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游戏内涵与教学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数学游戏内涵与教学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园数学游戏内涵与教学探究

摘要: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因为幼儿能够在其中表露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爱好,并且强化其思维模式、动作肢体、认知记忆等。而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进一步强调了游戏的数学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实现创新与创造,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数学教学

一、数学游戏的特点与内容

高尔基(MaximGorky)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由此可见,游戏能够很好地帮助儿童去认识世界,这是一种特殊的方式与渠道,帮助他们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则、赏罚机制、合作竞争与公平参与的价值。但是游戏本身的立足点都是趣味与创意,因为这是建立兴趣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游戏,实现多元探寻。数学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去自由开展并且锻炼数学思维。这个过程是自由化的。数学游戏的进行需要具备两个前提,其一,幼儿是处于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之下的;其二,数学游戏是快乐、新奇的,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数学游戏的开展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应幼儿的意愿。数学游戏的开展包括内容形式、材料选择、规则等多方面,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基于过去的经验或者数学的想法构建来创设多元的游戏规则,并确保其是可行的,比如说规则必须保证是合理公平的,不存在有失公允或者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教师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来帮助幼儿梳理规则,做到安全管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旁对于其幼儿进行指导与关注,比如在幼儿进行游戏有困难的时候选择进行点拨等。数学游戏的内容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段来划分,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更适合玩具体的、趣味性较强的数学操作性游戏,而年龄较大的儿童更适合玩互动性更强的数学结构类游戏等。数学游戏对孩子逻辑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应根据不同的儿童年龄特征来决定。

二、幼儿园开展数学游戏的重要性

数学游戏的开展可以增强儿童对于社会的认知并且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能够实现儿童之间公平的交流与发展互动,促进儿童的共同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研究与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比如他们开始学会梳理公平竞争的原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获得社会技能。比如,有一次幼儿课间活动是大家一起扔“游戏大骰子”,游戏规则由孩子自己制定。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规定谁能够扔到“6”谁就赢了。我告诉他们“虽然这个规则是可行的,但是这个游戏不太具备创新性哦,而且这个全凭运气哦”。然后其中一个幼儿就说:“那我们就规定两个骰子一起扔吧!两个骰子加起来的数字是7谁就赢了!”“为什么不是10呢?”“还可以是11!”很多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然后一些孩子就争先恐后地开始扔骰子。一些开始不愿意加入的孩子后来也逐步加入进游戏中,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方式,是对于数字思维的锻炼,也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思维创建的游戏,并且通过分析来诠释了相关的理念。开展数学游戏的重要性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提升综合素养。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对于一个模型进行创设,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思考与理念。如果遇到了前后矛盾的问题,幼儿会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比如说先前孩子就提出:“老师,我发现这个骰子最大的和不超过12,因为每一个最大为6!”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思考,也为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游戏是有限制的。同时,我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能够让幼儿意识到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复杂可怕,要敢于自己梳理规则,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思维观念,从而形成长远的进步。其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很多孩子由于在平时的表现中并不是特别的出色,因此老师不会刻意表扬,而我发现在数学游戏的创设中很多孩子会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变得十分活跃。如果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认同,那么他们会很开心,并尝试以自己的想法主导游戏,提升参与感,勇于解决问题,与朋友进行交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并且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有一些儿童比较自卑或胆怯,不愿意参与到老师主导的游戏中,但能够在数学游戏模式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启发,实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其三,教学进一步的全面化。其实儿童数学游戏的创设就是一种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虽然是游戏,但是依旧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地指出,教学并不只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也就是说,学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方法、一种终身的习惯,如果孩子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帮助,那么教师就可以授之以渔,从而帮助构建良好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只需要教给儿童知识与内容,而是能够教会儿童相应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儿童思维习惯的培养,这是教师能够引导儿童优质构建数学性学习方式的渠道。

三、开展数学游戏教学的建议

其一,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探究数学游戏的氛围,包括探究学习、主动学习,需要突破固定且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争取能够以优质的教学模式来引发儿童本身的热情。同时,课堂外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外开展一些优质的活动等,帮助儿童提升对于游戏活动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在幼儿的活动中也占有比较大比例。比如说吃饼干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只是吃饼干或者觉得饼干很好吃。但是我就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如何让饼干变成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我还会启发幼儿去思考饼干的形状像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子就能够去识别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比如说圆形,是流畅的,三角形,有棱角,长方形,比较正规,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思维反馈,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童的观察能力,即观察各种事物特点的能力。日常生活、课堂启发以及课下活动都是很好的时机与平台,能帮助儿童构建思维。其二,综合评价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估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儿童的课堂表现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课外的参与感,对于方法的掌握以及技能的提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主体地位,也需要考虑核心素养的构建,争取帮助儿童进一步提升效率,并进一步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比如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我一般采取的评价方法是观察他们游戏规则设计的合理性、公平性、可行性以及大家的可参与性;而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我评价他们的标准是整个游戏的互动感、对于逻辑思维的启发性以及整个游戏规则流程的顺畅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老师对其评价标准应该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需要更关注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锻炼,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整个游戏活动中去。其三,关注儿童的兴趣。优秀的数学游戏或者活动是能够积极调动儿童本身的学习兴趣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思维的提升与构建。幼儿往往会关注他们所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应该做出相关的调查,明确幼儿对哪些活动是感兴趣的,然后根据具体的目标来设定相应的方案,很多游戏虽然说对于提升幼儿本身的思维能力有帮助,但是却无意识地忽略了儿童的兴趣,这种游戏的价值不大,因为儿童很难全身心参与其中,所以说游戏的关键还是将儿童视为学习的主体,提升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学习构建数学思维,并且主动积累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进一步奠定基础。其四,利用多感官进行教学活动。幼儿是非常喜欢游戏活动的,并且他会积极调动自己的感官,比如说视觉、听觉、感觉等。这个时候也是幼儿的感官不断成长发展的时候,有效的感官经验能够给予儿童一种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明确正确、有趣的感官体验是什么,并且能够激发大脑的活动。但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变换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将注意力有效延长,并且将数学概念很好地融入进去,实现数学以及感官的多重提升以及体验。比如说在玩骰子这个游戏活动中,幼儿一方面是用听觉在感知,即同学提出的各种可行的建议以及游戏规则,进而将这种游戏规则放入大脑进行思考与审视,感知这种规则是否可行。有人提出了可以扔到13,幼儿马上会想为什么会扔到13,如果每个骰子的最大数是6,那么最大也只能是12,不能是13。然后幼儿能够立刻明确一种数学游戏的限制。同时,幼儿在观察骰子的过程中,他能够敏锐地感知到整个骰子的变化过程,这是视觉的积极体验。因此,数学和感官的积极结合,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之中。其五,教师灵活地参与到各种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方说我喜欢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参与幼儿游戏,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相关的数学指导或者思维点拨,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实现主体游戏的身份转换,还可以高效地进行游戏,并且形成良好的契机。我尽可能地不去规范或者干预幼儿的游戏准则,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主性的思维。当幼儿在进行合作性的游戏时,我更多的是观察,并且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相关的建议。当幼儿的游戏不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或者思维锻炼性质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需要改进你们的规则”,这是一种明示,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醒。而在合作的小组游戏中,我会以组织者或者评判者的身份进行相关的指导,比如指导其议论交流,寻找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因此,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是引导者,虽然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旁观者的身份也是非常关键的,其能够进一步指导游戏的进行,并且发挥其相关的作用。这也构成了游戏进行的前提条件,可以让游戏本身变得更加高效,因为参与数学游戏的本质是为了能够锻炼儿童的数学思维,而不是仅仅为了玩耍,这才是游戏进行的根本目的。

作者:唐浠睿 单位: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