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效教学研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有效教学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有效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

【摘要】应用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有系统知识体系以及开放性的思维,一直以来,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普遍较为困难,如何教学应用题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的难点、重点。在具体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原因的影响,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简要分析教学中影响小学生解应用题困难的因素,提出符合高年级小学生发展水平的应用题教学策略,以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策略解决应用题,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中,应用题所占比重较大,虽然教师投入不少时间精力进行重点教学,但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多数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仍然较弱,学生学习情绪不高,长期下来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从科学的教学思维入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能够将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中,开发学生思维。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普遍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与教师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关。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教学过程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师使用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化的应用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呈现“类型化”问题,学生解答应用题过程相同,没有充分开发学生思维;教师不注重语言教学,对教材解读不恰当;教学中仅强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忽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对问题的实际意义不了解。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真正内化所学知识,基础知识较薄弱,不能快速准确地审题,学生学习越来越费力,长期如此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题教学将始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价值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体现了数学抽象性、概括性等综合特性,要解应用题,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应用题教学,有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解答应用题获得成就感,理解数学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期,教师应抓好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初步形成逻辑推理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数学应用题反映了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联系已学知识,将数学应用题进行生活化处理。如将路程问题设置为旅游情境,时间问题设置为运动竞赛,通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口述难以解释清楚的抽象问题转变成具体问题,使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解题思路。此外,在设置题型时适当加入开放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调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有新意的解答思路,分析问题时从多种角度出发,既要懂得发现不同题目之间的规律,也要学会一题多解的灵活思维。在呈现应用题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图文、故事等符合小学生的趣味形式,吸引学生持久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化语言训练,提高问题理解能力

对题目理解不到位,导致解题思路出现错误,影响应用题的解答,也是小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分析题目中隐含的解题信息,明确题目表达的信息内容。其次,小学生审题不准确的原因在于小学生学习经验有限,语言理解能力较弱,这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学习基础语言,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找关键词,发现题目潜在的条件,让学生不仅理解问题的表面意思,更要弄清楚问题的题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题目大意。

3.培养学生多种解题思路,重视解题过程

明确题意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分析问题则是解题的关键,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最为困难的部分。由于小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明显高于文字,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用直观的图形代替单纯的讲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用列表或画线段图等方法分析题目的中心意思,弄清应用题中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画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如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指导学生先画出基本单位“1”的线段,再依据题意进行规范性的画图,通过移、补、截强化推理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应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拓宽解题思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分析。总之,教师应重视应用题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依据具体问题,结合学生所学情况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注意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巧用策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应用题的解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小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4).

[2]吴长银.试论小学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作者:祁会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有效教学

复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复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并且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特别是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面对初中语文教学,而复习能力也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从实际来看,语文复习课堂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复习效率不高,为此,应着重找出其中的弊病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针对。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低效成因

(一)目标不清晰

语文教师虽然明确了复习阶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并且也得到了相应落实,然而缺乏有效的复习目标和复习计划,是造成复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一部分教师抓不住复习要点,强调或是突出的重点部分太多,甚至有些教师把复习课演变成了教学课,这种办法是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他们认为老师强调的知识与平时传授并无二样,如此一来便对语文复习十分迷茫。

(二)手段不合理

复习虽然是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学习,然而相应的手段也要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才能保证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课堂中,确保教学效率。题海战术目前普遍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几乎面临的都是答卷、等待分数、教师点评这样一个三点一线的学习模式,考试次数太多,而且试卷内容千篇一律,学生的兴趣越来越低,不利于课堂正常进行。

(三)内容过于单一

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太过于看重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以至于语文复习课除了教材、即是教参,对于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知识点相关联的内容涉及太少,虽然表面上语文课堂轰轰烈烈,但是学生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掌握能力并不强,提升空间也十分有限。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措施

(一)明确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是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方向,教师应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制定,确保复习教学的效率性、价值性、实效性。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入手:首先,明确思想。其一,以课程改革标准、语文教材与本地区语文学科历届毕业试卷为主,并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其二,结合课标将复习要点一一罗列;其三,构建一个轻松愉悦又不失高效学习的人性化语文复习课堂,满足每个学生的心理、学习需求。其次,课堂安排。时间是一大问题,要保证高效复习就要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包括拼音、句式、作文等等,每一项复习内容都要争取在具体课时完成,防止出现盲从复习情况,复习阶段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如涉及到考试应完全遵从考场纪律,对交头接耳、肆意喧哗者严肃批评,避免出现打小抄等现象,批卷时认真修改,掌握学生的知识欠缺部位并做出针对性辅导建议。再次,复习方式。建议由教师组织、引导、传授科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和记忆水平,教师从中适当给予学习策略,各章节加强知识联系。最后,复习模块。各大模块内容为基础部分、交流部分、阅读部分以及作文部分。

(二)合理筛选材料

可供复习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筛选材料时遵照各大教学模块、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突出重点部分、剔除冗余环节,让典型复习题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确保复习效率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中比较难的部分当属课外阅读,比较容易丢分,一方面是因为可供阅读资源太少,尤其是一些山村小学本身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课外阅读不认真、理解能力差。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布置好各类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课外文章,比如一些描述人物、事物或是景色的短文,并增设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教师将问题一一整理,然后拿到课堂上利用师生、生生集体讨论的办法来解决,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能力,学会怎样理解文章、思考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今后面对考试时也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三)科学分析试题

毕业卷通常是各科复习课堂的常见材料,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分析最近几年试卷的基础上,观察有哪些试题的出题方式、性质是否大致相同,有没有归类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经常出现在试卷上的类型题、阅读、写作等,采取哪种解答办法是最合理、最容易踩分的。只有明确这些内容方能确保复习过程中不会以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保证了语文复习课堂的高效性。有关选择题的复习策略:首先要审好题目,看清正选与反选;其次对四个选项进行辨别。有关非选择题的复习策略:看好拼音再下笔,要求不超出文字框,一般这类试题比较注重对学生辨识能力和书写能力的检测。

(四)加强写作引导

写作复习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适时引导,要求学生从写作题目开始,逐条理清写作要求,包括立意、选材、段落构造、首尾呼应等,并传授写作技巧。写作有两大要求,一是保证字迹工整、规范;二是要贴合实际,结合素材下笔。在复习过程中,应不断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锻炼文笔,保证学生能够拿到高分。2017年某地区小学语文写作:人的一生如此漫长,总有一些事情打动着你的心灵,总有一些人影响着你的一举一动,请以我难以忘怀的……为题进行描述。写作要求:人、事俱可,要求真实,不少于350字。审题:父子情、母爱、师生情(体貌、行为习惯、事件等)选材:父亲为保证女儿读书,外出打工,归家时父亲的面容沧老了许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是一项系统性教学工程,教师应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学制定,明确要点、优化结构,及时做出反馈评价,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措施。

作者:余秋霞 单位: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以及乐于探究进行有效的培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将社会生活作为基础,无论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是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无论对于小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拓,还是小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而言,若想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进行提高,课程的核心就应该充分地把握好,根据小学生实际的情况,来对思想教育进行开展,教育小学生怎样生活和做人。

一、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性教学

若想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率得以有效地提高,必须要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把握好,在选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内容上,应该注重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应该理论结合实际,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具体宽泛。虽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与小学生实际的生活脉脉相通,在教学的氛围中将其快速地融入。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入手,将德育教材在生活中挖掘出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教师与学生相互的密切交流是完善教学实践的基础,无论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水平,教师都应该把握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地调整,致使教学方案更加适合教学[1]。另外,教师还应该多给小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小学生尽可能走出教室和学校,而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开阔视野,对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亲自去感受。例如,开展访问工厂和看望敬老院老人的活动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道理,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二、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开放性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不是单单的理论课。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如果只是重视理论教学,而将实践的操作忽略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很难实现。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守着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运用,如采用合作教学和游戏教学以及探究式教学等。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将教学的视野和教学渠道拓展一些,不应该只固守着课本的知识,教学的思想开放,重视将小学生身边的人作为教学的案例,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将良好的思想品行进行学习;有效运用小学生扮演角色的教学方法,来将小学生对不同人物进行认识的思想情感进行促进,从而使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组织和开展小组比赛的教学方法,将小学生的拼搏和合作精神进行有效的提高;重视小学生集体进行讨论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不断的进行帮助和引导,博采众议,使小学生的眼界和思想得到开拓。教师将角色扮演和小组比赛以及集体讨论等相关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出来,致使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得以培养[2]。

三、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综合性教学

若想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得以实现,教师必须要将综合教学特点把握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其实比较复杂,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例如,政治和文化以及经济和社会等。对于这些综合性的特点,教师都应该把握好,将与学生学习相适合的内容筛选出来,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将一个既和谐活泼,又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出来。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将如何热爱和享受生活学会,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两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和学生,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必须要互相取长补短,作为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课堂中应该实践生本教育,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于小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应该重视起来,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多动脑筋,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将小学生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3]。

四、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分层异步教学

每个小学生无论是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还是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致使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每个小学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施分层异步的教学,教师更应该重视起来。班级是一个既复杂化又多元化的集体,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才能够使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适应综合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来将教学安排和计划进行制定,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实施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将自强和自信以及自主等相关的良好思想品质进行培养,致使小学生各项能力及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的思想放开,不应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应该将集体探讨和游戏方式以及亲身经历等相关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引进,将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小学生创设出来,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将良好的思想道德进行培养,从而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寇梅.简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7(21):76.

[2]田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思路之研究[J].中华少年,2017(11):25.

[3]陈媛.试论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中华少年,2016(23):116.

[4]宋长青.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J].新课程(下),2013(12):42.

作者:董军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崔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