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非遗”与幼儿园健康领域相融合
1.传统医药
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集合了五千年各代医家的智慧精华,是无数医者呕心沥血的结晶。幼儿教师应以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为活动原则,或带领幼儿寻找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如蒲公英,了解其作用,观察其生长,品尝其味道;或带领幼儿体验中医诊脉,了解中医常见推拿、拔罐、针灸等疗法,认识刮痧板、火罐等工具,学习简单的刮痧方法;或在区角创设中医药文化角,通过墙饰、实物、植物标本、模型、绘本等形式内容,设置中医馆区域,有坐诊区、配药区、诊疗室。幼儿园还可以开展“我是小中医”“保健医进课堂”活动,通过中医启蒙健康绘本阅读、中医故事、中医生活情景创设、中医经典儿歌吟诵等方式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激发幼儿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助力幼儿不断提高防病自护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我国中医文化。
2.传统体育
传统体育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不断的创新、丰富、发展流传至今,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民族特色,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形式。幼儿的年龄不同,其身心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同年龄段的幼儿也存在差异,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传统体育游戏。如小班幼儿可以玩“跳格子”“丢沙包”“抛球”“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木头人”等规则简单、富有情节性的走跑类游戏;中班幼儿可以玩“捉迷藏”“跳竹竿”“玩飞盘”“走大鞋”“斗拐”等需要合作的跑跳类、投掷类游戏;大班幼儿可以玩“老鹰抓小鸡”“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连续跳绳”“躲避沙包”“连续拍球”“跳山羊”“幼儿足球”“幼儿武术”“五禽操”等动作难度较大或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在幼儿期进行传统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为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后备人才,促进传统体育的发展。
二、“非遗”与幼儿园语言领域相融合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产生于民间社会并一直流传延续至今的,每一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等。“非遗”中的民间文学包括童谣、谜语、谚语、万荣笑话、神话故事、传说故事等,其中不乏神奇的自然现象、趣味的故事情节,与幼儿爱幻想的心理特点非常吻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活动,小班可以以童谣为主,听简短的民间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中班可以听阿凡提传说、花木兰替父从军等篇幅稍长的故事;大班幼儿可了解八仙传说、孟母教子传说、杨家将传说、王羲之传说、蔡伦造纸传说、李时珍传说、鲁班传说、三国传说故事等。另外,教师可在区域中投放相关的故事书籍,通过创设主题墙、表演区,加深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多种感知,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延续和发展。
三、“非遗”与幼儿园社会领域相融合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合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幼儿园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结合本土民俗,围绕传统节日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的气氛,了解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教师可结合节日的特点设计活动,从节日的由来、风俗礼仪、传统活动、特色饮食等方面,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进来。例如,结合节气、节日,进行春节“送祝福”、清明节“放风筝”、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活动。中秋节时,中班幼儿开展了“中秋节的来历”“美味月饼”“中秋节习俗”三个主题活动。幼儿通过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故事,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为什么吃月饼;通过做月饼、吃月饼的过程,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并尝试亲手制作月饼,体验制作的乐趣;通过儿歌《中秋节》进一步了解中秋节习俗;通过美术泥工活动动手制作月饼,装饰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
四、“非遗”与幼儿园科学领域相融合
1.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关于气象变化、季节转变、动植物生长等大自然变化的描述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从惊蛰时的天空打雷、昆虫惊醒到冬至时的昼短夜长、气候寒冷、动物冬眠等,这些内容都属科学领域。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教师应引领幼儿从熟悉的四季变化、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获得对二十四节气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如:根据“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教师组织幼儿翻土、播种各种豆子、施肥,了解农耕活动,跟随节气进行科学的农耕活动。雨水节气来临,蜗牛开始频繁出现。小班幼儿可在花草间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中班幼儿可观察蜗牛的外形,了解其生活习性;大班幼儿可根据兴趣探索蜗牛,做些小实验。
2.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是民间传承下来的技艺,需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学习才能掌握。其中不乏含有科学知识的技艺,如杏花村汾酒、老陈醋的酿制技艺,宣纸、烟花爆竹、风筝、花茶、传统面食的制作技艺等。幼儿园可以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进行实地参观,或将“非遗”传承人请进幼儿园,帮助幼儿通过多途径实际感知、了解“非遗”传统技艺,甚至还可引导大班幼儿选择某个技艺进行探索、实验。
五、“非遗”与艺术领域相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等与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与目标相得益彰。幼儿园应给幼儿营造出随处可见、随处可听、随处可学、随处可感知的、具有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的艺术空间,如可以用京剧脸谱、剪纸、版画等装饰幼儿园墙面,可陈列布老虎、竹编、藤编、泥塑、面塑、糖塑、石雕、砖雕、木雕、传统乐器等,可请幼儿欣赏京剧、二胡、古琴曲,可在区域投放编织、剪纸、黏土、皮影戏等相关材料。剪纸活动中依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设置活动,小班玩剪纸游戏,可以轻松随意地去剪;中班幼儿可尝试剪对称图形,如蝴蝶、娃娃等;大班幼儿学习镂空剪,剪出线条复杂、有细节的图形,如动物身上的花纹、树上的果子等。将“非遗”与幼儿园教学进行深入融合,不但可以赋予幼儿园教育教学全新的生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张婷 单位:太原市育才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