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学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能够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基于“有效教学”理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二是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三是能够构建专业的教学过程,四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有效教学;中学语文;专业素养
一、“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涵,国外学者对其的界定归纳为三种思路。一是从教学目标出发,以能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作为有效性的判断依据。二是教学行为出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精心安排五种关键教学行为和五种辅助教学行为,并把它们组合成富有意义的节奏和模式,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从学生发展出发,以学生能否获得各方面的提升作为评判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二)有效教师的界定
“有效教师”是英文effectiveteacher的汉译。关于“有效教师”的定义,由于每个人对“效”的理解不同,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有多种界定。国外早期研究“有效教师”的专家加里•鲍里奇(GaryD.Borich)在《有效教学方法》的第一章就对“有效教师”展开研究,他虽然没有对“何为有效教师”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他通过列举著名的历史人物,对“有效教师”进行阐明。正如加里•鲍里奇所说,有效教师“必须像所罗门王那样高明,像西蒙•弗洛伊德那样深刻,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样渊博,还要像弗罗伦斯•兰丁格尔那样富有奉献精神。”除此观点外,美国学者克里克山(DonaldR.Cruickshank)对“有效教师”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他在《教学行为指导》一书中,指出“所有的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地更好,在教授学生真知方面更成功。我们把这种教师称之为‘有效的’教师。”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较为系统地研究“有效教师”的著作是李晶的《有效教师》,该书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教师”的内涵。首先,从教师个人职业素质来看,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崇高的敬业精神。其次,从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来看,有效教师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的教育合作者。最后,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来看,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是积极的教育管理者。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效教师”的认识,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主要有两种角度。一种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有效教师是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的教师。另一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有效教师是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综合上述对“有效教师”的认识,笔者认为,有效教师就是,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中学语文有效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能够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有效教学”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有效教师专业素养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
正确的职业认知是教师正确自我定位和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清晰的工作认识。首先,语文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语文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一方面来源于劳动对象———学生的复杂,另一方面来自于劳动过程的复杂。其次,语文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次,语文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可塑性决定了语文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在许多场合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这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最后,语文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一堂课、一学期的工作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力戒只从眼前的任务出发或是短期行为,而要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作为中学语文有效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劳动的特殊性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对有中学语文效教师而言,具体表现为对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特殊性的清晰体认。第二,崇高的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是教师处理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敬业精神是指一种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不懈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第三,自觉的学习意识。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有效教师应该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养成自我反思、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理性的思考,不断反思总结,以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首先是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是中学语文有效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树立全面的知识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其次是教育学知识。能否牢固地掌握和自如地运用教育学知识是有效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之一。中学语文有效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教育学知识,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尊重其个体发展差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三是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掌握和运用的有关课堂情境创设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活动。由于教学条件,教学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最终呈现的课堂生成并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有效教师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相关的教学机智,能够预见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预设之外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出准确、合理的决策,进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专业的教学过程
专业的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首先是充分的备课。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任务之一,也是其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备课的质量影响着语文教师对授课内容理解,进而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质量。其次是高效的课堂实施。语文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获取必要的语文学科知识。而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再次是有效的课堂管理。在混乱的课堂中,即使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付出大量的劳动和精力,教学结果也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能否有效地管理课堂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有效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后是及时地课后反思。及时地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收益的有利保障。
(四)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
教师只有掌握了必要的有效的教学技能,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是有效的讲授技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清晰明了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交流中起到引导作用。其次是有效的提问技巧。教师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次是有效的倾听技巧。当学生最后是由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最后是有效的练习技巧,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教师的有效练习指导,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及时地巩固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DonaldR.Cruickshank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李晶主编.有效教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陈景景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