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幼儿阶段进行劳动教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但纵观当下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在园内的劳动实践机会逐渐减少,家长劳动教育理念偏差,师资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劳动教育方案不够具体。为了更好地践行幼儿劳动教育,应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创造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以观念认同为导向,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水平;以具体方案为依托,明确幼儿劳动教育的地位。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劳动教育
提出了劳动教育在未来的重要性,大家的关注点再次转移到了劳动教育上。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正式教育的开端,也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劳动教育却存在边缘化的倾向,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劳动被当作一种惩罚,只有做了不好的事情才被罚去劳动。劳动对于人类发展的本源之义及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被人们所遗忘。因此,本文以幼儿劳动教育价值意蕴为开端,对幼儿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展开讨论。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卢梭认为,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1],幼儿的身心正在发展,三观正在萌芽,认知基于浅层,身体机能也未完全稳定。但并不是说劳动教育在这个阶段就无法实行了。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体内含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敏感性,如果孩子失去了这种敏感性,必将造成性格上的软弱和对周围事物丧失热情[2]。学前阶段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鼓励幼儿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加入劳动,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可为以后健全的人格和三观打下基础。
(二)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旧社会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如今大部分儿童,不需要下地干活,也不用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甚至大部分认为劳动不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必要或不愿意去劳动,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这些现状说明了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中,幼儿对成人的劳动行为都是充满好奇的,而且幼儿十分乐意帮助成人做事情,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劳动教育应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关注幼儿品德的形成,避免出现好逸恶劳的现象,使幼儿养成坚毅的品质,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幼儿园方面:劳动实践机会渐少。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重要思想是“做”。张雪门基于生活即教育的认识,提出行为课程就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20世纪的幼儿园在生活实践中还有许多劳动的因素,虽然当时的劳动教育有些不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幼儿却是实实在在的劳动了。如今,由于幼儿在劳动实践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幼儿园和教师把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尽量简化,更有甚者,直接停留在理论的教导上。劳动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课程,幼儿阶段的劳动包括两类:一类是自我服务劳动,主要是指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衣服、叠被子、管理自己的物品等;另一类是班级服务劳动,如“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管理员”等。劳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既有利于幼儿萌发劳动意识,也为幼儿日后自信自强奠定了基础。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多时候把劳动教育停留在了口头和书面,而不是真正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二)家长方面:劳动教育理念偏差。家长认为对孩子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希望幼儿园教一些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家长,要求幼儿会唱歌、跳舞、算术、拼音、认字甚至写字等,并不重视幼儿的劳动能力。家长意识到挖掘幼儿智力和艺术潜能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特别是忽视劳动教育。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劳动也有助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更加热爱劳动,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帮助幼儿更好地建立主人翁意识等。现在的幼儿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部分幼儿甚至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3],家长为孩子洗脸刷牙、整理玩具、端饭喂饭等,而幼儿也习以为常,这些正是“啃老”现象的雏形和萌芽。
(三)高校方面:师资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中也已经提出了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教师是儿童的伙伴、观察者、记录者,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观念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很多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并没有重视劳动教育,师范生技能极少涉及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未来的幼儿教师缺少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1],这也是学前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停留在表面的原因。
(四)国家方面:劳动教育方案不够具体。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第一条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劳动教育还没有相对明确具体的要求。截至目前,我国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政策性指导文本仍然不及大中小学阶段的文件具体可行[4],极少提到劳动教育也只是将它置于其他领域的子目标层次下。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的层级至关重要。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创造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教师应在“保教结合”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需要,创造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劳动机会。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差异,开设不同类型的劳动课程,从自我服务劳动到班级服务劳动等;其次,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园内活动,如幼儿园的蔬菜种植园、小小烘焙坊等,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劳动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劳动。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可以依托社区等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开展与幼儿劳动能力相符合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小导游等,给幼儿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乐趣,感悟劳动的精神。
(二)以观念认同为导向,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总的观点是,人类认知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会受到文化传递给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和智力适应工具等的影响[5]。社会大众应当在思想观念上对劳动教育予以认同,并支持、鼓励、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在幼儿阶段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击“强取豪夺、不劳而获”等丑恶势力和现象,使劳动者在社会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勤奋劳动,为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教师和家长应避免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做错事的孩子要罚打扫卫生,打扫卫生就变成了不好的事情。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劳动为荣,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使幼儿受益终身。最后,社会、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密切接触的环境,三者应当发挥合力作用,积极宣传劳动的价值,营造符合时展的社会氛围。
(三)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水平。随着学前教育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劳动教育领域的专业教师却还是比较罕见[1]。提高幼儿教师劳动教育水平,从教师培养源头抓起。首先,要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地位。各学校应该保证不同专业领域的幼儿教师权利享有的平等性。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的实践性和育人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等方面能够统筹兼顾三维目标的落实。但在真实的教育场域中,往往会出现只劳动不教育或者只教育不劳动的情况。对此,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培训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认识。各学校也可以根据劳动课程的种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科带头者,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四)以具体方案为依托,明确幼儿劳动教育的地位。幼儿劳动教育课程需要指导纲要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应该更加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以便一线教师在研读文件后针对本园及本班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可行的劳动教育方案。新劳动教育观下,重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的同时,兼顾必要的劳动知识、技能。同时,建立劳动课程组织与实施评价标准,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劳动课程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在幼儿园中为每一位幼儿建立档案袋,对幼儿在不同劳动中的表现进行多种形式的记录,以家园表现良好的契合度为标准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易潇琳 王彦峰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