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围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和胜任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的能力,地理教师必须把地理教学与核心素养高度融合,创设趣味情境,构建核心导图,设计专题探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大力提升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一旦有了兴趣,就像一辆好车有了一个性能强劲的发动机,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向着前进的方向不断探寻。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课题,必须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努力探索,因为学生对地理课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高低。[1]一是以师生真挚的感情来激趣。教学是用一个灵魂去感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学生在情感上对一个教师认可,就愿意学习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有利于提升教与学的效果与质量。二是巧借趣味语言来激趣。如谚语“早红一点雨,晚红行千里”,在讲授西北地区的气候时可以适当引用,激发学生对地理气象知识的兴趣;在讲授长江之前,可以播放热情奔放的《长江之歌》;在讲太原时,可以先让学生猜谜,“用圆规画圆”打一地名。三是创设情境来激趣。用巧妙的课堂设计给学生营造展示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把教学目的、教学情景、教学器具、教学模式等紧贴现实生活,是提高课堂趣味和丰富课堂内容的关键方法。把抽象、冰冷的地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画面,就像给一杯清水加入了适当的白糖,就会立即激起学生对糖水迫不及待的渴望。在新教材教学中,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的大气环境是一个难点,如何把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成学生通俗易懂的生活图像,是考验地理教师讲授智慧和能力的关键。比如,先让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巧借东风”的片段,然后逐步提出一些问题:(1)赤壁在哪一个省?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请予以描述。(2)从当地气候特征来分析“火烧赤壁”的可行性。(3)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4)季风气候是火烧赤壁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它还对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客观性影响?请结合你们本地的气候特点进行阐述。(5)中国哪些地方具有季风气候特征?它的特征是什么?这样就把抽象的地理概念通过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生活化的生动画面,教师可以像一个艺术导演,适当退出,适度介入,进退自如地控制课堂秩序和气氛,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有趣的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亲自探明有关天气与气候的科学知识,并深刻理解相关气候形成的地理因素。这样就把干巴巴的地理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视频画面,学生探究地理科学知识的兴趣大增,还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三、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听见“同学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是……”“同学们,请把你们的课本翻到第××页……”等,这样的情景只能把学生引入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教学中,毫无生气,更无一点趣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阻碍。通过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来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2]比如,在讲授“四大洋”有关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讲一个地理常识性笑话,既能瞬间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兴趣。从前,有一个读书不多人称“半瓶水”的先生,在一个阴雨连绵的秋天,突然犯起了“神经病”,他挨门挨户地大喊大叫,说:快,快,快……大家都出来救救地球,地球在公转时打了个盹,一不小心就掉进太平洋里了!救地球,就是救人类自己!听到“半瓶水”滑稽可笑的“疯话”,大家议论声一片,难道太平洋还比地球大吗?连基本的地理常识都不懂,还装什么“读书先生”?学生在笑声之余开始思考,不学一些地理知识,说不定自己以后也会闹出什么大笑话,于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孙尤胜.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9).
[2]沈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态”的观察与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12).
作者:石爽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