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浅论(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全球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便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入21世纪之交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也基于此产生,因此,多元文化的概念逐渐被更多生活及生产领域所熟知,多元文化下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也就随之有所变化,故而提升初中体育教育水平就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事情。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下的体育教育如何与大趋势下的全球文化相适应则是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方面。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对策
初中体育虽然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是它也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一课,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初中体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对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做出相关的调整。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体育的相关改革也随之开展。体育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基本课程之一,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教育就变得极为迫切。为了解决初中体育课堂不断增加的问题,教育局也相应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这种情况。
一、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研究
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师多关注学生在体能技术方面的成就,并延续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教师口传、学生照做的情况,却并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养成。这种课堂教育互动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师最为熟悉且常用的课堂组织方式。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是极为有利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优化及有效的学习。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平淡无奇,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知识的有效接受是无利的。同时,在初中体育课堂互动中的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也对学生有些微帮助,不能反映其本质及核心,不利于学生对其重要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便使得学生无法形成相关的问题情境,形不成问题的冲突及矛盾便不可形成学习的动力,让初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就不能有效学习并及时获取知识。
二、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对于初中学生体育课堂互动的相关改革必须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有关课堂互动的改革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更有兴趣去学习,并让初中学生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有效学习,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课堂”不仅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对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通过这样一个互动场所可以让学生在相关的教学设施及教学环境中更加适应,有助于他们获取更多有利的知识并且有利于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整合课堂的设计,相关情境的创设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初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素质教育及身体健康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有着不合学生心意的地方,故而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就必须进行相关有效教学。综上所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运动意识;二是实行分层次教育,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三是教学手段要创新使用;四是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教师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以上几点都是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意义
初中体育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就是可以挖掘出初中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及促进他们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新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这个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将这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嫁接在传统的、乏味的教学模式里,产生出极佳的教学效果。它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环境里运用灵活的形式进行有趣的学习,新型教学模式不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自由讨论的热情,还可以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本文从初中学生体育课堂互动采取有效策略方面深入探讨了作者对于初中学生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学习加深了认识,不仅对其内容做出了陈述,更对其内涵做出了深入探讨。但是本文仅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由于初中学生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现实情况难以调查,可能无法对每个问题认识全面,但是希望上述策略能够对于他们有所帮助,增强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更多的人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希望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宝蕾蕾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马辉.浅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
[2]张岳.也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3]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例证研究
摘要: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业水平考试的热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不少教师和学生花费很多精力、很多时间来攻克这部分内容,效果不是很好,时间、精力与效果没有形成正比。通过八年级上册《三峡》作为课例,结合“少教多学”的教学原理,针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分析了“读、背、译、析”四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文言文;有效教学;四环节;少教多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文言文、古诗文占主要的地位。以201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为例,古代诗词名句名篇默写占8分,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占10分,古代诗词赏析3分,合计21分。
分值占五分之一。但是花费的时间也不少,每一册教材中,老师都会安排提前教学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整个学期都在为文言文的背诵费劲,效果依然不好。通过多年的教研与思考,认为文言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读、背、译、析”四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要让学生确实投入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笔者听了多位教师授课,其中,姚老师的课吸引了我。姚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实“读—背—译—析”四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从教学方法来看,姚老师首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字障碍;接着学生有节奏地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然后做出评价;其次,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结合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小组内讨论交流;再次,交流各小组讨论的重点问题的结果,巩固记忆;最后课堂测评,测评主要围绕学生现有的教学辅助资料,测评采用自主独立完成。从以上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来看,姚老师开展《三峡》教学充分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读背译析”重要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确实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读———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姚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从阅读到思考到测评,基本上围绕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来开展。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中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整节课学生都在不停地阅读,积极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交流阅读的心得,在阅读中解决文本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同学提出的质疑。背———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学生真正动起来是背诵文言文的重要途径文本读了以后能背下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姚老师在组织本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多种阅读方式,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背诵文本,姚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过程中,不间断地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生在不经意中自觉或自发地动起来了,只有学生亲自实践背诵的过程,背诵才有可能。文言文能否背诵,关键是学生是否投入到背诵实践中,本节课姚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又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这是文言文背诵的重要途径,也是较好的方法。译——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最基本的保障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倘若教师包办代替或者部分学生包办代替,那么文言文学习就是走过场。本节课中,姚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独立自主进行翻译,翻译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乃至全文,虽然浪费了许多时间,翻译出来的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不着边际,但是,通过学生独立翻译,加上注释和工具书,结合小组讨论交流,效果很好,比起教师翻译,让学生心不在焉、打瞌睡、不听等各种现象还是要好很多;比起照抄文言文对照翻译,比起一直让好学生代表翻译要好得多。
通过让每一位学生亲自投入到文言文的翻译中,既给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析———文言文教学的最高要求,学生真正动起来是实现目标的希望文本分析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文言文也不例外,也需要文本分析,需要解读。目前,文言文也好,现代文也好,多数教师基本上是提高难度分析,超出学生的水平和课标要求进行分析,并且很多教师基本上是分析给学生听,时间长了教师就在唱独角戏了。姚老师在教学《三峡》一文时,分析得恰当适中。首先,教师理念新,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其次,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简单适中,紧扣教材,紧扣学生特点,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比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特点?”这样的问题紧紧抓住教材的要求,同时学生很容易回答;再次问题设置体现文本要求和作者思想。《三峡》是一篇模山范水的好文章,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优秀丽的景色,文章篇幅不长,但是体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姚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主,渗透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切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是课堂的主人,并且认真实践读、背、译、析四个重要的环节。
作者:李丕军 单位:云南省楚雄双柏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李小燕.“少教多学”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2).
[2]朱佩红.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教学方法
摘要:
近几年,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初中阶段而言,思想品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思想品德教育,简言之,就是政治课。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在规范学生的道德、品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引导初中政治课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样有利于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我国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即教师备课,在课堂上根据备课内容讲授新课,考试则采用开卷的方式。这套教学方式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说学习成绩了。所谓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的指导之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改进教学方法,为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提供借鉴。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初中的一门课程,往往得不到老师过多的重视,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单一的讲授模式,学生在考试时候也是开卷考试,所以基本不会得到重视。学生心里也不会过多重视这门课,也没有很大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性。所以改进并且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改任务。
2.教学观念落后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除了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外,还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弊端。教师遵循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最新的实事和报道,无法了解最近国家发生的大事,更无法满足学习了解政治的欲望。所以在现阶段,很有必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发掘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现代化教育服务。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模式
1.引进“翻转课堂”模式
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来。所谓的“翻转课堂”,具体地说,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例如,在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课时,在进行课程之前,创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在上课之前,播放此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概是什么,联系学生的想象力,使课本上的内容更加形象和生动。之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面前也从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了学以致用,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做?是选择逃避还是坦然面对?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有哪些?”之后各组派代表总结各组的观点,最后汇集于老师。当然,老师把整个讨论的过程拍摄下来,最后给学生播放,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一个巨大的鼓励。“翻转课堂”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呆板、单调的课堂环境为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进“微课”模式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了正确的学习方向,有了新的学习动力,不再是没有头绪地学习。例如,在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时,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难点是“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所以,在进行本课内容的时候,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制作“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视频。在视频中,老师清楚地罗列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用动态图画的形式罗列出来,左边是权利,右边是义务。教师再列举出拥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例子,最后总结出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互动的关系。没有义务,权利便不存在;没有权利,便没有义务存在的必要。同时,权利和义务又是为权利所保障的。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微课”课程的时间一般就是控制在几分钟之内,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达到很长的时间。
3.注重情感教育,强调“感恩”
在初中学生的认知阶段,身体和心理都有所发展,他们懂得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陋的。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这是新时代政治教育赋予的新的内涵。所谓“感恩”,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论何时何地,对社会、对他人心存感激,使感恩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例如,在讲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时,用讲述小故事《商鞅立木取信》来导入本课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总结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之后,再分别对“诚”和“信”做详细的说明。“诚”就是要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实”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教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坚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诚信为本。给学生的思想中注入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强调“诚信”的同时,注重“感恩”教育,说到底,在生活中注重“诚信”还是要培养“感恩”的精神,诚信待人,感恩他人。情感教育将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学会“感恩”、热爱祖国的坚定情感。
三、改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意义
在改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策略,多采用激发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微课堂”“感恩教育”的新型模式,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感受教学和学习的魅力;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整体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产生于对事物最深沉的热爱。”使用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当然,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断给初中政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发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
作者:蔡小红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光泽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崔芳芳.初中思想品德课诚信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赵小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制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陈光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引导艺术:品德课程教学摭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4]陈远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2014(7).
[5]王鸿.有效提问:构建高效的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第四篇:初中语文写作课有效教学
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摇旗呐喊”多年,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也需要变一变,努力朝着高效多元的方向发展。就如何在初中写作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做简单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课程;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学海拾贝的新阶段。从初中开始,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仅仅局限于读书认字上了,他们开始品读名家大作,开始接受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熏陶。作文一直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中考作文几乎占到了语文总分的一半。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所有语文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1.生活化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春秋时期著名的教学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工作时,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鼓励学生用笔尖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创作欲望,使得学生愿意写、乐意写。很多学生抱怨: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没有灵感,写起来太痛苦了。“看到作文皱眉头,下笔行文狂抓头”,这是当前初中习作课的生动写照。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排除写作畏难情绪。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以自己的生活感悟为题材进行写作。教师要针对学生身边的热点话题,做几次专题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写生活中的人和事,拉近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写作的芥蒂。例如以《我的家》为题,组织学生就家庭里面的人、事、物展开写作,写学生熟悉的爸爸妈妈,家庭趣事,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只有消除学生写作难的心理,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习作要及时进行点评,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又要为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肯定中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慢慢对作文产生好感,最后喜欢上写作。
2.课外阅读,积累写作技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将作文写好,学生一定要肚子里有货。为了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让学生积累课外素材,扩大阅读量,加深学生的文字功底。学生要多读教师推荐的文学名著,并将书中的优秀段落、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经常背一背、看一看,增加文学积淀。教师要为学生精心挑选课外读物,根据初中生知识水平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推荐阅读书目。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能太多,《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名著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比较费时间,应安排暑假、寒假进行阅读。在春、秋学期,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鲁滨逊漂流记》《红岩》等篇幅较短的书籍。课外阅读应广泛涉猎,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文学、诗歌、小说、散文都要适当阅读,尤其是古典文学,《论语》《唐诗》《宋词》都要有所了解。教师也可用班级的名义订阅杂志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萌芽》等,这些杂志内容比较正面,文章类型丰富,构思精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文学风采,增加人生阅历。不论教师教授多少技巧,如果学生胸无点墨,写作水平仍然不会提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读书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课程,安排好每学年的阅读书目。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调整习作教学进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书中所学到的技巧,在写作中学以致用。
3.丰富上课形式,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的初中生一代,是在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普遍喜欢追逐时髦新颖的事物,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个性和小孩子一样,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想象。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上课形式,提高写作课堂教学效率。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走入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借助于电教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进行教学,能大大降低作文课堂的教学难度。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态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写作需要的材料。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更生动地为学生讲解作文,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在作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降低作文教学难度,让学生乐在其中。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初中作文课堂也应剔除应试教育所遗留下来的落后思想,引导学生与文学亲近,在文学的海洋中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用更好的词句与世界交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史国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吴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高继红.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浅探[J].魅力中国,2010(4).
[2]王平香.激励成功心理是提高写作质量的关键[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4).
第五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
有效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也同样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教学,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成为现在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主要结合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了几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之一,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兴致不足,课堂的氛围呆板沉闷,教师的讲课方式一成不变等,这些都是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要从这些制约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准备,有效备课
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根本前提。在备课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从而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由于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都不相同,教师在备课时就不能千篇一律,而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预设生成,从而为实现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二、整体设计,有效教学
1.巧妙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在这一环节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对于整节课堂的教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与热情,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并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里的美景。学生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他们都沉醉其中,但是却也不知道这是在哪里。于是我引导学生:“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回答。于是我便继续引入教学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去苏州园林探其奥秘,领略其中的美。”在这样的引入中,课堂的氛围也活跃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于是学生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有效提问
课堂上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中,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例如,在教学《丑小鸭》时,学生对于丑小鸭的遭遇既同情又有些羡慕,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文的主旨,我便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是它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因为它原本就是一只天鹅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一样,他们在分析问题时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出发考虑,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与体会,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3.注重过程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往往会压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而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逐渐养成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进而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我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各个宫门的位置都不清楚,于是我便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将各个建筑以及宫门的位置标示出来,采用这样的阅读方式后,学生的阅读效率显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故宫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我还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带领学生从外部一直走入到内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视觉体验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真正地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总结评价,有效反馈
总结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设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改善课堂教学的过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另外,在这一环节中,师生还可以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进行讨论,以便教师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标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作者:伍增荣 单位:重庆市大足区龙石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东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王瑞雪.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4).
[3]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六篇: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其科学性与抽象性强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会有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师,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主要以物理教学中的力学部分知识为例,简单论述一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几点策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声、光、热、电、力是物理教学中的五大部分,也几乎涵盖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所有内容。力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大分支,提高力学部分教学的有效性自然是物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大部分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而他们缺少自我吸收与消化的时间,往往是下课铃一响,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都随之消散。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保证,学习能力也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设计教学的过程,从而使物理教学真实有效。
一、灵活引入,启发诱导学生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效果,课堂的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领导者转变成了引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从而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例如,在教学“重力”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我便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视频:石头往山下滚,瀑布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抛硬币会落到地上等,然后出示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利用学生数学的现象来创设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面对这些疑问,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接下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他们知道了重力的概念,了解了重力的作用效果。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全面地理解并认识重力,使其认识到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而产生的,并为学生介绍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小故事。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他们对力学知识也有了基本的理解,为之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因材施教,设计教学过程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教学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使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依照着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来设计课堂的教学环节,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就会导致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差异,久而久之,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使其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而力学部分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学生的基础不牢,他们就很难顺利地进行接下来内容的学习。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由于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不足,他们简单地认为摩擦力对人们都是有害的,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这种思维的误区,教师便在教学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后,专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总结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摩擦力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益处。刚开始讨论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摩擦力有什么实际用途,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自行车的车闸,并为学生介绍,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车主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地刹闸,就容易造成事故,学生听到后都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我让学生也都回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看看是不是应用了摩擦力,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他们便都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吃饭时,手与筷子之间有摩擦,才能把菜夹上来;用黑板擦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之间也存在摩擦;用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等都属于有益摩擦。但是机器在运动时各个部件之间的磨损、人在拉重物时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等属于有害摩擦。通过这样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对摩擦力都有了深入而全面的认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真正地构建出了高效的物理课堂。
三、运用实验,强化学生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化的主要手段。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而忽略对学生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改正以往教学中的弊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从而使其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奥妙,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例如: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在教学这个实验时,就让学生先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验步骤。由于密度ρ=M/V,学生无法直接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但是可以利用天平和量筒来间接地求得其质量与体积。在初始设计实验方案时,很多学生都忽视了烧杯的质量,而直接将天平所称的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作为食用油的质量,经过检验后,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错误,并及时地进行了改正。在审核了学生的实验方案后,我便让学生开始真正地进行操作。经过之前认真的准备与用心的设计,学生都十分期待实验的结果,在操作时也十分谨慎小心。最后,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实验谨慎求实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科学探究精神,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能力。
四、巧妙评价,保证教学质量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评价时,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整体的评价,也要着重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使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以鼓励为主,尽量减少批评,从而让这些学生的心灵受到鼓舞,使其在内心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为之后的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用心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充满信心与兴趣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对学生采用积极地评价方式,更好地激励学生,使其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也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总之,实现初中物理力学的有效教学是物理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基础。在物理课堂的力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设计引入,启发诱导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运用实验,强化学生能力;并进行巧妙的评价,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为学生学习物理其他部分的知识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作者:吴兴华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姜青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一点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潘璠.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3]赵子航.浅谈初中物理如何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5(10).
第七篇: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灵活发挥演示实验的各种特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对实现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教学
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他学科学生大多学习了比较长的实践,而化学则只有短短的最后一年,因此,相对而言化学的学习任务会比其他学科更加沉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加困难.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演示实验,提高初中化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趣味演示实验,提高化学课堂趣味
在初中阶段,化学这门学科开设在最后一年,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学科的内容了,思维能力以及心智都已经得到了较完善的发展,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更强,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些人能够很快融入化学的学习,而有些人则没有太多的兴趣,只是不冷不热的学习,甚至由于化学实验的繁复而产生反感.对此,教师可以应用趣味性的演示实验,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关二氧化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其一,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拧紧盖子,摇动瓶身,观察现象;其二,将两支燃烧着的高度不同的蜡烛放置于同一个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两支蜡烛的熄灭情况;其三,用肥皂水吹泡泡.这几个实验非常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化学教学的前期,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快的了解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第一个实验,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塑料瓶会变瘪呢?显然,这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有关,学生在看到神奇的实验现象后,结合所学进行思考,就能很快想出答案;对于第二个实验,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两支蜡烛会熄灭呢?又为什么熄灭的时间不同呢?对于第三个实验,教师则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在没有风吹动的时候,肥皂泡总是向地面落呢?这两个实验都反映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蜡烛熄灭的实验还反映了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燃烧的化学性质.这样,学生在被教师设置的问题吸引的时候,就会同样对探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产生兴趣,这对学生化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严谨演示实验,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实验,而有的实验需要用到的化学实验仪器以及化学试剂的种类和数量是非常多的,其中某些化学实验仪器以及化学试剂的使用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此,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这类实验之前,为学生严谨的进行演示实验,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标准,用尽量慢的动作,演示给学生看,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模拟,为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正确的应对,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实验的具体流程,并在一次次观看演示实验之后,慢慢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熟练掌握实验技能,端正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例如,酒精灯在化学的实验中有很多应用,在使用酒精灯时,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语言讲解,告诉学生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只要盖上盖就好了;在不小心碰倒酒精灯,导致着火时,学生要注意不要用水灭火,而应当用浸湿的抹布盖在酒精灯上.又如,在化学实验中,试管在不同条件下使用时,操作方法也不一样,但一致的是,试管口应当朝向无人的方向,至于其他情况,试管应当如此使用:加热前进行预热,加热固体时,注意试管口略向下等等.
3.引导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都是初次接触化学的学习,很多学习化学的习惯都没有养成,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伴随着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探究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例如,教师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先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先活跃起来,问题可以是这样: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一般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那么请问同学们,需要怎样的条件才能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得到氧气呢?这样,学生就会进入思考状态,教师接着可以设立一组对照实验,一个是带火星的木头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口,另一个则是试管中额外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这样,学生根据两次实验明显不同的现象,再进行一定的思考,就会有很多猜想,教师再揭示谜底,学生就能够明确答案.在一次次类似的引导性演示实验过后,学生就能够养成一定的化学思维,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快想出答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严谨的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在演示实验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文娟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
第八篇: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在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的问题与情况,学生的初中时期正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良好时期,使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的体育课堂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中,才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根本,对于培养初中生身心素质与体育技能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国家对于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体育课程也随之发生着改革与创新,努力发挥体育课堂教学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优势。但是就目前而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模式开展的,进而就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较低等现象,教师无法达到原本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较低的体育课堂效果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当中出现严重的失衡。因此,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如何能够得以被提高是初中教学人员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困境
(一)体育课时较少
在我国,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每周都只有1-2节的体育课上课时间,这样的体育课程安排对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保证,不能保证其按时按量的完成相应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正是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以及我国应试教育带给学生、老师们的压力,经常就会出现语数外老师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给学生们补课的情况,使得原本课时数少的体育课变得更加少。这种课时数严重缺乏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对实现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体育课程的投入低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体育课认为是学生学习的副科,不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因而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投入资金远远低于其他的科目。初中体育课程所获得的相关资金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相关的体育器材过于老旧,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进而对于相关体育知识的讲解难以开展。同时,初中学校中体育教师的人才投入情况较差,其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学校在资源上对于体育教学上疏忽使得体育课堂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三)传统观念制约体育课程的发展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体育课的认识都是片面性的,使得体育课程长期面临着边缘化。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老师面临着着学校的绩效考核,因而难免就是对体育课程的开展有所疏忽。都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不是放在对文化课没有任何帮助作用的体育课上。这种传统观念在很多的学校、家长,甚至与学生身上根深地府。除此之外,我国各界对体育对于学生的本质作用和影响并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二、体育教学有效性概述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成果。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提高,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学习能力。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衡量体育教学是否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随着社会对教学有效性要求的提高,体育教师需要对课堂有效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有效的措施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主动参与策略
1、情景教学
在情景教学时,需要依据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及其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并且带有新意的教学。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用于初中体育的柯洋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跨栏时,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刘翔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加直观地剖析跨栏的动作分解和组成,比传统的语言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问题引导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此,就需要体育教师善于设计相关的问题。例如在进行投篮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而提出“立正投篮还是跳跃投篮的命中率更高”、“手腕发力还是手臂发力”等问题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集体互动策略
1、游戏互动
初中生正值活泼好动的阶段,同时对于传统方式的体育教学又特别容易感到沉闷与无聊,因此,要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与教学目的相关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增加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2、师生互动
在整个出总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带动整体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能切实的体会到学生锻炼的感受,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交流。
(三)环境优化策略
1、优化硬件环境
初中体育课程开展的天气、温度、场地、器材等都属于硬件环境,会对其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其中的天气与温度属于不可控因素,而场地与器材属于可控因素。因此,需要对可控因素进行严格的把关,对相关器材与产地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
2、优化软件环境
就初中体育课而言,老师、教材、教学方式等都属于体育课程的软件环境,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因此,体育老师需要提高自身技能素质,还需要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达到互动的境界。
结束语
初中体育课程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放松的机会,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和均衡的发展。学生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体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国栋 单位:静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强.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
[2]张虹伟.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4(8).
第九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原则
摘要: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初中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并最终实现终身体育。教师要遵循主动参与的原则、集体互动的原则、环境优化的原则,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体育;原则;教学方式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体育锻炼被忽视了,这就导致当前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有着很大的欠缺,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们要对以往那种以技能目标为主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上,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更有效、高效。那么,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那些基本原则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初中体育教学要遵循主动参与的原则
当前学生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了,他们的娱乐方式不再是以往那种“满街跑”的游戏,而是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一些学生宁可抱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就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逐步下降,初中生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将体育课程看成一种单纯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被动接受之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要想使学生的思想转变过来,由“要我锻炼”转化为“我要锻炼”,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锻炼,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
1.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要想使体育教学更有效,教师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使体育教学也有新颖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实施。能够用来进行情境创设的元素有很多,图形、音乐、多媒体等都能够应用。如进行跨栏的学习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刘翔在奥运会上跨栏的视频,学生的学习欲望瞬间就被激发出来。随后笔者利用慢放的功能引导学生剖析跨栏动作,并对刘翔的动作进行分解和组成,这样,学生都能听得进去,教学效率非常高,和传统语言传授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2.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课堂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多观察,在观察和思考中对体育动作和技能产生直观的体会。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要重点突出,有实际意义。如进行投篮教学时,笔者就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提出了两个问题:(1)立正投篮和跳跃投篮哪个的命中率比较高?(2)投篮时是用手腕发力还是用手臂发力?这些问题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探索中他们对于投篮的动作要领就轻松掌握了。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在体能和体育基础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体育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水平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为学生设定分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更好地体现。如进行投篮考核时,女生的合格标准是7个球,而男生则是10个球。
二、初中体育教学要遵循集体互动的原则
体育教学对互动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进行互动,只有通过互动和合作,体育运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1.利用游戏进行互动。游戏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将游戏融入体育学习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于体育那种沉闷和无趣的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游戏还能使教学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有了有些参与,课堂气氛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了热情,教师也脱离了以往那种单纯的说教,以组织者的身份实施教学,体育课成了教师所组织的一场大规模的游戏。
2.学生之间进行分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水平较低的,全面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模式。3.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无论是游戏还是分组教学,教师都可以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够使学生更积极,给他们带来切实的锻炼体会。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对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
三、初中体育教学应遵循环境优化的原则
环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环境,一个是软件环境,二者都是体育教学要积极优化的方面。
1.硬件环境是指场地、器材、天气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体育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天气不可控,场地、器材等都是可控的,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时刻关注,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2.软件环境主要是指教师的素质、教学的模式和教材的选择。体育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比较高,软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体育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技能与素质,还要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进行,这样互动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遵循体育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体育教学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作者:李彦龙 单位:平山县寨北乡寨北中学
参考文献:
[1]袁春夫.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体育运用差异性教学的探讨.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02.
[2]冯超.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4,01.
[3]陈达喜,戴相荣,赵国荣.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当代体育科技,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