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管理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和谐关系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建立和谐关系,论文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建立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助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信任关系、教师与领导之间理解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友爱关系。
关键词:
幼儿园;班级管理;和谐关系
和谐又称为协调,是指配合得适当,与混乱、不适当相对应。从班级管理上来看,和谐就是指教师与各种人际关系相配合的适当程度,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幼儿园管理上看,和谐反映的是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持续性、反复性和发展性,形成一个整体素质的提升;从和谐社会层面上看,和谐反映的是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创造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总是与一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适当有序的状态,是事物生存与发展在理想状态下的协调性。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班级管理,它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班级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挑战性且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的整体面貌,也代表着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进程和质量。所以,做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地保证幼儿园整体教育管理的高水平,就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在这些管理对象中,最难把握的当属对人的管理,也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即对幼儿、配班教师以及家长的管理。因此,在这里着重谈论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运用,来创建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首先应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为了能够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就应该创建这种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包括五个方面;教师与幼儿的平等、教师与教师的互助、教师与家长的信任、教师与领导的理解、幼儿与幼儿的友爱。五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缺少一项或削弱一方,都会失去平衡,这种精神环境就不完善。
一、教师与幼儿的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尊重、支持幼儿,建立师生积极关系,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是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也就是说教师应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1)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需要,相信幼儿的自我判断能力,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切忌不要对自己不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2)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绝不可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曾经听过一位骨干教师在演讲课中说过,在对幼儿的交往中,身体语言动作非常重要。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等,作为教师,应尽量多采用这类适宜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和鼓励。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不同特点,如个性特征、发展类型、发展节奏等,用不同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引导。
二、教师与教师的互助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上,这对促进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教师间的关系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教师之间的顺利沟通与交流是否得当,会影响到班级良好氛围以及幼儿健康教育环境的形成。虽说班组成员要精诚协作,但也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以确保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工作。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作为主班教师,也就是班级第一负责人,在开学第一天就应该召开班会,将本学期的工作分配给班组每个成员并要求各负其责,对各自的工作作出计划,并了解和督促她们按计划完成任务。班级的各项工作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班组成员间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创造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础。在室内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主班教师对幼儿上课时,配班教师要密切配合,帮助主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教学相关的辅助工作,当幼儿出现调皮捣蛋,不专心听课时,配班教师要及时予以提醒或制止。在就餐时,班上三个教师更要分工合作,一名教师盛饭,一名教师发饭,一名教师巡视督导孩子们吃饭。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应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做好分工,才能出去。活动中,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一定的约束或制止。除此之外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
三、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家园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信任关系表现在家长能否给予配合和支持,这很重要。开展多样的家园合作形式,能和家长达成一致,对幼儿进行共同的家园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也对搞好班级管理起着推动作用。正如新《纲要》中“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目标是实现家园共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因此,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效果,我们每学期开始都要召开新生家长会,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真正懂得,只有家长真诚地参与和监管,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水平。为了使家长进一步配合,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学期中间会进行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半日开放、定期召开家长伙食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邀请家长义工以及家长参与的大型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就会使我们的工作透明度更高,并相应地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取得家长更多的支持。比如,亲子运动会,不仅能增进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幼儿得到更多的锻炼,让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双方要随时通过QQ群或微信群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四、教师与领导的相互理解关系
教师与领导的相互理解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领导的支持,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并一视同仁。一个好的教师能够与领导友好相处,工作会更加顺利,得到更多的成长帮助。第一,摆正心态,自然相处。作为教师要认同一个理念,就是只要认真工作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不要对领导有惧怕心理。如果刻意回避会造成领导对你的忽略或者对你能力的怀疑。不必装出一种领导喜欢的样子,更不要装作没看见领导,这样不仅自己累,重要的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第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要理解领导的工作特性,能够尽职尽责、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要学会体谅领导。因为领导工作繁忙,要及时和领导进行沟通。第三,把握机会,展示自我。如果教师有能力却不主动展示,就会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谦逊是美德,但是有才必逞,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所以教师要结合自身优势主动请缨承担工作任务。作为幼儿园的领导,对教师要有更深的理解和帮助。首先,明确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力量。没有教师的配合,幼儿园难见起色。因此,管理者可以在幼儿园会议上诚恳地告诉教师们:幼儿园需要你们,幼儿园的建设离不开你们的支持。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第二,相信和尊重教师,只有尊重教师的想法,设身处地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才能与教师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第三,给予教师发挥才能的空间,具有民主开放、和谐、互动的空间,才能激励教师们放开尝试,大胆创新。管理者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商讨,出主意,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和把握方向。第四,给教师学习上的支持和服务,就是给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才能让教师的知识视野开阔,才能成为真正的能手。
五、幼儿与幼儿的友爱关系
主要表现在孩子们之间建立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关心他人当作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前提。这种友爱的气氛是创建良好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孩子之间的友爱是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建立和深化的。所以在班级幼儿一日活动中,首先,要创设一个氛围,使幼儿在与伙伴交往中产生友谊。多数幼儿是很乐于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游戏,共同欢乐,结成互相依恋的,密切关系,也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其次,教师要引导教育幼儿珍惜友谊。幼儿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当幼儿之间发生了争吵,教师要采取劝解的方法加以疏导,要帮助幼儿多从自身寻找原因,要让有错的幼儿主动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第三,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爱心,规范幼儿的行为,把关心同伴当作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多关心帮助伙伴,当有幼儿生病时,提醒其他幼儿主动去关心问候。学会与同伴分享,懂得尊重同伴,体谅同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鼓励幼儿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不断发展幼儿之间的友爱。
作者:李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剑虹.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秩序的建立[J].文教资料,2011(12):155-157.
[2]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旬刊,2013(3):86-86.
[3]卫岚.教师的情感艺术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Ⅱ辑,2011(1).
[4]谢敏.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
第二篇:幼儿园和美管理文化构建
摘要
在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幼儿园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跟时展步伐,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强调沟通活动,大幅度提升办学效果。而对于高品质和谐管理文化的构建来讲,教育者不仅要明确和美管理意识,还应准确把握管理文化的内外因素,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为幼儿构建出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关键词
幼儿园;和谐管理;文化构建;策略探究
作为广大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办学水平的高低,对幼儿今后的学习、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真正突破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对当前的教育管理理念、模式做出进一步优化,让幼儿学习、接受起来更加轻松简单,也通过和美管理文化的构建与实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影响幼儿园和美管理文化构建的因素分析
从幼儿园整体发展情况来讲,要想真正促进其和美管理文化品质的不断提升,就要对相关影响因素做出准确把握,其主要涉及到内因、外因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指管理理念、机制以及教职工的整体素养等,而后者则主要强调的是环境方面。首先,对于外因来讲,环境主要涉及到的是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的所有物质、精神条件的整合,始终都影响着幼儿园内相关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常情况下,环境因素包括幼儿园办园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内容,尤其是对于物质条件来讲,其不仅是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完善办园目标的有力支持,也能够为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一系列保障。而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等相关单位组织间存在的关系对幼儿园办园理念、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部环境系统,且对幼儿园和美管理、整体发展水平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次,对于内因来讲,从本质上讲管理理念是办园人的教育理念,也是园内各项工作、活动组织管理过程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促进管理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核心。而管理机制则是办园、教育管理目标,以及评价、运行标准等要件的一种合理约束,也能够为和美管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在构建、实施中进行不断完善。教职工素质主要是指职业素养、教育管理水平等,着重体现与各项工作活动的组织与执行上,以及对和美管理内容、要求的理解与执行力。
二、构建和美管理文化的策略探究
1.树立正确长期的和美管理理念
平等、宽容、合作与自律是和美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其中,平等强调的是全体教职工应始终遵循实事求是、平等尊重的教育管理原则,这也是确立人们和谐、平等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效、顺利实施和美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自律倡导的是全体教职工应热爱自己的事业,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研、科研当中,也只有全面调动教职员工作积极性,才能够引动确保其能够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才能够高效、有序的和美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宽容主要是指管理者、被管理者之间应保持的基本态度,且不论是同事、上下级,还是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都应该努力做到宽以待人、礼让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幼儿园教育管理事业的和美、协调发展。而合作则是和美教育管理的实现的重要途径。总之,要想真正构建出高品质的和美管理文化,就必须始终坚持平等、宽容与合作等核心管理理念。
2.注重科学和美管理体系的优化
这一管理体系是指在幼儿园经营者、院长的领导执行下,将相应理念、理论落实到实践行为,并通过落实一系列连续、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来达到预期教育管理目标的系统。其中主要包括:一是,实施系统,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所在,其主要涉及到行政内务、人力资源,以及财务计划等一些重要板块业务的组织与执行;二是,保障系统,着重负责的是后勤服务、监督评价等相关业务,也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关键部分,且能够为各系统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持;三是,研发系统,作为增强办园品质、管理绩效,以及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机构,研发系统主要负责信息调研、筹划与设计等相关研究工作,能够为幼儿园整体发展指明正确方向,也可以通过对发展目标进行恰当调整,为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在构建、实施和美管理体系过程中应注意,要对幼儿园现有条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规模、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出综合考虑,从而构建出能够全面适应其未来发展的管理体系,切记盲目或是消极滞后。
3.注重民主管理机制与环境的构建
首先,对于民主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来讲。对于幼儿园来讲,要想真正实现对全体教职工、家长,以及幼儿切身权益的尊重,做到和谐平等,就必须要注重民主管理机制的构建,并通过实施该机制将教职工、家长队伍,以及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全面调动起来,重视全体智慧、力量的科学整合,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同时,该机制的构建不仅仅是局限于管理、监督机构的构建,更重要的是要为师生营造出真正和谐、平等的管理环境,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目标,对现有与和美文化精髓相符的规章制度做出进一步优化,不断完善其评价标准,以此来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对于和美管理环境的创设来讲,幼儿园领导者应坚持总体规划、设计意识,其中不仅涉及到和美管理人文、物质与精神环境的构建,还应始终坚持和美理念的核心,将促进幼儿身心权健、健康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并将其理念恰当渗透于班级、社团与小组等各个管理层面与工作环节,从而将和美管理环境具有的教育价值、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办学经验,也能够不断增加全体教职工、家长与幼儿的参与、沟通互动的机会,也是促进其不断提升的重要过程。
4.全面提升全体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其实,从根本来讲,文化就是对人们思想价值理念、情感与精神的一种反映,且在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价值发挥充分揭示出来。因此,对于幼儿园和美管理文化的构建来讲,不论是引进怎样新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构建怎样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环境,都离不开人的支持与影响,而对于和美管理品质、绩效的提升来讲,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综合素养对其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幼儿园管理者在文化构建过程中,应对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完善其思想道德品质,对现行教育管理理念做出进一步优化,并真正做到充分理解与认同。另外,还应注重教职工教学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通过不断提升教职工工作效率与质量来达到办园目标。此外,为了给全体教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给予良好的支持与约束力,还应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综上所述,和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幼儿园在教育管理革新发展中,要想真正消除制约,并推动幼儿园教育管理事业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和美文化的传承、创新,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身的独特的管理文化,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
作者:石敏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马春玉.幼儿园和美文化魂与场的建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14-118.
[2]贾雯茹.打造“和美教育”的童真世界———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第五教工幼儿园和美教育纪实[J].教育,2016,(33):12-14.
[3]于刚.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郑州市中原区汝河新区第一幼儿园“互动式文化”建设侧记[J].河南教育,2013,(6):19-21.
[4]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以大理白族地区A幼儿园为例[D].西南大学,2012.
[5]陈晓旦.浅谈大班经典阅读情景表演指导———构建儿童本位的“和美”文化[J].读写算,2012,(88):30
第三篇: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思考
【摘要】
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既是学前教育政策导向,又是园所发展和幼儿发展的现实需要。争取并增加家长的参与,需要在家园沟通、制度保障、教师培养、家长培训与引导和家长激励方面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索,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励家长参与。
【关键词】
家园共育;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激励策略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背景及现实价值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1]2016年颁布的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条也强调,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由此可见,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开展,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构建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平台已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重要的政策导向,国家通过指导性的方针和政策,鼓励和引导学前教育工作者注意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多种资源,共同为幼儿教育提供支持和配合,以保障优质的儿童保育和教育。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有着诸多现实效益
1.改善亲师关系,促进儿童表现
有研究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或管理能使家长对教师更满意,促使幼儿更信任教师和学校,促进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更积极,有利于幼儿的表现和学习成就。
2.有助于学校获得资源支持,提高管理效能
家长参与幼儿园具体的保教活动、对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学提出建议意见等,有助于幼儿园积聚社会资源,纠正和清除发展中的不足和障碍,有利于幼儿园提高自身管理效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为幼儿成长营造协调一致的环境
从生态系统发展观的角度,“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有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两个微系统的沟通协作,减少因双方屏障而带来的低效情况,更好地发挥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2],为孩子的自我成长营造出一个更协调一致的健康环境。
二、有效激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策略思考
(一)保证家园沟通的的高效性
1.为家长创设分享幼儿园及幼儿发展信息的机会
通过校园网、微信群等向家长推送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膳食、学前政策、学校活动等方面的明确信息;以成长档案收集和展示的形式定期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园学习及活动的情况,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或开放活动,让家长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生活、游戏和交往情况,获得孩子在园发展的感性经验。要求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谈话沟通,经常与家长交流幼儿的积极举动和成就,而不仅仅是报告其不良行为或失败,使家长获取孩子信息更全面,对参与和教育孩子更有信心。
2.建立家园动态信息快速连接系统
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微信群和各类公众平台是保持家园沟通顺畅和高效共育的关键。幼儿园通过微信平台各种活动信息,通过班级微信平台向家长转发,经由家长的微信广泛传播。幼儿园除了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家长微信群外,还为家长委员会各部门、各小组建立微信群,园长、教师等加入其中,形成一张多层次双向连接沟通的立体联系网络。利用它,班级、年级和幼儿园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以最快的方式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这种立体联系网络还能够快速传达指令,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园的需求,协助和配合完成任务。除了讨论育儿经验,家长可以利用微信群对近期事件或校园见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幼儿园能及时、深入了解家长的想法、动态,并予以适时的引导和反馈,让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来。
(二)以制度保障和落实家长参与管理的权利
首先,扩大健全家长参与的组织,成立“教育发展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督委会”),以最大的诚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其次,制定相关章程和制度,以成文的形式规定家长参与管理的权利范围,保障各方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等。再次,广泛吸收家长委员会以外的成员参与。以“督委会”为依托,向下发展各类利于家长参与的工作组织。通过制定各工作小组制度、申请流程及操作办法,指导更多家委会以外的成员参加幼儿园教育教学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培养教师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方面的意识和技能
家长参与是种历程,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对家长参与的态度会对家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专业自信,进而转变对家长参与的消极态度,意识到家长的加入对幼儿、对自身教学和管理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从实践操作上,“家长参与”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技能,培训中注重对教师进行“家长情绪的感受力”“倾听与说话艺术”“专业智慧”等方面的提升,注重真实交往情境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问题提出、反思与解决,积累和分享教师家长工作的良好经验,提升教师家长工作水平。
(四)以明确的目标和方式引导家长参与
家长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这往往是制约家长实质性参与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引导家长结合自身个性特点选择参与,能大大提升家长参与的热情和效率。如幼儿园重点建设和开发的“助教部”家长人力资源。资源库建立之后,根据幼儿园所需要的服务项目进行分组,安排一位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人根据家长的能力和特长,引导家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内容。如请擅长烹饪的祖辈参加“美食组”,教幼儿包汤圆、包粽子、打月饼,还可以在幼儿园“美食节”人手不够时到厨房帮忙;让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的家长加入到“拓展组”,协助幼儿园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邀请有良好育儿心得和经验的家长加入“育儿组”,协助幼儿园开展家教论坛;请IT行业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小组”,等等。
(五)培训和帮助家长掌握服务技能
有一些家长参与热情很高,却缺少为幼儿园服务的技能,面对各种活动时无从下手。幼儿园可采取“老带新”或“一帮一”活动,由大班家长带动和帮助小班家长,在活动中“传帮带”。当大班级开展活动时,请中、小班的家长委员参加,了解方案制定到活动组织的整个过程;当小班开展活动时,请大、中班的家长委员给予指导,提高新家长委员的服务能力,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幼儿园还要为家长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请有经验的家长通过讨论等方式传授经验,请有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家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学和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技能水平。
(六)从精神和物质层面激励家长参与
1.让家长感到自己被重视
幼儿园的教育经验与父母的育儿经验存在多少共享的空间,取决于双方之间如何创建社会化和交流的机会,以及对个人期望的实现程度和对个人贡献的重视程度。[3]在争取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幼儿园及教师应尽力营造“幼儿园需要你,你对我们很重要”的心理氛围,认真倾听家长的疑问和需求,调整自己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在提供充足的质疑和表达渠道的同时,教师应借助一些符号或象征,如在组织、创设幼儿园环境和空间时,适当更新和保留家长参与活动的痕迹,来表明他们是幼儿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2.提高活动质量,让家长在体验中收获
如果家长参与活动对他们来说纯粹是耽误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他们自然不愿花大量时间与学校合作。对家长参与的活动,幼儿园首先要进行教师和家长培训,提供专业支持。如亲子活动,家长如何参与,教师如何从目标出发进行高水平的设计和组织,如何让专业育儿思想和知识在活动中得到渗透、交流和展示,让活动既满足幼儿的“趣味”需要,又实现家长的成长所需,是必须要关注的。只有提高了活动的质量,让家长在体验中感悟和收获,才能提升家长参与的动力。此外,创设家庭之间、家长团体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家长参与不只是表面的参与,而是密切关系到个人,通过与他人的认识和互动而实现成长的愿望。[4]在激励和调动家长参与过程中,幼儿园应设法为不同的家庭创设团队活动的机会,让家庭之间、家长之间能充分地交流想法、分享经历,得到心理支撑,甚至自动寻求解决家庭育儿问题的方案和思路等。
3.评选和公开表彰“优秀”
为家长义工制定“服务时间记录表”,每次参与活动时进行登记,期末统计后作为表彰和积分的依据。为家长助教、家长监督员建立服务档案记录,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学期末评选“优秀家委会成员”“优秀家长义工”“家长参与积极分子”和“家长工作优秀班级”等,在幼儿园的重要活动中给被评选上的人员颁发奖状,并通过幼儿园网站和其他公共平台宣传,对他们进行精神鼓励。
4.完善其他激励机制
在幼儿园园刊开辟一专栏,专门发表家长育儿心得、美术作品等,在公众平台留出一个空间给家长发表文章或见解,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为他人服务所获得的尊重感。此外,还可以对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所付出的时间和发表的心得文章等进行统计,并对其他方面的成绩和荣誉进行累计,根据家长的积分多少来给予他们优先获得观看演出、接受各种培训等奖励,让家长有目标地在家园合作的道路上前行。幼儿园还可以“尽早告知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计划”来增加家长的参与,现代社会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一般比较忙碌,学期初即以清单的形式向家长公布本学期家长参与计划,方便家长权衡,方便家长商量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将抽时间参加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丰富家长参与管理的形式,如亲子活动、家长助教、家长义工、爸妈故事团、家教论坛、社区实践等,让家长自由选择,提升家长参与的灵活性和适宜性。
作者:严月华 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进忠.走向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4(7).
[3][4][美]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经验[M].3版.尹坚勤,王坚红,沈尹婧,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第四篇:幼儿园校车事故危机管理研究
摘要:
校车为学生出行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家长的难题,但最近频发的校车事故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校车安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幼儿园的校车安全问题入手,分析校车事故频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以河南商丘事故为例从学校、政府两方面分析校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继而就如何遏制校车事故提出建议。
关键词:
幼儿园;校车安全;政府监管
近期,一场车祸事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2016年9月22日,早晨8点39分,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振兴路与泰山路的交叉路口,一辆职工幼儿园的校车与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发生猛烈撞击。事发校车核载37人,实载33人,校车上共有30名4岁-6岁的幼儿,另有1名司机和2名老师。现场目击者称,事发时车上有30个孩子、2个老师,其中一个老师被甩出窗外,但是没有生命危险。目前事故已造成13人受伤、两名儿童因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双方司机均已被警方控制。当地人表示,事发路段为该县城乡接合部道路,是通往城区的主要道路,但并未安装红绿灯。县政府随后召开全县安全工作会议,要求以开展校车安全大排查为重点,迅速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饮食安全、校园安全等安全大排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对这次事故是如何发生的,警方的初步调查是肇事双方都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现均已被警方控制,事故发生的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与这起事故类似的还有2011年发生在甘肃正宁县的幼儿园校车事故,这些惨痛的教训时刻在警醒着我们:校车安全刻不容缓。
一、校车事故频发对学校及社会的负面影响
校车事故的频繁发生令无数鲜活的生命消失,令家长们悲痛欲绝。显然,校车事故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定,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首先,校车事故给家长们带来了直接的心理打击。孩子是家长精神的支柱,是整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孩子的伤亡对一个家庭产生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不仅给受害人父母带来沉痛的打击,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其次,校车事故的频繁发生容易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校车本是安全的象征,而发生事故后,公众在惋惜生命的同时,必然会对司机、学校以及政府的作为产生不信任,继而进行谴责,受害学生的家长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与赔偿甚至会上访,游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校车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严重损坏了政府的形象。校车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说政府难辞其咎,换句话说,也是政府监管责任缺失的典型表现。
二、幼儿园频发校车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及交通部门监管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1.政府监管不力
一方面我国社会目前并没有营造一种校车优先的交通氛围。校车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校车的权利应该远远大于消防车、救护车的权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早已把校车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并通过采取立法等措施来保障校车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学校校车的监管也很不到位,没有监督学校严格落实校车运行标准,导致校车市场的混乱,由此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总结校车事故的经验,确保校车的安全,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和干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构建完善的校车运行基本体系,确保学校严格落实校车运行标准,此外,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交通部门、公安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因为单纯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遏制校车事故的发生,必须上升到法律层面,保障校车制度的实施。
2.交通部门力量薄弱,交通设施不完善
首先,交通部门较其他部门财政力量比较薄弱,执法力度比较低下,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擅离职守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地区道路漏管、缺管问题严重。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出,导致车载设备、通信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无法适应日常交通管理的需要。其次,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今天,人手一车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商品经济也促进了物流运输的发展,司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使得道路压力也逐渐加大,人、车、路衔接性较差。一些道路安全设施,比如信号灯、道路标志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不能很好地起到引导和预警的作用,致使交通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
(二)学校监管不力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1.驾驶员聘用缺少规范化程序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使得农村的教育资源逐渐短缺,许多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上学。结合校车运行的特殊性,加之政府忽视对校车的资金投入,诸多幼儿园、民办学校为了减少开支,往往低薪雇佣缺乏驾驶经验或综合素质较低的驾驶员。基于校车安全管理法规,我国已明确规定:校车驾驶员获得相应的驾驶证后,必须有至少3年的驾龄,同时也要到公安机关递交驾驶证明以及申请材料等,符合要求的驾驶员在获得驾驶资格后,学校还需要对驾驶员提供定期的道路安全教育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急救知识,以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然而大部分学校却漠视校车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校车驾驶员的资格考察不够重视,随意招聘,忽视招聘驾驶员应有的程序,甚至只要持有驾驶证便可上岗。将条例规定的对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更是置之脑后,殊不知缺少一次这样的安全培训,也就多给驾驶员一个操作失误的机会,孩子遭受伤害的概率就会多一分。
2.校车存在安全隐患
校车质量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能生产出安全性能高的校车,但要想获得安全性能高的校车,首要面临的就是购买费用。一辆专用校车的价格大约在200000元到500000元,发达地区的学校完全负担得起。反观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失衡以及经费的不足就决定了其无力承担昂贵的校车费用。更重要的是运营成本,即使买得起,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也是无法承担运行费用。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根本无力承担学校住宿的费用。若没有校车接送,孩子只能面临辍学。在重重困难下,我国的校车类型可谓形形色色,廉价二手面包车、三轮车等安全性差的车辆充斥着校车市场,特别是对大多数农村学生,学校普遍使用私家车甚至农用车代替校车,甚至使用改装的报废车,车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据报道,河南商丘事故发生后,记者在调查事发校车是否符合国家专用校车标准时,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根据学生家长透露,河南商丘事发校车并没有安全带,因此造成了人员伤亡。
(三)驾驶员交通素质低下也是导致校车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1.驾驶员个人责任感缺失
校车驾驶员安全运行的意识淡薄,缺少社会责任感。由于校车的时间、路线固定,极易令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从而产生更多的违章行为。河南商丘的车祸于早上8点39分发生,街上来往车辆较少,相信校车驾驶员已经在这条路线上行驶了无数次,对道路的熟悉使他开始铤而走险,这或许成为驾驶员冒险行驶的唯一理由,然而侥幸心理的作祟却白白葬送了两条鲜活的生命。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位每天肩负着身后数十条鲜活生命的校车驾驶员,居然获得了校车驾驶的资格,或许是因为他驾驶技术高超,但校车驾驶员对于生命的轻视,就可以从根本上取消他的驾驶资格。分析历年校车事故的原因不难发现,校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章严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2.驾驶员安全出行意识淡薄
由于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对象大多局限于学习驾驶证的人员,普通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驾驶员安全出行的交通意识不足,漠视交通规则,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违规出行现象时常发生。早在2007年,我国就颁布了校车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实际上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如河南商丘这起校车事故,发生事故地振兴大道和泰山路交叉口并没有安置红绿灯。但双方司机并不能因为没有红绿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闯过去,这无疑是存在侥幸心理。
三、遏制校车事故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车市场监管
面对日益艰巨的交通管理任务,民众的安全出行需要足够的警力储备才能保证,因此当地政府一方面要充分保证交通部门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警车和视频监控设备来缓解交通部门的工作压力。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国民教育的优先权,提高国民素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校车问题进行清理整治。严厉查处“黑校车”,一经查处绝不姑息,学校特别是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和校车逃生演练,通过校车手册指导学生和家长来识别“黑校车”。此外校车管理要推行制度倾斜,只有真正把校车和普通车辆区别对待,才能使校车真正成为“特权车”。只有形成制度化,其他车辆的司机才能心存敬畏。同时引入问责机制,出现问题严肃追究到相关单位和人员。一方面,还应加大对农村校车的扶持力度,建议政府为农村校车“买单”。只有紧紧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使校车运营走上制度化、正规化道路。另一方面,务必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安全。政府仅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是不够的,还应该制定更详细的校车运行细则,只有这样,校车在日常运行中才能做到权利和责任明确。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对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在监管的同时还应与学校签订安全认定责任书,明确发生事故后各方应承担的责任,针对存在违法行为的校车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使校车运行步入正轨,继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重视校车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对校车的监督,不放过任何盲点。实践证明,政府、交通部门只有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做到合理监管,有效监管。重点在于调整教育资源分配,切实保证校车的安全。再辅以严格的校车安全监管,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校车安全问题。
(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交通部门要加强危险地段和极易发生事故路段的专项治理,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改善道路条件,将道路的危险降到最低。其次,要对信号灯、交通标志和隔离设施进行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的警示、引导功能,特别是在弯道、跨乡镇道路交叉口,确保交通设施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学校加强自身管理,注重安全培训
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核驾驶员的驾驶资格,“抓质量,保安全”,重点考查驾驶员是否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坚决淘汰不符合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每车配备专业的陪护人员。此外,规定学校建立校车档案,实行“户籍式”管理,规定一人一车,负责到底。其次要做好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对校车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重罚,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此外,还要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等活动,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
(四)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
首要任务是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但只是依靠交通部门的参与是不够的,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比如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执法部门相结合,采用定点设卡、巡逻的方式,开展错时联勤巡查工作强化对校车的检查和管理,严厉处罚校车违法行为,通过严厉的处罚措施,使“黑校车”自动退出校车市场。此外,交通安全应该从儿童抓起,尤其是幼儿园儿童,要重点对幼儿园安排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学校应当主动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正如林肯所说: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只有从小做起,树立安全出行的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交通素质。在提高全民,尤其是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方面,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平时多报道宣传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与逃生技能,潜移默化地使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也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宣传氛围。其次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使安全教育幽默化、形象化。可以通过文艺演出、画报或电影的形式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作者:李小雨 纪新青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桂华.农村地区校车安全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4(2):69-71.
[2]周裕林.浅谈当前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5):151-152.
[3]李林毅.论道路交通安全再教育体系的重构[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3):77-79.
[4]林洁.给孩子们一辆安全的校车[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4(8):24-27.
[5]韩孟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7(5):38-39.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摘要
幼儿园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这一工作开展效果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但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不足,暴露出很多问题,像陈旧的理念、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等。基于以上原因,经过对实践的研究分析和经验总结,以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为基础,找出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途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目前,有很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一些幼儿园对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没有任何条理性,也没有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那些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也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幼儿教育教学的管理特点是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各项工作非常细致,良好的管理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园内各项活动的进行。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存在很多不理想的地方,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工作,来完善管理工作的实施。作为一位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抓好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促进幼儿园更好发展为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幼儿园工作的详细分析,得出更好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途径。
一、优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工作效果
1.加强教学活动常规管理
幼儿园中日常活动的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管理者首先应该对常规管理进行优化,使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取得预期成效。经分析目前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明显的是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实际效果不佳,导致整个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必须及时进行观念的更新,以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常规化管理工作。比如,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差距,分别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段特征的教学计划。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他们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备课。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时刻监督教师不能以强制性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发挥空间,根据幼儿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幼儿园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不能一丝不苟按照大纲进行教学,由于幼儿思维跳跃性很大,所以教师应灵活应变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到幼儿课堂教学情况,管理者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深入课堂之中进行考察,真正掌握教育教学的课堂实施情况,发现不足后做出正确指导。对于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可以通过召开集体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体研讨,找到解决方法。要想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必须消除形式主义、不浮夸,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基础,坚持不断创新、改革、提升理念的进行管理工作。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工作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教案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整个教学效果情况。集体教学是进行最大程度融合幼儿教师的集体智慧,作为一名管理者,一定要抓好该程序的管理工作,提高教案设计水平。笔者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以集体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认真分析研究形成教研内容。每次教研都有明确主题观念,进行一学期或学年的安排规划,形成一个相互连贯的过程,同时渗透对教师的部分培训内容,分层、逐步推进,使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和创新。二是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活动。在此过程中,我要求老师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对怎样提升教学效果进行讨论,在相互学习中提升自身水平;三是体现先进思想觉悟和创新水平。把当前新型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要经验积累为基础,提高教学水平做出优秀教案设计,以达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2.做好幼儿班级常规管理
必须抓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使得幼儿园内各项活动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给幼儿留有一定发挥空间,做一个小小管理者和班级规范的监督者,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即可。首先,适合幼儿成长的简单班级规定。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独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了班级规定的约束减小班级管理的难度。作为一名管理者,可以指导各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特色班规,使每个幼儿认真执行。小班幼儿年龄很小,应制定他们理解范围以内的班规,便于达到好的执行效果;大中班幼儿有一定自己想法,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其次,抓好班级常规因素,重视细节管理。常规中涉及生活和学习的很多方面,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细节存在,需要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分析,细心指导。管理者不能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结果,应该在长期管理中逐步显出良好效果。最后,班级常规要向多样化、艺术化发展,得到幼儿喜爱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比如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使幼儿建立常规的理念。选出榜样进行幼儿行为指导形成不一样的班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效举行园内教研活动,提高师资水平
定期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园长结合实际情况,对教研活动进行指导和控制保证有效其进行。首先,园内形成教研组织。幼儿园一般分为大中小班三个级别,在进行每个级别人数的分配形成班级。为了适应每个班级幼儿的特点,要不断变化教研的主题。所以。每个年级应有一个教研组,或者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教研组区分,使得教研活动能够顺利举行。每个教研组应该进行合理分工,选出具有领导才华的带头人,负责教研活动的开展工作。然后,明确各阶段的教研工作和实际任务。比如,安排园内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和学习;组织教师进行优秀学校教研活动的观摩,然后研究讨论学习优点提高自己;合理选择教研主题,主题的选择应以园内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依据,研讨合适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进行跟踪记录发展情况,并引导教师进行不断研究分析,丰富知识提高研讨能力,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最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教研制度的完善,形成相关约束措施保证足够人性化的特点。
三、抓好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热情
抓好评价管理工作,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教师对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很难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更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是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况、教学内容的发展性、教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时,评价结果应与教师绩效工资相联系,最大程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对幼儿进行评价。幼儿园的目标是幼儿在园内健康快乐的成长。评价时应做到过程和结果兼顾,不能片面的观察结果状况。要选择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分析,显示具有教育性的评价过程。同时,园中可以制定完善的评价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社会更加注重幼儿的教育,要对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实际的落实效果,充分调动教师热情,更好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需要一定智慧和艺术的。其中重点是幼儿园教学工作要树立发展的眼光、进行务实的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促进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抓好幼儿的保健和后勤管理工作。
作者:黄君丽 单位:湖南蓝山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黄子玲.幼儿园书记管理中的“五要”[J].教育导刊,2014,(11).
[2]谷青茹.加强幼儿教育管理的几点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
[3]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1-5.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第六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建立
摘要:
幼儿园是一个小集体,幼儿活泼好动为幼儿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成长,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班级管理的秩序,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的建立可以从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空间秩序等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建立
良好的秩序对于班级管理而言非常重要,能够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具有结构一致性、恒定性的统一的整体,1~3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秩序。除此之外,良好的班级管理的秩序也能够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建立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的意义
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建立指的是以班级为单位,在一个集体环境之中,家长及教师帮助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确保幼儿学习生活及游戏活动的有序顺利开展,相关研究表明,人在胎儿时期就对秩序感有一定的生物感应,幼儿在三岁之前会有非常强烈的安全需求,外界环境比较陌生且杂乱无章时,幼儿哭闹的情况会加剧,5、6岁左右,大多数幼儿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时空秩序感。幼儿时期教师及家长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秩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形成良好的秩序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秩序
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都采用的是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的分工形式,两位教师之中一人为主要负责人,三位管理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他们的工作目标及工作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三位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三位一体,分工合作,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班主任要协调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卫生、财物保管等等工作;要定期组织班务会,就本班的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改进,要及时地传达园领导最新的决定并就本班级近期的管理工作进行汇报;要能够结合本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班级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工作计划,严格落实;配班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能够根据当前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相关的要求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教育工作计划;要能够按时完成保教工作,并就实际的实施效果进行记录,总结工作经验;要能够认真地观察班级内幼儿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予以解决;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组织教具制作、亲子活动等等教学活动;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与保育员相互配合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定期向园长汇报本期的工作情况。保育员主要负责本班教室、教学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要配合两名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在教师及医务人员的指导之下,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做好班级内部教学工具、儿童玩具、幼儿衣物等管理工作。只有教师与保育员相互配合,建立一种默契的关系,管理目标保持一致,观点达成共识,共同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才能够为幼儿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及生活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此外,教师配合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比如,某位教师擅长唱歌跳舞,幼儿园文艺演出时就要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教师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尽可能减少内耗,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效率,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二)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
良好的常规管理对于班级秩序的建立非常重要,教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要能够把握一个度,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管理之中,树立“班级小主人”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研究实践表明,如果由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他们更能够认真地遵守。因此,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荐或者民主推荐的方法产生几名小组长,由他们协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常规制定时,内容要尽量简单,要让幼儿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能够执行。规则落实时要公平守信,不得存在特殊化情况,从而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幼儿对于师长、同伴的评价十分在意,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树立榜样,建立常规。比如,早晨出早操的时候,幼儿大都争先恐后地往操场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喧哗,相互推拽,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针对出早操这一事件,引导幼儿讨论出操时的纪律问题,并对每次出操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一定的表扬及奖励,此后幼儿为了争取表扬,自然会规范自己的言行。此外,幼儿阶段,幼儿非常善于模仿,树立榜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促进常规的建立,也能够极大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对于班级管理而言十分有帮助。教师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从而有效地促进班级秩序的建立,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对于同一件事物,教师要做到管理目标相同,不能每一个教师一个要求,不仅不利于常规的形成,也会影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三)建立空间秩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
空间秩序主要指的是活动室内一切静态物品的摆放秩序,将玩具、水杯、书本等等活动物品有条理、有规则地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使活动空间结构表现出一致性及恒定性,不仅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整齐有序的生活及学习环境,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四处攀爬,物品有序摆放也能够避免幼儿活动时被磕碰,减少安全隐患。物品摆放时一定要注意高度及位置的合理性,幼儿可以自己取放的玩具、学习用品要放在与幼儿身高匹配、安全的地方。教室的活动范围比较有限,合理地安排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室的空间。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一些图形分类类型的活动中可以将材料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够有效地节省桌子的空间。开展区域活动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幼儿园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教室划分为学习区、游戏区、自由活动区等几个区域,游戏区及自由活动区的玩具及相关的材料应分类合理地摆放,要方便幼儿的取用,减少活动过程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为了方便幼儿将对应的物品放在规定的位置,可以在每种物品放置的位置之上贴一个照片,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可以发一个精美的贴纸或者小红旗进行鼓励,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三、结语
通过建立一定的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规则意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有利。本文主要从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建立空间秩序等三个方面就如何在班级管理之中建立良好的秩序进行了探讨分析,仅为幼儿园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简单的参考。
作者:张晓燕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伟卫.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J].好家长,2016(6):24-25.
[2]刘素琴.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