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误区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拥有的知识均来自日常生活,因此,生活化的课程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形式。近年来,幼儿园对生活化课程的开发、实施日益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理论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在生活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课程的效果。基于此,试提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对策。
[关键词]生活化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构建;生活技能
生活化课程是指在幼儿生活和认知的基础上所开设的符合幼儿思维的课程。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思考和发现,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将生活化课程等同于生活技能学习
幼儿园在构建生活化课程时往往对生活化的理解过于表面和肤浅,认为生活化课程就是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洗脸、刷牙、如厕等。基于这一认知,幼儿园认为小班的幼儿生活技能较差,更需要开设生活化课程,而中班和大班幼儿的生活技能已经较为熟练,可以适当降低生活化课程的比例。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和观点,说明教师的思路尚不够清晰,对生活化课程的本质认识不足,简单地将生活化等同于生活技能本身。实际上,生活化课程是指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学习,将课程生活化,其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技能,而是包含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学习、游戏等。对此,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生活化课程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
当前,很多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开展方式还不科学,将生活化课程简单地等同于主题活动,没有将生活化课程渗透在每天的教学中,而是只在特殊日期,如节日、纪念日、校园活动日组织主题活动时进行教学和科研,混淆了生活化课程和主题活动。实际上,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活动形式,通常是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它运用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环节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生活技能训练方面效果不佳。生活化课程涉及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技能、学习、游戏等,在幼儿园的各个环节都要使用生活化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因此,将生活化课程等同于主题活动是不科学的,不利于生活化课程的构建。
(三)对生活化课程的设计和安排过于呆板
幼儿园在开展生活化课程时,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过于刻意和呆板,多是设计好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首先,很多生活化的知识和现象需要幼儿实地观察和体会,可教师却将生活化课程限制在教室内、课堂上。例如,幼儿园开设了一堂观察蚂蚁的课,教师将蚂蚁装在瓶子里,带到课堂上让幼儿观察,然后向学生讲解蚂蚁的身体构造、习性等,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其实,这节课完全可以在室外进行,让幼儿在墙角、花丛、树林等位置寻找小蚂蚁并观察他们的习性,教学效果会大大改善。其次,幼儿园经常会组织一些“走出去”的活动,这是生活化课程的重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但是教师通常在此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过多控制和束缚,例如游览公园、参观消防局、科技馆时,教师会提出严格的内容和限制条件,要求幼儿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内容学习和思考,不利于幼儿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将生活化课程和知识学习对立起来
幼儿园对幼儿的知识学习非常重视,往往认为在生活化课程中无法很好地开展知识教学,这是由于一方面,他们认为生活化课程中涉及的内容都是粗浅的生活知识和技能,知识教学很难开展;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生活化课程只能向幼儿传授生活化和常识性的知识,无法进行逻辑性知识的教学。这些认知将生活化课程和知识教学对立起来,认为通过生活化课程无法构建科学、理性、严谨的教学环境,而更愿意通过传统、严肃的方式开展知识教学,如模仿小学的上课形式或者让幼儿用正式的实验仪器做实验等,而不是将知识融入生活化课程,通过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归根结底,这一现象是由于教师对生活化课程的理解不深及设计不科学造成的。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构建策略
(一)对生活化课程树立正确理念
生活化课程在我国幼儿园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幼教工作者对它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导致生活化课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对生活化课程的正确理念。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生活化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思想上重视生活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其次,要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生活化课程对我国幼儿教育来说还属于新兴事物,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开发设计出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生活化课程。再次,建立明确的生活化课程目标体系。要保证生活化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树立科学的目标至关重要,目标制定要根据幼儿的成长发展现状,保证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然后以此为导向,构建生活化课程。
(二)精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化课程构建中,内容的选择是核心环节。基于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等都会影响到生活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做到以幼儿为本。首先,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幼儿年龄较小,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幼儿普遍对交通工具充满兴趣,教师不妨选择交通工具作为生活化课程的内容,让幼儿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并融入交通知识和规则的讲解,帮助幼儿加深对交通工具及规则的认知。其次,将节庆日与生活化课程联系起来。节庆日大多带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促进幼儿成长大有裨益,因此,将节庆日纳入生活化课程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传统节日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可以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风俗,制作代表食物等;各种重大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全国消防日、植树节等也都可以纳入生活化课程,让幼儿对社会建立基本的认知。
(三)科学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生活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其科学性直接影响幼儿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幼儿由于年龄和认知限制,在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较弱,这时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传授课程内容。首先,在生活化课程教学中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互动是生活化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注意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生活化语言,引导幼儿参与学习。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教学活动时,向幼儿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教育他们要爱护环境。其中,“环境污染”这一词汇对幼儿来说非常抽象,教师可以用“我们生活的地方变得很脏”等语句来代替和解释,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其次,要构建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就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加入教育元素,如墙上张贴图片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四)积极进行生活化的课后拓展
幼儿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日常生活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课后拓展符合生活化课程的教育理念。生活化课程的开展要想取得理想效果,离不开课后的拓展和巩固,日常生活是生活化课程的依据和来源。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后,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才能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实现健康主动地发展。例如,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学习了交通知识后,幼儿在日常外出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看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加深对交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再如,学习了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后,可以在节日为父母准备礼物和祝福,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总之,生活化课程的设置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此,幼儿园要重视生活化课程的构建,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增长知识,而且收获快乐与情感,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亮华,刘雪茹,阳学文.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与幼儿园主题教学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0).
[2]关秀凤.幼儿园社会教育生活化有效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07).
[3]刘智成,谢淑海.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缘由及路径[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09).
[4]邢春香.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J].黑河学刊,2012,(04).
[5]南瑞霞.浅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对教师的要求[J].教育革新,2012,(05).
[6]吴佳钰.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功能[J].特立学刊,2012,(03).
作者:戴玉云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涵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