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索(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门工具课,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劳动和学习中都要用到数学。在利用数学的时候,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提高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数学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善于设计准确有效的问题,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敢于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焕发起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不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数学发展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因此,我将从数学教学现状和数学发展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提出创设有效课堂的措施。
一、数学教学现状
1.课堂效率不高。数学是一门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理科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表明数学学习重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与探究,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数学学习的。一般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在这仅有的40分钟里,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一点这个特点,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做到思维由始至终紧跟老师,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忽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数学方法和思维。
2.教学方式落后。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扔采取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仍旧放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上,至于学生听进去多少、听懂多少,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都是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互动很少。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3.忽视过程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数学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多数采取忽略态度,在教学中很少会涉及到动手实践这一环节。例如,许多教师在讲对称这一节的时候,往往只是让学生看几个对称图形,没有让学生自己亲手折一折、想一想,没有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这样学生学会的知识关于对称的结论,其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4.创设的情境形式化。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但是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可有可无的。有些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会创设一些情境,但是这些情境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例如,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问学生:“同学们,今天熊大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高不高兴?”正当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什么,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师却展示出带有熊大图片的有关于只是复习内容的PPT,而且一张图片从开始用到结束,这就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消退。
5.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思维能力的科目,数学学习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讲解案例或者情境图的时候,一般会将从哪个方向思考、从哪里入手等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获得统一的思路。这种做法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地交流讨论,发散思维没有得到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课堂气氛活跃。小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单一、乏味的事物一般兴趣极低,甚至是提不起任何兴趣。所以,教师需要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小学数学课堂要采用互动的形式。教师需要用学生的语言来、用学生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交到。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中央,使学生觉得老师容易亲近,以此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其实,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有其自身有趣的地方,这里最有趣的就是生活与知识的结合。运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现象,既可以使教学简单生动化,还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3.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紧紧把握住数学教学有趣化的原则,将数学中有趣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也要将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有趣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为学生创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部分学校一直采用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制虽然能够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但是学生之间却无法及时展开交流讨论,这种教学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虽然不能改变班级授课这一固态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形成相互作用的情境,缓和紧张、枯燥的教学氛围。我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为学生创设一些交流合作的机会,并通过开展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以此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投入到数学训练之中,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以启发教学为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数学知识中存在着大量的逻辑推理问题,这就使得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以此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新奇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开展一些数学游戏,以此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我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来进行数字加减训练。该游戏就是选取半分钟为一个时间周期,学生在这个时间周期内依次传递一朵小花,当时间结束,哪位学生接到小花,就需要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在一分钟内看哪位学生回答的问题又多有对,从而进行表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准备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融入生活元素,提高运用能力。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在生活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分析、解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要运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认识到数学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引导学生来认识这一规律,使学生真正明白数学知识中存在生活中,生活中可以用到数学知识,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具有实用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元素引入课堂,当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我将钟表这一实物带进课堂,通过拨动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时间,并通过观察、与同伴之间进行讨论,探索到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时间换算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以上的集中做法,在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来组织活动,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逄松梅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EB/OL]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小学是孩子兴趣和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语文的基础阶段,而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新课改中也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相应教学改革,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的条件下,使得小学语文不断被重视,有效教学也成为教师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语文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使学生在各方面进行提升。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过于注重课堂形式,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收效甚微。所以,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成为重中之重。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里,绝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学目的,忽略了对于知识的认知,导致原本应该充满生气勃勃的课堂变得呆板。沉闷。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基本忽略,导致课堂内容索然无味,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偏低。而面对新课标的改革,有些教师并不能够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凭个人喜好来授课,以至于教学目标并不恰当合理,没有着重突出重、难点讲解,连贯性差。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忽视课堂师生互动。首先,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语文教师的授课为主体,反而忽略了学生才应该是课堂上的主体,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或者互动内容缺乏新引力,导致互动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其次,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爱好。而有些教师往往忽略这点,认为小学语文只要注重基础学习就可以,并不将阅读与分析语文文本作为重点,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差,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另外,有的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因此也容易忽略了对其他学生的教学。
2.教师对新课标把握不透彻,对语文文本解读产生偏差。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部分教师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没有认识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上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忽略了新课改强调的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环节时,准备不足,导致问题与课堂目标并无牵连,学生无法进行交流。语文课堂实际上是教师文学修养的体现,是师生对文本进行领会感悟,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节奏把握的非常准确,调动自身情感,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领会,发掘作者的价值取向等。但是有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缺乏对文本内容与背景的了解,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造成课堂目标的偏差。
3.教师对课堂评价简单,绝对标准限制学生思维。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喜欢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进行度量,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没有给学生的探究与发现提供适时的鼓励,钳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展开。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单调缺乏创意,只是一味的用对的错的来评价学生,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让教学课堂氛围过于呆板、沉闷,教师的评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带动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积极性受挫,缺乏学习热情。
三、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行高效课堂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形式单调缺乏创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要进行有效教学,则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活波的、有生气的课堂,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另外,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课本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枯燥的文字变得趣味化,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做好课前的备课准备。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作为课本的传声筒这一思维,应该跳出教材,不仅仅是局限于教材范围,要善于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有用知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全面分析,引发学生的探究,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认同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上。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而只是依靠多媒体完善教师自己的教学课程。多媒体使得原本的呆板、沉闷的教学方式变得形象有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以及小学语文课堂的的特殊性,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准备以及教学方案进行实践、创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
作者:卢培培 单位:泗洪县健康路小学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丁建欣.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赤子(中旬),2013,11:108-109.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任务设计优化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人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就需要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任务驱动,在该模式教学中主要内容就是进行任务设计。因此,为了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本文对任务设计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任务设计;优化;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是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对教学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任务设计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任务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方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采取合适的手段对任务设计进行优化。
一、任务设计要有目标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任务设计具有明确的目标。信息素养培养是信息技术任务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保证培养计划具有具体的指向,同时还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任务设计。在进行信息技术总体目标框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总目标详细地分成小目标,对各个教学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能够轻易地理解教学设计任务,并结合任务设计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设计只是辅助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一种手段,不能够为了达到任务设计的要求而与实际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脱轨。在进行“网页制作”这章内容的教学时,由于设计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总体任务与小任务的设计。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需要对涉及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并确保设计的任务能够包含所有的内容。之后根据先后顺序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一个个小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在任务的分解、编排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每一个小任务的难点与重点,并将任务量与知识点等内容考虑到任务的设计中,保证总目标任务与各个小目标任务间的有效联系。对任务设计的目标进行优化,不仅能够使得任务设计更加的明确,还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任务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教学感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进行信息技术任务设计的优化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任务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任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任务设计的趣味性不足,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的任务教学中来。情境性也是小学信息技术任务设计优化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处于各种学习因素的和谐状态时能够最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情境则能够有效地协调学生的各种学习因素。在进行任务的优化设计时,就需要确保任务设计具有情境性。在信息技术的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理解,从而使得设计的任务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任务设计时,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材与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协调学生的各种学习因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的探究,不断地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三、任务设计要有操作性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而言,该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比较强,为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确保优化的任务设计具有操作性。在设计的任务中,教师应该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在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完成设计的任务。信息技术任务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优化任务设计时,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进行考虑,确保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年龄与知识水平。教师设计的任务不能够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必须确保任务设计具有现实性,并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层次性也是小学信息技术任务设计优化的重点。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逐步积累的过程,通过一点点的知识积累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该确保设计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任务的循环渐进来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进行任务的优化设计时,教师应该确保任务设计的操作性、现实性以及层次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对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推动小学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就需要对任务设计进行合理的优化。教师在优化任务设计时,应该确保任务设计具有目标性、趣味性、操作性等,通过合理的优化实现小学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作者:何小玲 单位:宿迁市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有效教学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目标。其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已然成为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提出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作为启迪学生心灵、开启学生智慧的一门课程,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与能力发展,并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我的教学看法。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使其在思考中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学习时还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思多学多问,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课文《赵州桥》时,我就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中主要讲述的内容。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后,我便让学生先熟悉这节课的生字生词,并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来读写这些字词,从而扫清学生在阅读上的障碍。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阅读的收获,并提出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就说对于“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这句话很难理解。我便先让学生讨论说一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找了几个学生回答了问题后,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并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模拟发大水时的情景,这样直观的展示使得学生都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知识层面有限,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还是难以解决,那么教师就要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透彻,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例如,在教学课文《小木偶的故事》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在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后,我便让学生在小组内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投入积极,我便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并且为了让表演更加丰富,学生也可以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延伸出一些内容。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都积极地讨论交流着,给这个故事加上了不同的故事情节与结局,充分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表演中,学生惟妙惟肖的神态变化也使得课堂充满了趣味。这样的合作学习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愉快,更有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完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已经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人,教师则要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学习。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勤奋好学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逐步学到知识,使其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时,我就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我们都知道鱼是在水里游的,课文中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2)鱼是怎样游到了纸上的呢?(3)文章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通过设计这样的三个小问题,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有效地带动了起来,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读课文一探究竟。于是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双重驱使下,学生都十分认真地投入到了课文的阅读与学习中,并在学习的同时一边思考问题,不仅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还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总之,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善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做好充足的准备。
作者:宋玉杰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五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摘要: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合,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能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探究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合,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益不高。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一、精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欲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后,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才会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小数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写出三个数“2、20、200”,然后问学生这三个数字相等吗?学生当然会说不相等,这时教师引出问题,问哪个学生能在这三个数后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让这三个数相等?通过这个问题能将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还会让学生对此产生疑问和兴趣。学生会想出各种答案,有的说: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进一步发问:哪个同学能在这三个数后加上一个相同的单位名称后将三个数稍作变化让他们再相等呢?有的学生回答:2米=2.0米=2.00米……教师继续问:你的回答中2米、2.0米、2.00米这三个数量是相同的,但是2、2.0、2.00这三个数是不是相同呢?为什么?通过这个的问题情境,会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极大兴趣,有了兴趣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提高。
二、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问题探究开始学习,教师围绕问题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学习,让探究问题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探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开发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教学问题,让学生逐一去解答,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目前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是怎样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呢?学生回答: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同学们现在会计算三角形面积吗?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方格的方法算面积;教师再问:如果要测量一块很大的三角形面积,用数方格的形式不方便,同学们用什么好方法测量三角形面积呢?学生回答:用计算的方法求面积;此时,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能不能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你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它呢?通过这几个有序的连续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向教学内容的目标逐步靠近,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去探究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带着问题训练,开发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通过一定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当学习了一堂新知识后,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一些数学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效益、解题能力培养意义不大。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研究问题”去做练习题,这样能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达到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小数乘法法则后,需要做题练习巩固,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两个数相乘69*53=3657这个积,来探究:如果积里有一位小数,那么两个乘数可能是什么数?(整数、小数),如果积里有三位小数,那么两个乘数又可能是什么数呢?给学生设置一定难度的思维障碍,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数学习题进行多解练习,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小学乘法有一个深度理解。
四、紧贴生活教学,增强数学运用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样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不会再感到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实例,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统计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要统计全班40个人的体重的总和,怎样在几分钟之内算出来,如何进行测算或估算?学生们开始发表意见。甲:可以统计每一个人的体重,再相加求和即可;乙:甲说的太麻烦,可以测一个人的体重再乘以40就可;丙:乙这样做的误差太大,可以找出4名同学,测算他们的平均数,再乘以40,这样算的误差小,比较准确。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掌握同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魏国英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泡子沿学校
参考文献:
[1]赵东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谢荣.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策略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
第六篇: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分析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确保课堂有效教学,充分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对策,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性
引言
有效教学最初是在西方国家诞生的,近年来,中外教育交流不断增加,有效教学问题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更宽广的教育平台,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看,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等,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理论是很难理解的。尤其基本运算及应用题计算等,小学生受到认识规律的制约,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会较困难,学习兴趣比较低。
(二)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情况看,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已经逐渐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只不过至今为止,素质教育普及得并不彻底,想要彻底普及素质教育,在我国依旧需要很长时间。教师受此影响,教学方式普遍比较单一化,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只注重分数,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一些教师依旧无法摆脱分数第一的观念,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实际上完全丧失数学教育意义,数学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根本无法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在兴趣的引领下,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强迫他们学习。因此能够看出兴趣是引领小学生进行数学感知与数学思维的动力,在小学生刚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借助各种先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以情境教学法最具代表性,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生动化,使其更贴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这样有效教学得以保障。比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动画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一天,喜羊羊发现灰太狼总是在羊村附近徘徊,就召集小伙伴们修筑篱笆,羊村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0米,宽为8米,那么我们帮助它们算一下篱笆的周长,好不好?这个时候,学生都被动画吸引住了,开始议论计算方法,教师要适当点拨和引导,带领学生一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种方式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利用竞争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确保数学有效教学。而采用竞争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好胜心增强,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展开竞争,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比如: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教师进行计算训练的时候,给出这样的算式:85-57=?之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道题一共有多少种口算方法,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问题提出之后,小组讨论十分激烈最终,有两个小组获得胜利,总结出了6种口算方法,分别为:(1)85-50=35,35-7=28;(2)85-60=25,25+3=28;(3)85-55=30,30-2=28;(4)87-57=30,30-2=28;(5)先做85-58,用这类题的巧算方法:8-5=3,3×9=27,再用27+1=28;(6)先做75-57,7-5=2,2x9=18,再算18+10=28。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拓展学生的思维,做到集思广益。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新课改强调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很大程度上依靠老师引导监督和同学带动,尤其需要同学的相互带动,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倍的认识”有关教学内容时,如何把想象中的概念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小星星评比活动,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摆一摆、圈一圈活动,并给他们留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教材中有关的知识逐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倍的含义的感知,并想方设法地把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并把倍数运用到生活中,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关注有效教学问题,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为相关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胡辉福 单位:诏安县建设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巩彩宏.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2(03).
[2]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第七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建构。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堂应以教师有效地备课为起点,学生认真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地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完成学习任务。
一、备课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必须从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打造乐学、有效的语文课堂。
1.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综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3.设计教学环节,并设计课件辅以教学。
4.预设学生的预习内容。
二、布置预习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学生的起点是有效地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感知,对课堂有一定的预期,初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每课教学目标为核心,将预习分为自主预习和合作预习两部分。自主预习即认读本课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合作预习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分配每组预习问题,组长根据预设问题分配每个组员的预习任务,为课堂做准备。
三、精彩课堂
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教案组织教学,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以趣导学,乐于展示
每节语文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他们乐于展示自己的预习收获,并在与集体的交流中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的预习很认真,他们很期待自己的表现,所以格外珍惜这课堂上的40分钟,以最好的状态展示自己小组的风采。
(二)导语简洁,情境精彩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设计导语要简洁,创设的情境要精彩且有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设计的情境精彩,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去学习新知。
(三)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相比传统课堂,新课堂上学困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渐渐地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通过展示提高自信心,学习也进步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呈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教师主导,放而不散
教师根据学情加以指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竞争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创造的火花,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
四、反思
无论多么精彩的课堂或多或少都会留下遗憾,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才会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反复推敲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找改进措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作者:隋成皓 单位:前郭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有一定时空范围,它是在一节课堂的时间里,教师将教学范围即语文教学内容有效地讲解给学生。当代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课堂语文学习氛围提升不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一定关系,因其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升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和活力,从而在学习语文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一些小动作。因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及其实践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方法,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就是进行课堂反思、课堂有效性设计,从而将课堂学习氛围带动起来。
一、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课堂对话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少不知事,天性烂漫。在遇到问题时喜欢说出来,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他们喜欢热闹,喜欢活动,喜欢自由,更加喜欢大人所给予的友好和赞美。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1.鼓励学生发言、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提出问题并质疑有时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提问质疑既可以激发课堂的学习语文,启动大脑的兴趣,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因而,在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和质疑,从而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进行。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既然课文中的水缸可以淹没小孩子,那么这口缸一定是很大的,司马光再聪明他也只是一个孩子,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砸破缸呢?”很明显,这个学生是根据日常的实际来联系司马光砸缸的可行性,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位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课文内容可以直接联想到生活,从而提出自己的质疑。对于学生这样的质疑,教师应该予以鼓励和赞扬,并且要求其他学生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看是否有学生和他有一样的质疑和问题。
2.建立课堂学习小组
小学生喜欢抱作一团,那么教师就可以满足学生这样的心理需求,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来让学生抱作团的进行讨论和思考,并予以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根据一个思考问题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可以让学习小组思考讨论这样的问题:小蝌蚪最快找到妈妈的方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从而让课堂的效率不自觉地提高起来。
二、通过一些文字游戏来促进有效课堂的进行
小学生爱玩爱闹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于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是因为课堂教学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等具有一定的束缚,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动力。例如,贴商标游戏,在教学《菜场里》一文,教师可以采用这个游戏。游戏的准备和操作如下: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游戏操作过程(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教师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学生齐说:“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学生齐说:“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学生齐说:“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可以从小学生年龄特征这一点出发,寻求学生的各种喜好事物,从而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激情。
作者:施星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