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运用(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运用(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运用(9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构建

摘要:

小学是孩子们迈入学校的第一段受教育经历,而语文又是各阶段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如何打好基础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近几年我国教学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些许成绩,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出的同时,是否真的切实可行,是否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值得考究。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群体来说,教育更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因此,本文将提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浅析如何构建有效的有效教学策略以及如何正确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构建

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就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过低。为适应课改的要求,应找出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教师需要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给出新的有效教学策略,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传统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重于形式,华而不实

科技发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所体现,教师授课都利用幻灯片进行,通常能在PPT上体现的内容绝不在黑板上写出,所以,教师将一定精力都放在如何做出一个华丽的幻灯片。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关注点也仅仅停留在五颜六色的图像上,教师教学思路不清晰,侧重点找不到,课上进行的慌乱无章。

(二)教师习惯独霸课堂,过于主导

传统的教师低估了现代小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往往习惯将课本知识“嚼的很碎”然后一点一点“喂给学生”,导致学生不加思考的接收了老师给的知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主导,剥夺了学生主动去探知的机会。教师习惯独霸课堂,与学生互动不足,小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因此,教学质量通常都不高。

(三)教学方式单一乏味,脱离实际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诗词的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方法还局限在逐字分析,逐句讲解的传统模式,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难以被小学生接受。教师忽视了古诗词不贴近现实生活的特性,也没有对此做出教学方法上相应的改变,从而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的兴趣。

(四)评价鼓励针对结果,忽视过程

对于一些分组讨论的问题,教师总会给成绩优异的组别总结“你们真棒”、“你们做的很不错”,很明显这种鼓励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作用。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同样做出努力的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级分化情况较为严重。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教师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课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一文中,教师可以将自己装扮成高尔基的样子,然后分组与学生们进行诵读课文,按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感受与老师扮演的“高尔基”进行对话,体会文中人物情感,人物语言的含义。这样情景的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探知的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的教学得到顺利的进行。良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一次神奇的实验”一课的学习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共同完成课文中的实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中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样在教师授课时,把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其认知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巩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三)将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在“风筝”一课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移步到室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由准备工作到发放成功的全部过程。将在实地操作过程中总结出的问题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在“玩”中进行,让学生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有更多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语文知识,养成有意识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使得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四)创设新颖的评价机制,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对于小学生更为适用,在合适的时候全面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和意愿,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应该是只表扬正确的答案这一肤浅的结果。例如,“矛与盾”一文中,教师在课上可以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解释,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积极参与的学生的观点,无论合理与否都应该予以鼓励的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信心并形成成就感,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结语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主要场所,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来说,外界氛围的刺激导致了传统的书本教育早已不再适用,合理的构建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才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以,应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总之,课堂教学的革新势在必行,并需要不断完善,通过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潜能,让课堂焕发出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将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推向另一个高潮。

作者:王淑丹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袁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有效于都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皮琴静.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及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常凤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改革

摘要: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在一个人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石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对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提出了要求,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先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别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过程分别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教师教学的内容安排与设计不合理

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旦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超出了他们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就会出现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不能及时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不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反思,不能在最佳的时间内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成为了一个难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就受到了阻碍。

3.教师综合素质不过关

教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职业,要求从事于教师职业的工作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客观因素

1.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教学环境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宿舍条件、课堂环境、教学设施;学生的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众多方面。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不断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完善,以达到对学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2.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界定

学校没能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策略上的指导和水平上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些因素都会阻碍课堂的有效教学实施。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准备充分

1.正确把握语文学科基本特点

基于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不能把这几项基本技能分割开来,而是要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在此阶段务必要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深入研究学生实际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等实际学情,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内容及方式;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疑问和难题,才能更好的去设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师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辅,推动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3.仔细研读教材

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了解,设计衔接好各课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仔细揣摩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把握课文的写作脉络和意图;并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挖掘课文的创新之处,赋予课文独特的教学魅力。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教学内容尽量贴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水平,避免出现所教内容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相悖的现象。此外,要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尽力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5.积累与丰富自身学科知识

教师应尽量积累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教师教学的魅力。教师对教学应充满热情,情绪激昂饱满,对学生亲切和蔼,语言充满感染力。富有文学情感与文学情操的教师总是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艺术芳香的语文世界中,引领学生尽情的遨游在语文的学习海洋中,让学生全身心沐浴在轻松美妙的语文世界中。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而推动素质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二)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1.制定科学有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从学生和实际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并且避免把目标定得过远过大、脱离实际。首先,制定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小学语文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具备理解记忆能力,运用交流沟通能力。其次,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为人处事、探究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恰当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目前,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不可否认,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与优势,它们优化了当今的教学环境,节省了教学时间。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甚至代替了原本的板书和教材。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越来越多来源于对图片、画面等资源的理解,而不是传统的语言文字,这无疑对传统文化是一种抹杀,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汉字)的继承与探究减少,不能更好的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去获得新知识,这些都失去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初衷与意义。

3.巧妙使用教师语言

教师应使用富有情感、充满魅力、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教师应使用精炼简短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最简洁的说明与讲解,尽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而不是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要考虑小学生的感受与接受能力;另外,教师还应使用恰当明确的语言及时的对学生表达肯定、鼓励学生。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利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扮演“独角戏”,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对话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其一,创设。教师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时机创设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问题穿课堂,教师问、学生答,以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其二,交流。教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多交流、勤交流,尽量参与到学生的自主讨论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思考与讨论,听取学生的想法,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加深师生思想上的沟通。其三,引导。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不够,能力不足等原因不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应选取一个适合的角度,引导学生往最接近的答案上靠近。

5.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愿、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要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通过问题去引导、发动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利用具体情境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教师要对学生态度亲切和蔼,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教学内容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所向,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课堂上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适时地指点和引导、把学生的理解由肤浅引向深入,而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发动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学生间的想法和观点,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课后及时反思指导

1.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或者对其他教师教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每天都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总结自身的经验与教训,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前提下,才能帮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2.合理布置有效作业

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和运用,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总结能力。

3.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及时、定期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采取最适合、最高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寻求自身发展、探索最高效、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作者:耿婷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晓文.教学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宗南.浅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2010,12.

[3]孙玉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2011,11.

[4]刘冬亚.探寻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

[5]贾丽娜.基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2015,11

第三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要做到有效教学,我想,首先要理解好“效”这个字。我认为,这个“效”有两层含义:有效率,有效果。那如何才能让教学有效率,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我想,以下几方面是缺少不了的。

一、一个根据。

这个根据即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老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服务于学生。因此,所有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今,不管是网上还是书面的资料,优秀教案确实很多,但他们是否适合你的学生呢?是否是根据你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呢?当然不是。最了解你学生的人莫过于你自己。因此,最适合你学生的教案应该由你自己来撰写。优秀教案固然可以参考,但绝对不能照搬。那样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事倍功半。因此,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写出最适合可行的教案。可能有人会疑问这样不是要花费很多时间?没错。这与时间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但你应该听说过“磨刀不误砍柴工”吧?你是愿意拿一把生了锈的很钝的刀去反复多次地做无用功呢?还是愿意花点时间把刀磨得锋利无比快速地获得你所需要的柴呢?我想你一定会选择后者吧。因此,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收到预想的效果。《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教学时,我也参看了优秀教案,觉得别人设计得很完美,哪个环节也不舍得删去。所以就照搬到我的课堂了。结果一实践,本来活跃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冰冷了。有些问题我并没有根据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光“理论主义”了,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我改变了思路方法,把这堂课完全交给我的学生们。因为这篇课文本来内容就不难,学生也很感兴趣。我让我的学生主要思考这两个问题:一、蔡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理解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所以我想,撰写教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做到有效率、有效果。

二、一个中心。

上课有时就像写文章,尤其是语文课堂更具艺术性。一个中心是文章的一条线索。一篇文章有了一条线索,就能够层次清晰、明白易懂,读者也易于接受。同样的,一堂课围绕一个中心,就能够层次分明,浅显易懂。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说教者在备课时要想清楚这节课要交给学生什么?毕竟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这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能量,与教者充分的备课是分不开的。围绕这一个中心大问题,层层展开,设计环环相扣的小问题,这样就能使这堂课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就能够收到“双有”。七年级下册《赵普》这篇课文,我在设计教案时,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围绕此,我设计了一些小问题:一、赵普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二、作者是如何刻画赵普形象的?三、这些细节描写都有什么作用?一堂课的任务只有一个。这些小问题解决了,这个中心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一定容量。

语文课堂早已不只是“语文”了,语文课堂是包罗万象的。不管是人文、历史还是科学、文化都早已渗透进课堂的骨髓了。因此,语文课堂不是数学课的条条框框,也不是英语课的单词短语。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具艺术性的过程。正因为有了这些元素的渗入,语文课堂才这样生动丰富、活力朝气。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既有容量又不失效率呢?这与语文老师的素养是分不开的。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是良好普通话的代言人,更应该成为一个有丰富底蕴的人。我想,如果语文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写好生字词,如何读好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文化。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因此,语文老师不仅要会教语文,更应该注重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成为源源不断的一条河,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应该只是一桶水。我们老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回想学生生涯,最令你难忘的也许就是语文老师的“吹牛”吧。最令你期待的也许就是语文老师幽默风趣的课堂吧。但是这些“吹牛”、幽默是否影响了你的学习呢?丝毫没有。反而激发了你课堂的兴趣,使你处于亢奋的状态,更快更有效地接受了新知识。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吹牛”并非漫无边际的侃大山,而是能与课堂紧密联系的有关知识。比如,《凡尔赛宫》教学时,完全可以先补充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当然可以“吹牛”。)和特别精美的图片。这样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这堂课的效果还用言语吗?因此,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一个根据”撰写教案,“一个中心”实践课堂,“一定容留”活跃课堂,就能使有效教学真正实施。

作者:程永军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应用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有效教学。本文一开始提出有效教学的任务,接着分析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阻碍有效教学模式的障碍,并且分析了问题的所在与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建议,用以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实际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水平,以及他们未来学习其他科目,在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影响。自从新课改之后,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不断地提升。所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拟先解释有效教学的含义,再着重分析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接着罗列出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最后总结性地提出几点创新型途径,用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发挥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老师“一言堂”式的讲课,只会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备了多少课,多么详细,都是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注意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最后,教师的有效教学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是随意性的、任务性的将教学工作完成就行,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阻碍了有效性教学的进行。以下将一一加以列举,并简单做一番分析。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文学性和语言性质的学科,二者虽有共通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在大学的学术研究当中,文学和语言学也是截然分开的学科,二者是不相含混的两个方向。而在小学语文当中,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应该相辅相成。如果偏向文学的话,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许不能得到提高,最终导致空疏;如果偏向语言的话,那么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以及对语文的感觉与灵性将会受到抑制,最终导致枯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这两方面的差别,举重若轻,做好二者的平衡,尽量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能完全地了解学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信息,那么教师就很难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计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就像“一切为了孩子”,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发现他们的世界,掌握他们的需求信息。但是现阶段许多教师仍然是以自己为主体,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做教学设计,这样的结果就很容易偏离学生,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教学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很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做到鼓励,以促使他们更加精进。有时候批评太多,反而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自信心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平常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好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快乐学习。这对有效教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发现问题,去掌握学生的信息,与学生达到平等地交流,尊重学生的思维。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作用,当他们有所偏离时,予以纠正,但不能强迫他们学习,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热情,做到快乐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二)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一般是通过语言对话来进行交流沟通的,使教师的知识、观念输入学生头脑当中。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语言对话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有助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运动当中提高认知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当中对问题设置的简单性、枯燥性、套路性,应该提出有趣的、富于启发性质的问题。

(三)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又必须在实践当中去不断完善有效教学的理论,用经验来配合实际教学。所谓“知行合一”的体会与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和课堂实际教学是一体的,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教法当中领悟学法,在学法当中参入教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获取知识,并且提高学习能力,做到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自己思考问题,自主地去学习。

四、小结

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堂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运用到课堂实际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拥有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事半功倍地做到有效教学。

作者:刘霞 单位:宁夏海原县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2]索朗顿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五篇:初中语文微写作有效教学

【摘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媒体平台逐渐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出现,让人们步入了“微时代”。教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微课开始作为一个新的代名词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初中语文受其影响,出现了“微写作”,一方面微写作篇幅小,切近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微写作能够更有效地彰显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开始不断的探究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以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微写作教学,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张志公先生就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无论什么时候,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而教师也一直在探索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平台的出现等,微信、微博开始备受社会各界人事的关注,学生对此更是热衷,与之相对应的“微写作”开始出现,从2014年以后,微写作更成为初中语文写作的一个钟爱的内容。诸如:小作文、片段作文等等。它的篇幅较小、灵活且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即时性,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心声的一个平台,适当的开展微写作教学,能够从根本强化学生的写作技能。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初中语文微写作有效教学策略。

一、基于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新课改指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抒发自身的情感。初中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很强的探究意识,但是对于写作他们却望文生叹,更多的是不知道写什么,觉得写作是“遥不可及的”,写作就需要像名家一样,映射道德,用语不凡等等,没有将写作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却都喜欢在微信或者微博上发说说,表达一些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有的学生用微信的方式进行日记写作。而这些写作都可说是微写作的范畴。对此,笔者在微写作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限制题材,鼓励学生真情的进行创作,以生活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诸如:秋天到来之后,全国各地都会出现雾霾天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此,笔者设置“环境”系列的写作,让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畅所欲言;再如:现如今社会进行如火如荼的“反腐”行动,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让学生明白微写作就是抒发自我情感的一个途径,刺激学生逐渐的爱上写作。

二、基于个体,促使学生乐于写作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微写作作为学生抒发自我情感的一个途径,其本身属于个体倾诉的一个范畴。它的出现是个性化的,微写作教学想要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写作出来的内容也应是各式各样的,想要同期比较,就需要教师有个范畴意义上的写作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因素,他们缺乏自我的有效选择,单一地抛出“写”,学生会很盲目地进行想象,从而不知道选择哪个方向去写,从而使写出来的内容却失了真,比较空洞。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体行为,设置较为灵活且开放性的课题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抒发自我的情感。如:在记人、记事微写作教学时,笔者改变传统的《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人》等命题形式,设置一个适合初中生的交际语境。诸如:有的同学被某个事情或者某个人深深地影响,甚至改变自己,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事情或者身边有过这样的人吗?记录下来,分享一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彰显个体,抒写个体的心灵体验、感受等,促使学生乐于写作。

三、基于形式,强化学生深入写作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杜威也曾说过:“学习是活动的副产品。”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初中生探究欲望比较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内心真正的关注,而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微写作的形式独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但是却不是长久之际,想要微写作持续有效的开展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诱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进而形成一种主动写作的行为或者习惯,深化学生自我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的魅力。如:运用课前十分钟开展“新闻快报”的播放活动,即:让学生就自己所看到的任何想要分享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在大课间时候分享给学生;开展我做新闻小记者的活动,学生轮流承担记者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时事新闻,鼓励他们抒写评论新闻;每两周开展“微写作”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内容,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究,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范畴等等,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感受写作的趣味性,品味写作潜在的情感意义等,增强自我主动写作的信心。

总的来说,微写作的形式是自由、灵活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感的抒发,潜移默化地将写作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尽情地抒写自我感触,从根本提升微写作教学的质量,推动微写作教学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肖泽华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立华.微写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的转型[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

第六篇: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多媒体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教师值得信赖的教学好帮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其能够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利弊;课堂教学;高中语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自从多媒体技术出现,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形、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将课本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听觉、视觉上的冲击,由此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真正爱上语文。

一、认识多媒体教学优势,改变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1.促使教学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再及时地提问,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这样也便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

2.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还极大地扩充了课堂的教学容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满,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古代的四大名楼,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美丽,同时也了解到我国历史上人类的灿烂文明。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黑板粉笔板书,通过声音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快课堂的教学速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典型诗歌赏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词设置动画效果,同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新的学习诗歌的感受;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章中学生翻译时容易出错的字、词、句表示出来,并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扬长避短力求提高课堂教学

1.追求时髦,忽视语文教学基础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如何有效地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只是一味地追求时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视频代替了课文讲解,录音代替了课文朗读,幻灯片代替了黑板板书,传统的教学已经完全抛诸脑后。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观看屏幕,课堂笔记来不及做,更加不用提课文的朗读。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的学科,不读如何发现文章的韵味,如何欣赏文章的巧妙,如何体会作者的感情?因此,过度采用多媒体教学导致严重忽略了语文教学基础。

2.强调媒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那么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只不过是由过去依赖教师,转变成了依赖多媒体课件。解题思路和答案都通过多媒体直接地显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热情都会下降。虽然说多媒体教学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语文的教学还是需要以人为本,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注重形式,忽视课文解读品味

语文课堂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正确地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一幅与文章相对应的美丽图景。文章是因为其语言文字的刻画而生动形象的,并不是因为图形的美丽而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感受与想象。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反而弱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这与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为语文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清其利弊,合理地利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李文 单位:江苏泗阳致远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高中生与小学生、初中生相比,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阅历积累的不断加深,高中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更强一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针对高中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教师纷纷尝试如何更好地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从而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简单来说,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效率。此外,课堂的有效教学还应遵循尽量减少人力物力、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容易实现、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智状态、教学模式要积极健康向上等原则。高中是学生学习强度极高的学习阶段,学生既要学习种类繁多的科目,又要保证掌握每一门课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此外,相较于繁重的学业知识,高中的学习时间却只有三年。这使高中的课堂学习时间变得尤为宝贵。语文是高考中分值比例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除了要符合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原则之外,教师还应注意与高中语文学科特点相结合。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喜欢上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在此条件之下,针对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以减少课下的学习负担。其次,为了真正达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敬畏”心理转变成“敬爱”,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教师还应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使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不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语文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高中的学习时间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来说格外宝贵。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重难点就成了教师不懈探索的目标。课堂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既要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又要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课文通篇分析一遍。这种事无巨细的教学方法既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也很难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教”的有效性。为此,学校与教师应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改善教师教学针对性差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课文理解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在课堂中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滕王阁序》存在着大量佶屈聱牙的生僻字、典故,即使高中生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注释也无法顺利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对哪些文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的文学修养水平比较高,可以让这些学生来讲解其中的一些典故和生僻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课文中的许多经典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于高中生的阅历有限,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画面。对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可以通过展示所描写景色的图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巧妙。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文章场景的具体画面,背诵课文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此外,要想教学有针对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积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大胆提问。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的不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知识储备不足。要想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就要补足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的短板。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演讲辞”单元时,针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演讲稿,很多学生可能不理解种族歧视对于黑人的伤害,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种族歧视的文字、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这种歧视给黑人带来的伤害,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马丁•路德•金在文中会梦想“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对学生知识储备的扩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有效性,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多有裨益的。此外,当学生之后遇到类似背景的文章时,也能触类旁通,这也达到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高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披荆斩棘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实现梦想,而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掌握知识,减少课下负担,留有更多精力学习其他的知识。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并为之不懈努力。

作者:任荣勇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华山中学

第八篇:中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讨

摘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指向性目标和结果,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因而,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目标作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重要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本文以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作为出发点,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常见问题和原因,进而讨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整合;有效教学

0引言

在中小学语文中,教学目标被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又叫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系统性目标。三维目标体现教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三维目标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或者把多种教学目标简单相加,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全面、具体和有所侧重。

1通过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组织教学[1]。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文字内容,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节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以文章中感恩情怀作为主线,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为什么最后小朋友要向老爷爷说谢谢,从而提升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认识。如此,通过语文中的文字内容和思想表达,使学生去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相互扶持的感恩情怀。

2通过教学氛围营造的教学形式,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2]。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敢于表达对语文文章的观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当中去。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则容易被学生吸收和接受。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描述、情景摸拟、图景感知、课件展示等手段或者创设各种富于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文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本内容展开想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我地学习语文知识。

3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内容细致丰富,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的成功与教学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指导方案[3]。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行适当的安排,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例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李白的身世背景,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认识诗人所要表达内容和思想。教师可以针对《静夜思》内容知识,设计相关的教学图表,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4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维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的作用面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完善,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使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得更加明确。同时,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在自身教学的基础上,再结合他人的教学,从中提取教学精华,从而完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5结语

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的衔接问题,要注重以一个教学维度目标为主,营造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教案,适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完美衔接。

作者:王梅 单位:安徽萧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崔敏.整合目标有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J].亚太教育,2016,17:133.

[2]侯志忠.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探讨[J].时代教育,2015,12:273.

[3]陈仲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第九篇:高三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在学校的教学开放日,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特级语文教师王忠敏老师的一堂高三语文课,王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对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环境描写”类考题进行讲解,以下是我听了王老师这节高三语文课后的反思。

一、课堂整体评价

1.精讲精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手法深入讲解,以学生当堂做高考典型例题训练为主。

2.考题精选。从三道近年高考典型例题入手,学生以练为主,让学生当场写,组织答案,当场陈述答案,教师分析评价。

3.以学为主。这里的“学”不仅是以学生为主的意思,而且是指学到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意思。

二、课后听课反思

1.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少而精。特级教师的课堂是回归本真的,回想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教学中,总想着一堂课多讲一点,多教一点,总想着一堂课能让学生学到多一点知识,把每一个考点的每个答题层面都完完整整地教给学生,生怕有什么遗漏。殊不知,这样往往事倍功半,灌输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记得的却很少。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道精选例题的讲解都是请学生当堂完成,现场说出自己所整理的答案,不怕学生说错,不怕听不到标准答案。想想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预期,希望学生说出来的最好是标准答案,没有意识到语文、语言、试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学生的答案更精彩。反观自己的教学总是在心理上对标准答案过于期待,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结果,忽略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

2.高三语文课堂“讲得少、学得多”是一种境界。教师要讲得少,因为教师是整个课堂的驾驭者,是掌舵人。知识是死的,常见的“环境描写”方法、特点、作用,前人都已整理得很完备了,参考书上所见都是。我们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自己在之前的教学中,只会按经验主义,只想让学生牢记专业术语等死知识,实际上真正考场上学生并不能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实际做题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掌握点点皮毛,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做题方法,不知道答案在何处寻,如何筛选和概括。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通过例题分析,王老师询问学生在做“环境描写”类题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入门之道:寻找关键词,学会分类别,注意集中的语段等。这里的“道”是学生亲身实践得来,不是教师灌输来的。教师没有授之以“鱼”,只是授之以“渔”。

3.高三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利用所谓的参考答案。现在的信息如此发达,参考答案不再是开启作业的金钥匙,参考答案不再是神秘的东西,也可以放在学生身边正确使用。这里可以适当运用“拿来主义”,不要仅局限于“对一对”、“看一看”。自己平时总想着把学生手头的参考资料收上,束之高阁,王老师的课堂上,每讲完一题,就请学生将答案翻开和自己写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只关注概念,有没有展开分析,自己的表述与参考答案相比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丢分。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答案,而是学会分析、学会判断。让学生正确领会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并分析答案的逻辑顺序,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拿来主义”。

三、本节课得到的启发

1.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要坚持以“学”为主、学生以“练”为主的生态模式。高三课堂仍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考虑到高三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加强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的课堂效率,不是看你完成多少典型例题,学会几种答题模式,提升解题能力才是关键。

2.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师仍然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思维之上,而是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时的实际状态,及时跟进。课堂上,学生将在实际做题时遇到“愤”和“悱”的状态,如在本节课中,分析概括环境特点题时,如何从字里行间寻得景物特点是个难点,王老师带着学生原汁原味地读,找出关键的几处再读,特别指出几个关键词品读,答案呼之欲出。教师既要循循善诱,又要善于启发,根据本段教学重点,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现场反应巧妙点拨。教师的点拨是带有启发性的,教师的点拨是恰到好处的,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教师启而得法,学生有感而发,这是考验教师能力之处。

3.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安排上可以“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在设计教学步骤上,高三语文教师“教”的内容、“教”的时间,“教”的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内容是既定的,时间是现场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授课内容的讲解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教师的教是现场的,情况一:高估实际效果。一个问题的提出,自己的期望值本来很高,实际可能出现冷场,自己预先认为答案很容易,而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情况二,低估学生的能力。难点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有能力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前期备课中不再仅仅关注今天这堂课给学生讲哪些知识点,介绍哪几种方法和答题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情境教学,多考虑会出现的情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4.高三语文课堂,“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必要的。解题能力的训练是高三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当堂练习、答疑、巩固、强化,这些是必须加强训练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特别在高三,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王忠敏老师这堂公开课告诉我们:从建构和谐课堂的要求上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在高三这个特殊又关键的阶段,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关键之处在于其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能力的主动探究。陶行知说:“教育,需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改造学生的经验。”特级教师的这一堂课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裘立萍 单位: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