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一、备学生,培养兴趣

首先,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讲解新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授《好雪片片》时,我先给学生讲起了“犀利哥”的新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对此新闻,他们颇有兴趣,纷纷各抒己见,有效加强了学生对流浪者的认识。而这对于新课的学习同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实现道德与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课堂中的精辟分析,准确讲授,以及善于从课文内容中引出一些令人担心的故事情节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适时进行点拨,以简练的总结引导学生的课堂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兴趣。

二、备教法,灵活多样 

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不同的教材应该设计相应的教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语文文本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的文章,其中有些直接就是课本剧。对于此类文章,教师不要一味地靠自己讲述,可以与学生一起把它们编排成小剧本,让学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往往对这样的活动饶有兴致,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研讨文本,搜集相关的资料,解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精心设计剧本。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纪实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于夸张,可以适当增删情节,又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以适应演出的需要。必要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因素,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另外,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灵活机动地去应付一些突发状况并适时给学生出一些建议,但不要影响学生的整体规划思路。这样,学生便可在不受框架约束的情况下精神轻松、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当中去,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当然,一个人的能力要以深厚的知识为依托,但是这种能力更是一个人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月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我们经常讲到“高分低能”,一个人的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作用。否则,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其结果只能一事无成。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准,通过能力的展现,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收获,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他们会对此感到欣喜和快乐。而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会激励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是一个知识与技能共同提高的绝佳途径。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需要我们时刻铭记,需要我们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一个人只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激发潜在的能力和智慧。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真正激起学生兴趣并非只是说说那么简单。它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编排、对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来实现,只有这些都得以实现,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智慧,勇于去战胜学习中的困难,获取丰厚的回报。

三、合理拓展背景 

在教学中,根据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如教莫言的《卖白菜》一文时,我先通过一个故事介绍莫言一家的艰难生活状况。故事大概的内容是:一个中秋节,一家人难得的包了数量不多的饺子,却遇到一个乞丐上门乞讨。令莫言不解的是他的母亲却大方地把半碗饺子给了乞丐。而作者在《卖白菜》一文中讲述了一次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的故事——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哭了。母亲并没有责备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儿子,你让娘丢了脸。”第一则故事当然讲的是他们的家境贫寒,但是善心依旧。为第二个故事做了铺垫。第二则故事中作者用母亲简单的一句话“儿子,你让娘丢了脸”,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莫言母亲的善良,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德,同时也向学生透露了知识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结语

总之,职高语文教学应依据职高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为专业课教学与实训教学提供必要的语言与写作能力支持,全面服务于学生的语言文化需求与技术训练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职高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真正为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才服务。

作者:吕焕芬 单位:河北省临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