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乐教室在幼儿园的开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玩音乐教室在幼儿园的开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玩音乐教室在幼儿园的开发

摘要:“玩音乐”是以埃德温•戈登的婴幼儿音乐学习理论为基础,以“预备听想”为核心,以“音乐性向”测试为辅佐的课程。研究者选择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在J幼儿园进行“玩音乐”教室中国本土化的开发与实践,多次开展“快乐玛丽”系列活动,发现其在中国幼儿园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思考,以期为“玩音乐”课程理念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教学范式。

关键词:“玩音乐”课程;幼儿园音乐活动;实践

一、美国“玩音乐”课程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是全球五大音乐教育理论之一,戈登博士在深入研究儿童精神发育及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以“预备听想”为核心理念,以“音乐性向”测试为辅佐,在美国开发了儿童音乐发展课程———“玩音乐”课程。“预备听想”是指0-6岁儿童所经历的“听想”(Audiation)阶段,是对音乐认知发展的过程。“音乐性向”即一个人学习音乐的潜能,通过量表可对学生音乐潜在能力进行测量。在前两者基础上构建的“玩音乐”课程,注重对婴幼儿进行非正式的音乐引导,从音调和节奏两方面入手,通过亲子课的形式,让婴幼儿在玩音乐的过程中,得到音乐能力的提升。

(一)咿呀学音

戈登(1997)指出,音乐的“咿呀学语”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曲调的发声期;另一个是节奏的发声期。音乐的“咿呀学语”又可以称为“咿呀学音”。小朋友越早开始接触音乐,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好的音乐发展能力,因此,为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咿呀学音”阶段,“玩音乐”课程主张幼儿聆听无歌词的音乐与念谣,运用完全人声哼唱来代替音响播放或乐器演奏。这种做法有利于帮助婴幼儿更多关注音乐的曲调和节奏,而不是仅仅领会歌词意思。

(二)交互的学习方式

“玩音乐”课程中,教师所有的教学策略都基于幼儿,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反馈,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注重时间、空间、力量及流动的四项元素交互。课程进行中,教师需要紧抓音乐的基本要素:在时间方面,要注意音乐快、慢,乐句长短交替等的结合;在空间方面,要善于把控整个教室的空间,运用身体动作,让幼儿感知高、中、低位的音乐环绕;而在力量和流动方面,要善于用同样的音乐素材,做出不同音乐力度表现。通过以上策略,期待幼儿相应的反馈,基于反馈,进行下个阶段的教学延伸。

(三)音乐游戏

“玩音乐”课程强调要与幼儿一起重新进入音乐游戏的世界,应该把音乐和律动当做一个既可以自己玩又可以和别人一起玩的游戏,可以改编,可以用各种各样灵活的方式来表达。戈登鼓励家长和老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非正式音乐游戏活动环境,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自然地模仿,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科学发展。

二、“玩音乐”教室在幼儿园开发实践中的挑战

(一)活动形式的挑战

如何将亲子活动转为幼儿园活动教学是首要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应为25人左右,通常配有主班和副班两名教师。而戈登指出幼儿人数应限制在12人以内,1名家长陪伴,并配备1名以上助教。从幼儿和教师数量上看,两者活动形式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调整活动形式,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适合中国幼儿园现状,是本土化实践的首要问题。

(二)教师综合素养的挑战

教师的综合素养体现在“玩音乐”课程的整个环节中,要求比较高。全程纯人声歌唱,需要教师具有自信的歌唱能力;用歌唱来组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游刃有余的音乐运用能力。“玩音乐”课堂中的幼儿是释放天性的,如何借助“音乐”牢牢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对教师能力挑战较大。

(三)活动内容的挑战

对于音乐活动而言,音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音乐,要选择适合幼儿歌唱的音域;其次,在节奏方面,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再次,为适应国情,还要选择一些中国本土经典的音乐;最后,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歌曲的原创。这一系列内容选择比按照幼儿园书本教学难度大。

(四)活动组织的挑战

“玩音乐”课程改变了传统的音乐组织形式,不仅呈现小班制教学模式,更主张在自由的环境中释放天性。这个幼儿从未接触的活动方式,极易让其产生好奇心,加之幼儿自控能力较弱,课堂混乱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不能违背最初教学理念,用条条框框限制幼儿行动。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活动组织策略方面也面临挑战。

三、应对“玩音乐”教室在幼儿园开发中所遇挑战的对策

研究团队在实践中摸索“玩音乐”在幼儿园的开发,实践教学中挑战重重,通过观察、实践与理论研讨,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团队选择10名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在J幼儿园进行“玩音乐”教室中国本土化的开发与实践。配合幼儿园活动主题,以主人公“小熊玛丽”不会说话,只会唱歌为契机,多次开展“玩音乐”课程指导下的“快乐玛丽”系列活动。

(一)应对活动形式挑战的对策

在初次实践时,研究团队选择了10名幼儿、3名教师(其中两名助教)开展“玩音乐”课程,期间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诸多问题,在多次尝试后,发现“玩音乐”课程并不能直接在普通课堂开展,需要小班教学。人数最好控制在5-8人左右,助教人数不能少于3人,这种形式显然更适用于亲子活动,在幼儿园无法大面积铺开。但研究者认为:“玩音乐”虽然不能直接在普通课堂开展,但将“玩音乐”理念植入普通音乐活动是可行的。如在音乐活动中注重纯人声歌唱、将听想渗透于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游戏带入课堂,依据音乐性向测试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指导等。

(二)教师音乐素养问题的解决对策

“玩音乐”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音乐素养,这需要教师在各方面进行提升。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者建议教师多渠道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多途径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懂、真做、真感受。其次,教师需要注重积累音乐素材。《音乐游戏》(2004年)中明确指出:歌曲和念谣是音乐的基础,你的音乐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否积累了大量的歌曲和念谣。研究团队成员不乏音乐初学者,但通过实践证明,在平时多积累音乐素材,音乐素养是可以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在引导幼儿时,能够灵活运用,甚至进行即兴教学。最后,教师需要养成观察儿童的习惯。在研究团队的实践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川川,新小班,第一次活动就可以自然跟上活动节奏、用音乐进行应答,对照前期音乐性向量表的记录,他已处于预备听想中模仿期的自我意识阶段(SheddingEgocentricity),属于音乐能力发展较快的幼儿。九九,新小班,时常不能跟上课堂节奏,但对老师的歌唱十分好奇,出现“听想凝视”,对照前期量表测试,团队界定该幼儿目前处于文化适应期的有目的反应阶段(Purposefulresponse)阶段,属于音乐能力发展稍慢的幼儿。如何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音乐反馈,考验的就是观察能力。团队成员依据观察结果,尝试在活动中针对音乐发展能力不一的幼儿,采取不同的互动频率和歌唱策略,教学效果显著。

(三)活动内容问题的解决

《纲要》的“艺术”领域目标写道:(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玩音乐”课堂倡导音乐先行,让幼儿去欣赏音乐,这是首要任务。在实践中针对活动内容解决,研究者提出三种教学内容,两种特色教学形式,如下:

1.教学内容

第一,延用幼儿园教材音乐或改造。为融入幼儿园课程,设计音乐主题活动,活动的故事背景仍旧依照幼儿园每月主题进行,沿用幼儿园教材音乐或改造,不仅方便快捷,更易与幼儿园音乐活动接轨,实现真正的本土化教学。第二,用经典儿童音乐。诸多研究表明,经典音乐能使幼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第三,用原创。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当积累的音乐素材无法满足正常教学时,原创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转彩虹绳音乐游戏中,研究者就选择用原创音乐,向幼儿提问。

2.特色教学形式

第一,采用两声部或多声部人声歌唱。在平常音乐教学中很难存在多声部人声歌唱,研究者充分利用助教这一特殊存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声环境,采用两种或多声部人声歌唱,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奇妙,激发音乐潜能。例如在一次活动导入时,研究者就采用二声部歌唱。第二,节奏和旋律吟唱相结合的组合形式贯穿活动始终。在实践中,研究者并非局限于某种或某几种音型、节奏,而是有选择的将大量的、丰富的音乐类型给予幼儿听想,通过创设活动主人公“小熊玛丽”不会唱歌这一特性,用音乐代替所有语言,自然地用多种音乐形式贯穿整个活动。

(四)活动组织问题的解决对策

“玩音乐”课程变通教学模式,充分地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纲要》中指出:“自主的活动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当幼儿自由度高,活动组织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多方面考量。

1.助教一对一(二)

结合“玩音乐”课程特殊的组织模式,助教一对一(二)能够更好的观察幼儿、把控教学环境,通过助教的适时引导,积极配合,能够使主教顺利开展活动,更利于幼儿音乐学习。

2.善用音乐游戏,巧妙把控活动节奏

当幼儿兴奋已干扰正常教学时,需适时组织打盹音乐游戏或者休止符的节奏感知游戏,调控即将陷入混乱的活动教学;当幼儿疲倦时,适时暂停原有活动,组织教师清唱,关灯躺下等安静的音乐游戏;当设想队形被打乱时,可开展随鼓点绕圈奔跑、齐步走等活泼的音乐游戏。在自由的环境中创设故事情境,开展合适的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自觉遵守活动节奏。

四、“玩音乐”课程理念融入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思考

(一)结合音乐性向测试,制定个性化的音乐发展指导策略

戈登认为,3-4岁幼儿所处“预备听想”的阶段各有不同,可能处于文化适应期,也可能处于模仿期或同化期。音乐教学要依据不同孩子所处阶段情况进行才更有效,否则音乐能力低的幼儿,容易产生挫败感,音乐能力高的孩子会觉得无聊至极。这也与《指南》要求不能一刀切相一致。研究者曾对这10名幼儿进行音乐性向前测调查,依据测试结果及幼儿现场表现,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反馈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发展指导,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让他们大胆的表现出自己情感和想法。

(二)注重活动中的交互与模仿,建立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

在“预备听想”理论指导下,模仿是听想的必要准备,是“玩音乐”课程的主要工具。在实践中也发现,当教师模仿幼儿行为,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参与度更高。当幼儿模仿教师行为也会让孩子得到愉悦和持续性的满足,从而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所作所为上来,这种交互与模仿,更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

(三)建议音乐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主教

“玩音乐”课程对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极高,而中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依赖钢琴或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这与纯人声教学的理念相去甚远,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亟待加强,对于中国现有幼儿教师队伍而言,既是创新也是挑战,建议音乐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主教,更易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通过“玩音乐”教室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团队发现其在我国幼儿园实施的重重困难,在多次实践摸索中,寻求解决方案,思考发展前景。希望本团队的实践探索对更多学者研究“玩音乐”课程在中国本土化的实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埃德温•戈登.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M].余原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2][美]EdwinE.Gordon等.音乐游戏[M].王甘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吴珍.埃德温•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5,(02).

[4]路瑞.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中教师角色之探讨[J].音乐时空,2015,(20).

作者:裴迪 潘莎莎 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