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探讨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幼儿教育观,他特别强调“要带孩子到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大自然、大社会应当成为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特别强调加强对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全面发展。但当前一些教育者的社会实践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限制、机械,忽略了教育对象的社会行为实践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在社会性活动中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变革、创新现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从活动内容到组织形式都需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教师提出的活动目标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融入“分享式”学习方式,可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达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享,;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分享、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能力。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1.社会实践活动蕴涵着广阔的教育资源

在儿童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会、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天赐的学习环境,而“实践”赋予了孩子探索学习的武器。当去超市购物时,他们不光知道了超市里的食品是按其自身特点分类的,还知道了物品上条码的作用;当去公园找秋天时,他们不仅认识了各种树的树叶,同时也知道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在最真实的生活中,亲自用眼、用手、用心、用身去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不知不觉地接收到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2.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当今的家庭结构使我们的孩子缺少与他人、同伴、群体、社会沟通交往的氛围,而社会实践活动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交往意愿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学会理解他人、足自我的需要,和大家友好相处。例如:去参观护桥部队时,孩子们大胆地与官兵叔叔交流,主动请教自己好奇和关注的问题;在走进建桥工地时孩子积极的提问和采访,使整个实践活动显得生机勃勃,孩子和教师都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与经验;在超市购物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找不到所需食品时,会自己去向营业员阿姨询问,使超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我们的搜寻行列。这些活动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分享、交往的快乐。

3.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体验关心帮助他人的幸福。敬老院之行之前,我们就组织孩子们精心编排了节目,孩子还从家里带来了老人爱吃的食品。在亲子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家长积极与幼儿排练节目,参与亲子游戏,让幼儿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推广,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由于教师、幼儿、环境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幼儿活动的效率不高

有些教师往往把握不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度”,活动目标拟定得过高或过低;,活动形式和内容又比较“浅显”、“空洞”;,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收兵;有些教师认识不到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常常采取“说教”的方法,活动缺乏体验性;还有些教师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实践或操作就能达到教育效果……。这些不足会让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从而造成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幼儿在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指哪儿,他们就看哪儿,自己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关注,更别说获得新的感悟和提升了。

2.家长对社会实践态度的偏差

社会实践活动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家长知识水平不同,素质不同,对于教师的安排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常常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不同态度。有的家长想做,却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认为太麻烦,这是老师做的事;还有的敷衍了事。家长认识态度的偏差,也不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安全”等客观难题的存在

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确存在“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安全”等难题。确保每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平安地出去与回来,是每位园长、教师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我们发现,教师用在“管理秩序”、“保障幼儿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时间较多,在把握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上往往分身乏术。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变革、创新现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从活动内容到组织形式都需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教师提出的活动目标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三、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

我们深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孩子们仅仅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受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处于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方面、多途径地开拓幼儿的视野,让幼儿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体验、感受,学会主动学习,并初步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但是如何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却值得我们深思。近几年来,尽管我们经历了许多的波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没有停止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步伐,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安全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进行了思考并查找了资料,从幼儿的“分享式学习法”中我们获得了启发。分享式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将“分享式”学习法同我园的社会实践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的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发现并收集全班幼儿的问题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幼儿认领活动任务,开展小组式的社会实践;实践后的提升与分享等环节,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幼儿的学习方式更主动,培养其探究、分享、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能力;从而也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等各种实践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通过下表,以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说明:由图可以看出“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是分三步开展的。我们不难发现: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实践主题并收集大家问题”的环节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是发现问题。“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环节是引导幼儿不断探究、积极互动的过程,是探索问题。最后的“分享与提升”活动是解决问题,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了师生的经验分享与共同成长。这三个步骤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是学期初各班老师针对本学期的计划和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列出两至三个社会实践的内容,让班上的孩子自主选择想去参加的内容主题,自然地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步骤要做的是,针对本次社会实践的内容,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前的谈话,收集班上幼儿关于这一次社会实践主题想要了解的问题和感兴趣的方面,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分别交由参与本次社会实践的幼儿,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在实践中去发现、去了解、去探究,完成这些目标问题的调查。这样,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选择自己想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于幼儿而言则是发现问题及选择活动主题环节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于教师层面而言,就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与问题环节;也就是说活动是自主的但活动是有目标的,教师与孩子是带着问题与目标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并非随意简单走马观花式的社会实践的参与。第二步骤是实施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以10人左右小组式的形式来开展。小班还可以采用亲子式社会实践,由家长带幼儿完成实践活动。但不管是由老师组织,还是由家长带领,教师都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以便指导自己或家长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目标。于幼儿而言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不断探究、积极互动的过程,是探索问题阶段,于教师层面而言则是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过程性环节。第三步骤就是社会实践之后的分享和提升环节,即经验分享与推广。主要是通过谈话、资料或作品展示、小小社会实践站的区角活动以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并列进行。通过分享与提升环节,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找到的答案、产生的新想法、获得的新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其他幼儿之前关于社会实践的问题可以得到答复。不管幼儿是否寻找到问题的答案,经过老师设计的面向全体的分享环节,确实可以帮助幼儿整理和归纳在活动中的认识,使这些小组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出的经验受益于更多幼儿,让每个孩子都能进一步提升学习经验。

四、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效果

虽然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究和完善将分享式学习方式融入幼儿园社会实践的这种活动模式,但这种模式值得肯定的是:

1.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满足了儿童好奇心,好探究,好分享的天性,应该说“分享式社会实践”更像是一次科学的探究活动,它是非常符合儿童参与社会性交往与认知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搭建了一个让孩子“既敢走出去又能请进来”的演练场地与实践舞台。实现了人们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即:让儿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经验的最终愿望。

2.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

实践活动目标可操作才能让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让活动过程具有实效性。在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第一步骤中我们要就是收集幼儿的问题,基于幼儿的认知起点设计有“可操作性”的活动目标,凸显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而在小组或亲子的社会实践中,幼儿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每个幼儿都要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这使得社会实践活动会更深入。

3.使“分享”更具内涵

分享在这种活动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孩子和老师可以分享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分享经验和快乐,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所得,除了语言的分享,还可以用画、用歌、用表演、用制作来分享收获。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们还可以进行家长、社区、社会资源的分享和知识的分享。

4.促进幼儿、教师的各方面发展

通过这种活动形式,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书面上的计划目标。活动前收集问题时教师可能还要考虑孩子提不出问题怎么办?问题太多了怎么办?教师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在实践活动后进行分享和提升?这些,都能让教师和幼儿在组织策划、表达、探究、记录、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5.促进了班级社会实践资源的共享

分享式学习方式融入幼儿园社会实践这种活动模式可以促进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同伴、幼儿与家长以及幼儿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分享环节不仅是对幼儿阶段性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且可以使活动内容和情节不断丰富,使得幼儿、教师和家长手中资源互相共享。

6.提高了家长参与园所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各项活动的开展

这种活动模式从采集问题、组织实践,到分享提升,都能看到家长策划和参与的身影。各行各业的家长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丰富资源,老师们会深入了解家长工作背景和特长,当幼儿开展活动的时候,我们就请相关的家长协助我们开展活动,这不但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也使我们的活动质量得到了提升。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作为传道授业的幼教工作者,如何努力寻找到契合幼儿需求的教学方法,使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每一项活动都更有效、更有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地潜心研究与思考,我们的专研与学习将永远在路上!

作者:张晓黎 单位:武汉市汉阳区中铁大桥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