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的推动下,高中信息课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高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即实施个性化教学、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互动。

【关键词】有效教学;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应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深入课堂,反思每一节课,探索总结出以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做法,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启发。

一、关注学生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授课

虽然新课标认定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非零起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基础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水平也就不同,不仅不同班级学生整体水平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内,学生也分多个层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在大方向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班级,设置不同的课程难度,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一些班级学生比较活泼,能很好与老师互动,那么课堂就可以多充实一些理论性的内容;而学习氛围比较严谨的班级,教学流程中可多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而在一个班级内,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任务,因材实教,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信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的课程难度,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课堂中提高型的任务,还要能够完成探究型任务,做到举一反三;基础差、接受能力弱、有些自卑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如一次认真的思考、一次大胆的回答、一次积极的互动等,都要用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引导他们掌握基础性任务的前提下,争取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提高型任务。例如在讲授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时候,可将任务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性、提高性、探究性。基础型任务:理解教师所给的程序算法,得出该算法预计得到的结果,再按教师所给的程序进行运行,看是否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提高型任务:提供不完整的程序给学生,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补充完整,并且得到预期的结果;探究型任务:只给学生程序的算法,让其独立完成所有程序并运行得出正确的结果。基础型任务是每个人都要会的,提高型任务教师应该做到绝大多数人能完成,而探究型任务就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而针对需要分组完成的任务,必须做到各组综合水平一致,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弱协调到一起,做到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不足,教师必须运用一系列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老师的授课产生兴趣,就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时,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春节的视频,由此引出春节的很多习俗,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去。再通过提问春节的由来,进而引导学生网络搜索获得精确的答案,这样通过生活实例的导入及教师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网络搜索的便捷和精确,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意义,只要学生觉得课程有用,就能对课程产生兴趣,课程的有效性自然大大提高。

三、统筹课堂教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由于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感兴趣的地方不一样,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应制定严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同时有效的控制教学流程,规范教学方法,提高对课堂气氛的掌控能力。比如教师要演示的时候,应及时进行系统广播,有效地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控制,使课堂处于一个严谨的学习氛围中。只有在严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正确对待教学内容。教师还应经常布置任务,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是否学到了所讲授的知识点。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渠道的授受关系,是讲授式的专制关系,这种关系导致学生的消极与被动,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我们需要通过多方式的授课向学生传递学习内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习激情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还要让他们以创造者的态度进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比分析式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时,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平时去图书馆借书情况,图书馆的书是分类排放的,我们可以轻松找到要查找书的区域。如果不分类摆放的话,在浩浩书海中,我们要找一本书,就会很麻烦,所以对图书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引申到计算机里面有很多的文件,这些文件会有各个类别,我们只有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查找起来才比较方便。这样导入学习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就能体会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只有学生认为其重要,才会有兴趣去学习,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关注学生本身,优化教学互动方式

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单向性的,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则是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适应自己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时刻充分与学生互动,并且与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差异性原则进行互动,互动的主要形式为教学评价。我们信息技术课前,可以设置一些预习环节,将一些课前的引入和题型放在网站上,让学生先行浏览学习,这些题型要能在书本中找得到,促使学生提前去看书预习。而且教师在此环节可以设置成学生可多次登录,多次做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新的知识。同时给那些题目设置一定的分数值,做完题目统计其分数,课堂上对那些获得好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被表扬的学生会以更高的激情去学习,并且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能很好的互相影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环节,将一些与本课堂授课内容息息相关的进阶性问题放到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这些题型须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充分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此环节可以设置成学生只能一次登录,学生提交练习后,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这样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压力,而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学生认真完成课堂练习,通过这种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准确的掌握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课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进阶性题目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安排一些时间给那些有学习兴趣的同学进行学习和互动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五、结束语

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以创造者的态度进行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保持自身教学风格的同时,也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伟.浅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2010(4).

[2]孙向军.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0(6).

[3]李娟.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8(12).

[4]王海燕,常会玲.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思考[J].信息技术课堂,2009(10).

[5]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6]党斌.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中国信息界,2010(5).

[7]于晓英.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理论课中的探究[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3(7)

作者:黄如香 单位:莆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