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墙饰创设的互动艺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墙饰创设的互动艺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园墙饰创设的互动艺术

【摘要】墙饰是幼儿在园可天天接触到的美的事物,是非常值得利用的教育资源。墙饰创设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理念的形式载体,引发幼儿与墙饰之间自主的、积极的互动,同时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融入墙饰创设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成目标。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对墙饰设计的互动艺术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墙饰;互动艺术;审美

一、墙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会说话的墙壁”是幼儿环境创设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墙饰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园墙饰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构成要素,幼儿每天来园生活时都会面对班级的室内外墙饰,墙饰的创设成为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墙饰不仅仅具有装饰和展示的作用,更具备了教育性和参与性。许多专家指出,幼儿园墙饰应该重视其参与互动性,讲究审美性与互动性并存,既要满足审美的需要,也要鼓励幼儿参与,从而形成教师、幼儿与墙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参与墙饰的创设,亲历墙饰创设的过程,在感受与欣赏墙饰创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墙饰使用现状分析

1.形式化、表面化

墙面创设的目标是为幼儿服务的。墙饰创设的核心是辅助幼儿教育,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能力等。但是部分幼儿园的墙饰创设却流于表面,忽视了其核心内涵,而只为应付临时的检查与参观。检查者和参观者都不是幼儿园的常驻者,那么这种为了应付他们而设计出来的墙饰必然也不可能考虑到长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就造成了墙饰创设失去了其根本的价值。幼儿无法从这种临时的设计中受益。这样的情况既耗费了人力和财力,也不具备长期性的价值,是非常可惜的。

2.缺乏艺术

墙饰创设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满”。教师误以为所谓墙饰创设,就是用幼儿的作品、幼儿活动时的照片、与主题教学相关的资料等填满整个墙面,引发视觉轰炸的效果就算完成任务,而不考虑整体结构上的布局和色彩的搭配。这使得整个墙面一眼望去杂乱无章,缺乏主题,更不可能具有艺术性。艺术性对于墙饰创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性是墙面审美性的基石,也是幼儿教育对墙面创设的要求。一味追求“满”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让本应具有的审美教育价值的墙饰失去其该有的意义。

3.角色与分工

教师的角色定位模糊也是墙饰创设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在创设过程中,教师对于自己在墙饰创设过程中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把握不清,换言之,教师不清楚什么该由自己做,什么该让幼儿做。教师是墙面创设的统筹者,但没必要“事必躬亲”“大包大揽”。既然墙面创设是一种讲究参与性的活动,教师就一定不能忽略幼儿在墙面创设中的作用。在墙面创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幼儿拉进来,给幼儿分配任务,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内容。

4.髙结构墙饰

幼儿园墙饰中的“死墙”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虽然幼儿园都知道及时更换墙饰的重要性,但是东西上墙下墙都不易,换一次很麻烦,尤其对不擅长美术的老师而言,更是如此。另外,幼儿园内部的教研活动往往更注重教学研讨,而忽视了墙饰创设的研讨。墙饰创设就变成了一个依靠教师个人智慧的任务,但墙饰创设本身却是一个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大活”,所以这对于个体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因而一方面,教师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损害,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独立更换墙饰而做到尽善尽美,这无疑强人所难。

三、幼儿园墙饰创设过程中多元互动的策略

为保证墙饰的互动性,教师应该在两个方面做出设计。一方面是材料选取,因为材料上墙与下墙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因此秉承经济性与实用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墙饰时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低结构的整体版面,以备材料替换和灵活调整:另一方面是互动理念,在墙饰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构设互动性的设计,把幼儿教育的目标投射在墙饰设计上,激发幼儿与墙饰的互动。

1.易于互动的低结构版面设计

(1)底板的色彩与构图

教师对墙面底板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简单”与“留白”。若在布满墙体且色彩丰富的底板上展示色彩艳丽的作品,会造成主题不清晰,墙面拥挤不堪,视觉凌乱,从而失去墙饰所具有的审美教育的价值。 如图1~图2,教师选择用大小不同的方块软地垫做底板粘贴在教室门口的两侧白墙面上,因墙体是白色瓷砖,所以选择黑色地垫,黑白对比明显,在每个大块底板下分别用明度不同的彩色墙纸衬底,然后让幼儿给大大小小的蝴蝶涂上亮眼的黄色与橙色,再引导幼儿用工字钉将蝴蝶固定在软板上进行点缀,由密至疏、由低向高的蝴蝶飞舞的造型点亮了整个背景墙,整体墙面给人以稳定而有序,活泼与庄重的感觉。整个版面的设计有教师的构想和幼儿的动手参与,体现了师幼和墙面三者之间的互动,教师以简单的底板为载体,为幼儿活动提供了真实空间和想象空间上的留白,供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从材料灵活性上看,底板蝴蝶的点缀是活动的,随时可让幼儿拆卸调整蝴蝶的位置,也可将幼儿在美工区的美工作品,如手工小螃蟹、手工纸折的小鱼等替代蝴蝶来点缀底板和边框。

(2)底板材料质地的选择

墙饰的互动性意味着对材料的质地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方便材料上下墙以及幼儿的使用,教师应该选取可拆卸性强且耐用性好的材料,如软木板、地垫、吸音板、磁性板等。幼儿可用彩色工字钉、透明胶或小磁铁等将材料进行固定展示,取下时又不会损坏这些软墙,可反复使用,方便幼儿与墙面进行互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自己动手装饰墙面的能力,也可以把墙面的创设交由幼儿掌控,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更换墙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体现互动理念的版面设计策略

(1)墙饰创设与课程教学的互动

教师在创设墙饰过程中应该具有课程意识,能够随时发现和利用可影响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将五大领域进行融通。即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能展现教师设计的多个领域的目标。以主题活动“车轮滚滚”为例。在开展主题活动“车轮滚滚”时,幼儿们收集各式样的车轮图片,并在美工区设计了许多的车轮图案。教师将他们设计的图案收集整理后生成了一个“车轮滚滚走迷宫”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创设了“车轮滚滚”迷宫墙,车轮迷宫的规则可让幼儿自主调整,或者根据车轮红黄蓝的颜色,或者按照车轮辐条的数量,找到迷宫出口。迷宫图上墙后,远看是一副壁画,近看是一幅大型迷宫图,整幅墙饰的创设过程,整合了艺术、科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目标。同时幼儿对自己的成果很是满意,放学便迫不及待地和父母描述迷宫的走法,这也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学目标纳入墙饰创设,日常活动也可以与墙饰相结合,仍以迷宫游戏为例。如图6,教师将组织幼儿秋游的活动融入迷宫游戏中,结合了剪纸、数学等领域目标。教师将墙饰的创设过程融入到课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全部在区域活动和集中教学活动中完成,切实体现的墙饰创设与课程教学的双向互动。

(2)墙饰创设与区域游戏的融合

将区域活动时的桌面或地面操作材料移至墙面,让操作立体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同样在桌面可操作的材料,幼儿们更热衷于在墙上摆弄材料,并欣赏自己的操作成果,对自己摆弄出来的作品有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如图7,教师将美工区的手工活动“美丽的插花”,移至墙面上让幼儿操作,幼儿先用纸杯或纸盘剪成一朵朵花,并用颜料或油画棒上色,花瓶用线条画进行装饰,然后在墙面用彩色工字钉进行造型固定。这样的设计一举三得,一方面,操作后的墙面变成一副立体的艺术插花壁画,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幼儿们看到墙面因为自己的操作而发生了美的变化,这让其在情感上也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同时,幼儿们呈现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赏识,这种来自外界的肯定对其人格的正确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3)墙饰创设与自主探索的结合

秉承“我的墙饰我做主”的原则,墙面的创设应该坚持凡是能让幼儿自己操作完成的就尽量鼓励幼儿自主完成;能让幼儿自主体验的就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体验。譬如,在引导幼儿探索墙饰装饰的过程中,根据幼儿运用色彩和线条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选择适合幼儿喜好并易于表现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引发其创作的欲望。教师对幼儿自主探索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积极影响。因为经常自己动手装饰,幼儿对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对称与均衡越来越有经验。每次作品上墙时,能敏锐的发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变化,是否需要调整。如图3,当展示窗花作品时,有幼儿觉得两侧太空,很单调,建议剪一些长条的窗花固定在两侧,教师欣然接受幼儿的建议,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敢于说出所想,做出创意。让幼儿感受到师幼间的平等,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亲自动手美化环境让幼儿富有成就感,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班级门口这两面墙饰的变化。而且,幼儿格外爱护墙饰,有作品松动或掉落,都会有幼儿主动拾起还原,因为里面有他们的付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不再熟视无睹,能主动关注身边具有美感的事物,审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作者:林琅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