济新常态要求,我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央电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远程教育项目[5],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不断完善资源建设、优化教育体系是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上,一方面,可以发挥慕课、微课等现代化网络教育视频短小、精练的特点,结合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覆盖面广、师生互动强和便携可移动的优势,将除了农业咨询和科技之外的其他经济、医疗、养老、卫生和心理健康等内容以远程教育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个关注的农民,并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资源库,以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另一方面,由教育部和农业部整合普通高等教育与远程教育以“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思路,合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教学标准与体系,切实保障远程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的科学性。
3.加大新型职业农民资金投入,建立灵活、便捷满足现代社会人员需求的远程教育平台。规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投入保障体系是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一大特色,政府投入资金,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公开、透明培养经费都是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我国农村远程教育本质上属于公益性的教育项目,依托政府部门组织的开展渠道方式单一、经费有限以及滞后的远程教育网络设备更新,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远程教育的培训质量。因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由政府引导,学校、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建立“站点+示范户”或“站点+基地”的培训模式,延伸远程教育至农村的各个角落[6],真正把农民对远程教育的潜在需要变为真正的迫切需要。此外,还应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激励政策和辅助政策,倡导在实践中提升职业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4.完善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分布不同的农业种类,并且区域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为提升远程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针对性,避免资源浪费,应当建立政府、培养院校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三者结合的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借鉴英国高、中、初等三档教育培养水平和美国成年农民以及准备务农的预备农民两档年龄水平进行分层培养模式,从而保障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结合我国国情,可在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上设立宏观、中层、微观等三个层次:在宏观层次上设置标准线,监控远程教育培训是否合格,并授予合格者相应证书;在中层设置区域教育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地区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人群,形成本土化质量体系;在微观上,为每个教育部门、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跟踪,注重过程化培养监督,也可引入非政府评价机构,以保证评价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客观性。
五、结语
基于远程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既是经济新常态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一大新课题,也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核心所在。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在运用远程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启示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增加经费投入、扩展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史明艳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连辉.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5-35.
[2]王鹏.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及其走向[J].职教论坛,2014(12):33-35.
[3]蔡云凤,闫志利.中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4(3):154-157.
[4]许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70-71.
[5]莫绍强,刘江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6(5):81-82.
[6]胡国亮.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159-160.
基金项目: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编号:13SKT20)和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编号:14SKS1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