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师质量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培养“卓越教师”已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成为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浪潮。“卓越教师”视域下的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全人发展”,遵循幼儿教师的成长规律,唤醒幼儿教师的教育自觉。这种在职培养模式的路径则主要依赖于科学先进的培养理念、全面个性的培养内容以及丰富多元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卓越教师;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作为人一生的开端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然而,在注重学前教育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幼师队伍建设明显地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对职业信念缺失、对教育的理解不到位、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不强等,这些深层次问题成了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最重要的因素。英国的詹姆士•波特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个人教育、教师的初步训练以及终身教育。[1]也就是说,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和职后两个重要阶段。职前是教师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教师的发展不仅要有好的起点和基础,还要有不断发展的未来。[2]教育是具有情境性的人类活动,只有在真实的教育场域中,教育方可发挥其真实的价值。而在职培养是在教师进入真实教育情境之后的受教育活动,因此,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是幼儿教师全人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价值不可小觑。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师在职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能力而忽视职业信念和情怀培养、忽视成长规律等突出问题,这使得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难以支持幼儿教师的高位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质量无疑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随着人们对教师质量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培养“卓越教师”已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成为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浪潮。教育部于2014年全面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幼儿教师也位于其列。2018年10月,教育部再次发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这无疑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机遇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挑战则是如何在当前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以及工资待遇较低的社会现实下,培育和彰显幼儿教师的教育情怀,使其精神卓越,适应时展的需求,实现“全人发展”,做好孩子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在职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对此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二、“卓越教师”视域下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关注幼儿教师的“全人发展”
叶澜说,只在专业知识上下功夫是成不了一个好老师的。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大多数人将老师的工作定义为“复制粘贴式”的知识传递过程,老师就应该时刻关注自己是否有“一桶水”。然而,学前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知识传递并不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不是幼儿教师工作的全部,幼儿教师应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把握幼儿教育规律,用自身的教育智慧以及全部的人格魅力,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去推动和影响孩子健康、积极、快乐的成长,同时能够体验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卓越教师”视域下的在职培养更应关注幼儿教师的“全人发展”,而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在职培养必须明确时展带给幼儿教师的新定位,关注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独特性、完整性以及无限可能性,关注幼儿教师的交往精神、自由精神和反思精神,支持幼儿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获得高位发展,使其能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去培育下一代,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不是把幼儿教师的使命仅仅理解为知识的传输和行为的规训。
(二)遵循幼儿教师的成长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幼儿教师的成长亦是如此。一名幼儿教师从入职开始,逐渐成熟,最后成长为一名职业能力强、职业信念坚定且极富人格魅力的卓越幼儿教师,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漫长过程。大量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成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一般都要经历“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这样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在每个阶段之间,又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前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的基本特点又是前一阶段的发展结果,呈现出不间断的连续性和直线发展性。但是在直线进化的逻辑之中,发展阶段仍具有一种动态、高弹性改变的可能。[3]因此,卓越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必须遵循幼儿教师的成长规律,明确幼儿教师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规律、反思升华规律以及职业信念规律等,明确幼儿教师在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面临的具体困惑,把握其成长的关键期,细化不同的培养要求,侧重不同的培养内容,努力克服制约幼儿教师发展的障碍,指导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完善自我,在深化教育规律认知中提升自我。
(三)唤醒幼儿教师的教育自觉
教育本身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物,人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本质就是去激活和焕发每一个生命的飞扬和灵动,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发展。作为教师,是本该通达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但是长期以来受工具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本能的将自己视为“复制粘贴”知识的工具,而且随着教育现场的时间越来越久,不少老师也越来越“习以为常”“一成不变”,缺乏对教育根本价值的判断和创新,使教育被掩盖了其根本的光芒,变得黯然失色。学前期是人一生的奠基阶段,学前的孩子好奇、好问,是天生的创造者和艺术家,幼儿教师必须做教育自觉地创造者,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健康、积极地向上成长。职后培养作为促进幼儿教师全人发展、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重要路径,必须注重唤醒幼儿教师的教育自觉,引导幼儿教师把外在的“通用理论”不断思考、不断内化、不断创造,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生成自己的“个人理论”,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智慧并付诸实践,方可彰显教育的真谛,体验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有尊严。
三、“卓越教师”视域下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路径
(一)科学先进的培养理念: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指明灯”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而科学先进的培养理念无疑是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指明灯”。在衡量任何一种教师在职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重要指标就是其理念是否先进。也就是说,在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必须要回答清楚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在职培养需要关注幼儿教师成长的哪些点等这些核心问题。基于对“卓越教师”视域下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这种先进理念的来源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考量、提取和整合。如荷兰学者卡沙根(Korthagen)提出的关于教师发展的“洋葱模型”(更加关注教师教育信念、专业认同及职业使命等内在核心品质)、美国学者波特(VanRensselaorPotter)关爱和尊重生命本体的生命伦理学观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的教育学教授莱夫和温格关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社会实践共同体”的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均为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二)全面个性的培养内容: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加油站”
人的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我们更加注重人的内在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其时代精神、交往精神、自由精神以及反思精神的培养必须贯穿幼儿教师在职培养的始终。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必须要使幼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教学中解离出来,将其教育信念和职业理想重新唤醒。因此,幼儿教师在职培养的内容必须要从各个方面为幼儿教师的成长“蓄电加油”,必须要从以往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转向注重内在的核心品质,这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认同及职业使命等。此外,幼儿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面临的具体困惑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成长的内容各有侧重。因此,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还需遵循幼儿教师成长规律,顺应时代变化,选择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在职培养内容。如新手型教师应侧重于“转化”培养,包括角色转化、知识体系转化和能力的转化等;胜任型教师注重其发展方向的确定、教育认识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骨干型教师应侧重其坚定教育信念、形成教育智慧、注重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的培养。
(三)丰富多元的培养方式: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催化剂”
在职培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在职培养理念及培养内容能否“落地生根”,因而丰富多元的培养方式无疑是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模式的“催化剂”,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全人发展、个性化成长以及教育自觉的唤醒,必须依赖于丰富多元的在职培养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以集中培训、线下培训正在逐渐过渡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培养方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和推广,也给幼儿教师的在职培养方式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当然,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不止是幼儿教师在职培养方式的技术手段,更多的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以往以集中培训为主、“一刀切”的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能激发幼儿教师主动成长热情的、能满足幼儿教师自我实现需求的等触及教育灵魂的在职培养方式。如线下可采用“智慧教育谷”形式,在智慧教育谷场域中,导师和学员针对实际问题共同交流,各抒己见,通过平等对话形成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5]此外,“现场诊断指导”“微课题研究”等基于问题情境反思和探索的线下培养方式也可考虑。线上可利用网络平台的学习论坛、主题研讨、在线答疑等形式开展跨时空的学习和互动,促进幼儿教师对教育的深层次反思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关于“十五”期间我国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2).
[2]马敏,吴伦敦,肖静芬.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新探———浅论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4,(5).
[3]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4]朴太红.遵循成长规律培养优秀教师[J].中国民族教育,2012,(11).
[5]何叶,刘先强,李敏,田涛.幼儿教师内生性发展培训模式的理念构建与路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7).
作者:马晶晶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