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体会,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语言——创设美丽动人的情境
1、借助图片描述情境
《草原小牧民》是由蒙古民歌改编的,由于乐曲中两段音乐带给人不同的情绪:第一段,节奏柔和绵长,速度舒缓,力度柔弱,表现广阔宁静的草原风光;第二段,节奏欢快、热烈,速度较快,力度较强,表现了牧民欢欣鼓舞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为了让幼儿深切体会乐曲中的不同情境,活动开始,我便借助图片描述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宁静的草原和欢乐的草原,在这样美的情境中去欣赏音乐。
2、模仿声音再现情境
小班的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常会被周围有趣的声音吸引住。例如:掠过的飞机隆隆声、下雨的哗哗声。对于幼儿这一特点,我立足于让他们倾听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声音。通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收集到许多有趣的声音:打雷的轰隆声、妈妈切菜的嚓嚓声、喝水的咕噜声、小鸭的嘎嘎声等等。在这时我注意将幼儿收集的这些声音进行适当的归纳,例如属于动物的叫声归为一类;属于大自然的声音归为一类;属于日常活动的声音归为一类。让幼儿对声音的归属进一步明确,根据自己的兴趣再去收集他们的声音门类,激发其倾听、欣赏的欲望。声音之所以美妙是音乐蕴涵其中的节奏,因此在幼儿收集美妙的声音到一定的阶段时,教师要注意将节奏与声音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幼儿收集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教师就可以结合节奏图谱让幼儿学习一拍一下的节奏,进而再让幼儿想想他们收集的声音中还有哪些是这种节奏,引导幼儿发现小猫叫也是一拍一下,这样让幼儿结合生活的声音掌握节奏,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节奏,还可以初步培养幼儿感受欣赏音乐中节奏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乐器表现这些节奏,进而对这些节奏进行简单的表征活动。幼儿阶段,教师侧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力求他们对欣赏周围声音感兴趣,愿意以适合的方式表现声音的节奏。
二、动作——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应始于动作”。确实,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身体动作和音乐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动作是幼儿表达和再现音乐的一种最直接自然的手段,能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索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乐趣。在大班音乐欣赏《倒霉的狐狸》的实施过程中,我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狐狸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狐狸偷偷摸摸跟踪在母鸡身后,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敲门等情节的表现,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母鸡向后看的动作、狐狸保持造型不动来感受和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狐狸与母鸡的动作呼应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胆地用各种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在动作创编中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想象——理解寓意深刻的歌词
有些乐曲歌词看似平凡,但含义深刻,如果不帮助幼儿充分地理解歌词所蕴藏的丰富内涵或深刻的教育意义,幼儿就不能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小班音乐欣赏《小树叶》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在幼儿欣赏歌曲前,我先让幼儿认识秋天,认识树叶,了解树叶,培养对树叶的感情,我出示了两片树叶,一片是枯黄的,一片是绿中带黄,我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区别,幼儿从树叶的颜色判断枯黄的树叶先落下,绿黄的树叶刚刚落下。“它们为什么会落下?落下的小树叶会怎么想?”幼儿众说纷纭,想象非常丰富,小树叶怕冷了掉下来了;小树叶帮大树妈妈焐脚呢;小树叶变成了营养,让大树妈妈春天长出更多的树叶接着我又深情地讲了小树叶的故事,幼儿被深深地吸引了。科学的真实性和艺术的想象力,使幼儿对小树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他们了解了小树叶对大树妈妈深厚的感情和勇敢坚定的品质。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但让幼儿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唤醒了幼儿内心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够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理想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在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夏炎炎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区级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