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内容摘要】

幼儿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其环境良劣会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对学前教育质量的不同认知与解读。目前我国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了政策性规定,但各地方政府的指标体系存在模式单一、方式僵化等问题。本文基于对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对幼儿园环境指标体系构建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园;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度许昌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许昌市民办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研究”(编号:1505009)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问题就愈加重视。幼儿高度的敏感性、可塑性和脆弱性特点使得幼儿教育愈加重要与复杂。因此,政府、社会、家庭都普遍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然而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认识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各国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成为承担幼儿教育的重要组织,其教育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1],学前教育质量是关系儿童快乐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2],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则是衡量、评价与监测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参照物[3]。

一、国外学前教育质量分析

不同的学前教育质量价值判断,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目标的差异,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在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实践中,一是以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而实现的途径就是要遵循“人”个体发展的自身规律,体现人的“自然天性”。“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校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4],通过学前教育体验,让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我,尝试适应社会生活,以兴趣引导,发现个人的独特的才智,这是学前教育目标的中心。二是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常识,完成与小学教育知识对接。如澳大利亚《归属、存在和形成:澳大利亚幼儿学习框架》强调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交流的重要性,强调语言(包括早期读写和数概念)的发展以及婴幼儿情绪发展[5]。三是学前教育体现公平、包容原则,坚持保证幼儿权利至高无上,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体会“归属感、存在感和认同感”,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为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自我,融入社会做准备。“儿童早期成长和发展对建立未来的健康、学习、社会和文化成果基础具有重要性”[6]。

二、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1996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文件规定的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提升,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儿各项素质按重要性排列的基本顺序是体质、智力、品德、美育等,具体能力包括健康的身体,自主生活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感受和表达美的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等。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存在诸多的不足:一是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突出。由于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市场利益和虚荣心的驱使,造成了各种不良教育风气,部分学前教育违背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采用类似于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刻板注重文化知识的记忆和学习,让幼儿过早接触抽象的语言、逻辑等知识,从而妨碍了幼儿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儿童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实际上是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教育目标倒置,形成一种按照“智、美、德、体”既定事实。二是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体系。除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外,各省市地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评价与分级指标。广东省2010年教育厅制定了《广东省幼儿园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修订了《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实施办法》和《浙江省等级幼儿园评定标准》,河南郑州2014年出台《郑州市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等,这些规定和办法详列了多个指标,目的是对幼儿园进行评优分级,将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与幼儿园等级挂钩等。所以现行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利益驱使性,侧重量化办园硬件,弱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评价,容易导致幼儿园工作的重点是提级涨价,对于教育质量的保证功能有限。

三、幼儿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于幼儿园环境认识的片面性。

一是在幼儿园建设中侧重物质环境条件,如户内外生均活动面积、教育娱乐设施、教学资源等硬件建设,弱化精神环境条件建设,特别是如何营造“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通过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教育感染幼儿。二是只重视幼儿园自身环境教育,忽视发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应将幼儿园环境纳入社会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各种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适时实地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幼儿园师资评级僵化。

对于幼儿园测评时,仅从师资人员数量和比例上论高低,如从班均教师数量、保育保教人员数量,幼儿园管理人员数量、大专以上教师的比例、中级以上职称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师资力量评价,而对于从教人员实际的教学方法、过程、效果等能力规定较为模糊,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责任感、包容心等情商方面的评价很少涉及。由于存在传统的“知识第一、态度第二”的教育偏见,忽视教师的情商教育。幼儿更易受到教师自身情感教育的影响,而教师的教育态度又会导致不同的“罗森塔尔”效应,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和情商的评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幼儿园经费政府投入不足。

现行教育法规并未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没有公布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信息,很多地方政府也未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中,导致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比例低。根据中国教育网的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民办园13.35万所,占比67.22%,在校儿童1,990万人,占比51.09%[7]。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1.3%,而美国联邦政府2015年教育财政预算中,最大份额用于学前和基础教育,占可自由支配开支的近90%[8]。由此可见,由于教育的重点不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比例低,政府预算支持的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少,民办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是普惠性与盈利性的共同体,其收支主要依赖学生的学费,不同等级的幼儿收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以2014北京部分民办为例,收费从每人每月930元(半年交一次750元的材料费,北京星海艺术幼儿园)到10,000元(住宿费800元)不等(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国际班)[9]。简言之,目前中国家庭中,子女的年均学前教育各项费用支出已经达到或超过人均高等教育支出,而幼儿园的普惠性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显得不堪一击,难以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可能已经造成了学生“起跑点”的先后。因此政府应增加学前教育的预算投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机会。

四、幼儿园环境评价标准的构建

在《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下,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幼儿园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提出以下建议。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严格“儿童至上”原则

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整个“体系标准”中。通过评价标准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幼儿园是否采用先进教育理念、是否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是否有效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提升等,给予不同评级指标不同的权重,进而可以科学计算。评价体系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设定不同比重和阶段,对在园受教育的儿童开展持续性研究,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评价体系应摆正评级和涨价的关系,其初衷在于客观认识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评级体系应该更加贴近幼儿园的实际,有效实用。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在办园条件、师资力量和建设、园务管理、安全卫生以及社会评级等层面下

提出若干具体评价标准,并给予不同标准适当的比重。具体指标及其适当比重的设定是在参考发达国家通行规定,借鉴国内其它省市的普遍做法,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充分争取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教师、家长等意见,通过统计计算,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力争使评价体系能够准确测评幼儿园的软硬环境。

(三)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侧重评价教育过程和教师情商。

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适当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对于一些幼儿园的办园设施、师生比、任职资质等可以进行量化评价,但不能简单地利用传统量化考试的方法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的进行评价,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分类,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于教师的教育态度、工作责任感、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应该更多地听取受教育儿童、家长以及与其他人员的意见,侧重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情商。

作者:陈化宇 单位: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霞.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刍议[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10:5~8

[2]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2,2:3~10

[3]熊灿灿.我国学前教育指标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4:7~9

[4]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337~338,上卷

[5]董素芳.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及儿童保育国家质量框架》的产生、内容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3,2:14~20

[6]王芳.澳大利亚《早期儿童教育与保育国家质量标准》研究[D].西南大学,20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