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篇

第一篇

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1.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探究时,由已有知识和经验形成的直接感觉就是直觉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具有猜测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分析数学知识时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论证,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他们直觉思维的有效发展。

2.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生运用定式思维进行解题时,经常会出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采用逆向思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快速的解决问题。逆向思维是按照从结论推导已知条件的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对教学进行优化,采用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目标教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提高数学综合素质。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创造性的探究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要实现创新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切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1.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通过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情境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学习,并想要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主动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习内容来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知识在情境中的运用,激发活跃思维,使他们创造性地理解新知识。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是随时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效提高,数学创新思维获得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2.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实现高效教学。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深入探究新课改的要求,还要用新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摆脱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一语带过,对比较重要的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量,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结合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对问题进行探究,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关系,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效提高,激励他们继续对数学知识探究,有利于课堂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要根据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课堂问题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在问题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让他们提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思维发展的外在表现,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4.加强数学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问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数学练习,使他们通过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加强学生思维活跃性,提高学习能力。

注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教师在备课时,把知识归纳好,把题目做好,拿到课堂上面对学生直接“讲授”,好像很顺利,但学生缺乏探索过程,一旦题目到了他们的手中,还是不知如何思考,或者思维混乱,不知如何进行知识迁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初中生而言,思维敏捷性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2)拓展学生的思维面,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人们对事物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渠道加以认识,学生学习知识也是一样,教师绝不能将问题拟出唯一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而应反复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找出几个或多个答案,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形成创新能力,也就是要训练思维的严密性和混合性。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使学生树立自主探究的意识,挖掘他们的智慧潜力,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知识,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改进,在高效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张志军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二篇

一、引入游戏,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只有建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明确数学知识,进而站在数学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解释问题。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都是在盲目地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无法真正用数学的思想去看待这些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借助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视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议让学生在桌上摆一个文具盒,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把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表述,学生通过亲自观察、亲身体验,便会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具开放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这样便于促进学生全面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有益。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是垂直的(如邻边),那么,这个时候,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一些改变吗?是怎样的改变呢?如果两组边相等的话,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对角线发生改变的话,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的设置,既能够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旧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消化一些新知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

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双边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主要设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创造性地思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情境,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良好互动。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些知识时,还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见,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还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上加以考虑,对整个课堂教学合理地进行安排。比如,一些新知识的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知识之间的迁移过渡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布置,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与信心,真正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以及解题探索化的效果。

四、提倡实践操作,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

科学都是通过具体的实践做出来的,不是用耳朵听到的。人的思维的开发基本上都是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开始的。因此,动手实践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如果脱离了生活实践,学生的思维也就不可能得到锻炼与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来体验一下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为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打好基础,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做”中掌握数学知识,在“做”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相关内容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教学时,为了避免教师单纯讲、学生一味记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总结、交流、讨论,然后在互相展示一下自己动手制作的几何体,和其他的学生分享一下制作几何体的过程与成功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及时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制作的几何体构造一些丰富的实体造型即可。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几何体的知识,再学习几何体的知识也就不再那么空洞了,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五、结语

总的来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是连接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也是开发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材中一些丰富的资源仍有待于教师去开发,去引导,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手段与策略,让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良好的反应,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马会国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