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学视角中幼儿园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注意指令性语言
指令性语言属于有声语言的一种,它是声乐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要求教师依照实际情况,指导、号令学生对身体上的某一个部位进行调整。为了让课程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师应该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地使用指令性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这一语言,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时间里保持注意力。节奏的练习课程中,教师常常会使用这样的语言:“预备,起!”事实上,这个指令性语言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只会使孩子们机械性地开始,有时起头都无法整齐划一。在授课过程中,与其让幼儿在没有兴致的情绪中进行练习,还不如教师多在指令性语言上下些功夫,比如将其转变为:“一、起”“一二、起”,再配合以眼神、语气或手势,更能让学生无形之中就能够理解教师关于拍速、力度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实现歌曲的节奏感。节奏的练习课程中,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经过多次的练习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只要课堂时间还充足,教师一般都会说:“咱们再来一遍。”这样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状态,只是要求再练。这样的情况一多,就让学生感到无趣和乏味。在指令性语言上,如果教师把话改成:“太好了!咱们再创造一次!”说话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不同速率、不同强弱的声调来表达,如此同样是“再来一次”的练习要求,前一个是命令式的、枯燥的,而后一个则是将速度、鼓励、力度都结合在一起,有力地实现了示范作用,同时将音乐性和感染力融合在其中。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和授课的情境以及音乐的气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语速、语调、节奏都要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进行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注意问题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提问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上师生之间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一个得当的问题,不光可以引起幼儿的关注,加深幼儿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够将课程结构变得更加紧密,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欣赏的内容是不容易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因此,教师更需要使用设计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问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纵然这样的问题有着很大的思维空间,但是因为太过于宽泛,而使得幼儿对于音乐的感觉千篇一律。如果将问题改成“这个曲子好听吗?”那么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说出一二,并能够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衔接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于怎样连接各个环节,怎样延续思维并提高大家认知以及知识联贯性等方面。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会使用播放录音、多媒体和弹奏钢琴等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在操作和使用这些方式的时候往往是沉默寡言的,即使幼儿都在窃窃私语、没有专注。另外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只说“听录音”或是“看大屏幕”,而幼儿的表现是想听的、想看的都在听、在看,而不感兴趣的则在走神。如此的状况让音乐教学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课堂氛围无从谈起。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呢?只要教师将表达的方式进行改变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一边进行准备工作,一边引导性的说:“小兔子、小鸭子都在听小鸟唱歌,我们赶快一起来听听!”这样的话语不仅可以让幼儿专注于教师的动作和要求,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四、注意评价性语言
在获得音乐带来的享受时,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课堂里,一名幼儿在演唱完毕之后,有的教师会问:“谁能比他唱得更好?”这样的话语即使在本意上是想鼓励学生来挑战,而事实上,让人获得的信息却大多是反面的:一、要是唱得没有他好,就不要唱了;二、这名学生唱的也不是那么的好,应该有人比他唱得好。无形之下,教师就给孩子们做了比较,于是就会出现无人参与、无人应答的情况。如果教师作出这样的评价:“他的歌唱得特别动情,我听了很感动,还有谁也来试一试?”“她这首歌的节奏掌握得特别好,要是能有表情上的配合就更完美了。”“哇,你唱得太好听了,真是一个小歌星!”这些既有评论性又有启发性的话语,包含着教师对于幼儿学习的种种期许,显示了教师在评价上的睿智。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于音乐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授课过程中的评价性语言,一方面是教师智慧和语言技巧的全面体现,在另一方面,更是教师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的真实展示。即使在很多时候,教师的这些语言都是随机的、即兴的,但都来自于教师本身,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得当的评价语,使其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甘泉。
作者:李洋 单位: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