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着力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在国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掣肘与困顿。因此,寻求突破点,着力于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化、一体化、实践化和终身化,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作为启蒙教育,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二胎政策实施,人们对于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从数量转变为质量。职前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是保障幼儿园教师素质,促进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办好师范专业是新形势下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院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然而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和重基础、厚学识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因为对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规律认识不到位,盲目追求技能发展,忽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培养准幼儿园教师的路上变得力不从心。
一、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之困
高职院校在培养准幼儿园教师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一系列的现实困惑和难题。1.目标之困。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理应与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的培养模式大不相同。但是较多的高职院校在不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往往照抄照搬传统本科大学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重视专业而轻视教学,使得职前的课程设置与职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脱节。2.师资之困。教师专业性不强,师资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来自于企业和行业,拥有娴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但是教育教学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论基础较弱,且绝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师教育类课程,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更缺少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3.管理之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高考和自主招生相结合。和大学本科、师范类院校相比生源质量相对较差,高职院校中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基于好就业的角度,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处于自身发展的考虑,高职院校往往采用大班教学,无法大规模的进行实习实训,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见习、实习以及研习等实践活动重视度不足,甚至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践教育活动落实度较低,由此产生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4.发展之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断裂,学生的发展平台缺失。随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都相互独立,教师的职前培养大多是由教育部门负责,而之后培训则是事业单位或培训机构所负责,完全形成两端分裂的模式,对教师培养的整体性、连贯性以及系统性产生严重影响。随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和扩招,不少高职院校承担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必须要结合院校特色和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积极探索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着力点,突破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困境。
二、培养体系立于一体
高职院校立足于“高”,着眼于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幼儿园教师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培训站位要高,不能以市场学历教育为导向人为的割裂职前职后的自然联结关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入岗”的优势资源,面向地方经济开展培训,让职后教育“反哺”学历教育。1.职前和职后应该相互关照。在职前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中,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鼓励园所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室搭建、科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其次高职院校要主动跟踪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了解园所对人才培养需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为需要继续教育的园所和个人提供精准的职后培训服务,促进园校的合作共赢。2.职前和职后应该要一致。首先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目标要一致,以幼儿园教师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考虑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职前的培养是为幼儿园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职后的培养是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其次职前与职后的课程设置应该要一致。既要考虑幼儿园教师职前专业知识的结构性与逻辑性,又要考虑在职教育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从总体上架构职前职后的课程体系,从整体上规划实施课程教学。
三、培养目标立于专业
高职院校立足于“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着眼于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不应该定向指向幼儿园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更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立德树人,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前的师德培养,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准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和应有的坚守。忠诚事业,造就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情怀,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的重要手段。专注专业,凸显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决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路径的关键步骤,也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应是有坚定的专业信念,规范的专业行为,深厚的教育情怀的专业人员。同时幼儿园教师职前的培养,不应该只流于高就业率的假象,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培养学生能运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解决真实工作情境中的问题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职业所面临的是纷繁复杂的一日生活,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幼儿园教师也是自我学习者,是研究者,是教育的实践者。
四、培养过程立于实践
高职院校立足于“变”,着眼于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成效。《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高职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应构建完善的全实践课程体系,从理念、内容、时间、空间上全面整合,校内依托实践课程,校外对接园所岗位,有效对接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全过程。在理念上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内容上整合“保”与“教”的核心工作,时间上全面贯通学生入学到上岗,空间上校内外场所与园所全方位扩展。在校内,课程从内容的选择到教学实施方式都应具有明显的“实践”转向:内容上不应再拘泥于刻板的知识体系和模块,而按照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安排实用的技能性内容。在校外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以此为准幼儿园教师提供舞台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知识、技能、道德掌握的“广度、高度”;同时还应将校外实践作为幼儿教师考核的重要条件,以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适切性与精准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达成实践成效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通过内部激励,在人事、分配上下功夫,建成一支年龄恰当、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循序渐进的分批培训,积极为本校老师的教师教育创造条件,帮助本校教师既能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又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程所需的实践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外部带动,吸引合作园所中的优秀园长、幼儿教师到学校任教,共享教师成长的实践经验。
五、培养成果立于未来
高职院校立足于“通”,着眼于准幼儿园教师动态发展的职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职业教育”,因此要突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之困,应“通”才能不痛。一“通”,通高校与地方,要建立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幼儿园教师需求和把脉专业走向;院校落实幼儿园教师培养,定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夯实实践教学成果,呈现学前专业的前进方向。二“通”,通现在与未来,要给与幼儿园教师能胜任未来工作的本领和信心。要激发未来的准幼儿园教师们产生自我发展的需求,逐步走出当前被动专业发展的“泛职业”局面,而是掌握逐步提高专业水平获得未来自我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为幼儿园教师树立相信自己、改变自己的信心,能使准幼儿园教师们时刻保持知识结构的鲜活度,使自己保持在终身学习的动力之下,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综上所述,解“目标”之困,唯专业化不能破,解“管理”之困,唯一体化不能破,解“发展”之困,唯实践不能破。要改变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为难,应落实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举措,打破职前职后的界限,优势互补;应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工作中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扎实前行;应建立上下结合、内外合作的实践网络,有效实用;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定不移的走向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军,管钰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现状及其改革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81-84.
[2]辛宪军,陈蓓.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突破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6):49-54.
[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作者:黄涛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