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教育的人文特色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医学教育的人文特色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医学教育的人文特色探讨

1相得益彰-大医精诚与医学科技

1.1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相融合

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向古代医药名人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等学习,使得“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治学严谨,学生认真刻苦,从教与学的每个环节都显示着传授医疗技术的专注,攻克疾病难关的与执着,良好学气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医学院校的专业性、创新性、时代性体现在医疗知识的传授和医疗新技术的不断攻克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致力于治愈人类疾苦的医学生勇攀医学巅峰。

1.2大学文化与医院文化相融合

医学院校融合高校崇尚学术和医院崇尚技术的特点,担任了教育和医疗的双重使命,既是教育的天地也是医疗的竞争之地。医院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医院人的素质开发,以约束与激励、规章与人情相结合为特点,以确立医院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行业文化。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文化内涵,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增加文化氛围;积极举办一些医疗技能竞赛,增加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高校文化包容性和医院文化专业性,注重大学文化与医院文化的传承与统一。

1.3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

校园文化活动涵盖了体育、文学、武术等方面,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计算机大赛、辩论大赛等多种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课堂所学医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学临床医学的学生进社区为群众免费体检,学预防医学的学生走进农村做疾病预防的宣传,学护理的学生义务为敬老院的老人护理,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环境文化促进人文教育

2.1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快速且相对落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已深入学校的文化理念中,也成为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是学校隐形文化,是文化的凝聚。医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人具有同情心,对社会充满正义感,对民族充满感情,对国家充满激情。医学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和“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尽管医学模式已经向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高等医学院校仍以传授医学知识为主,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学院校重视科研,忽视文化建设,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的人文性质,不仅取决于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科,不仅取决于医学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一系列医学人文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医学自身永远充满着、包含着人性。当我国医学院校放任专业教学乃至职业培训压倒一切,这样塑造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专业知识,但就文化修养而言,却很可能是一群极端自私、蒙昧用至野蛮的新生代。

2.2环境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且有待凝练

环境文化凝聚着社会、历史、地域、民族等系列信息,集中反映高校文化价值观念,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支撑。走进校园,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体现在建筑风格、群体设计、环境设施等凝固的物质外壳上。有的校园葡萄长廊很美丽,有的教学楼体现民族特色,有的花园是苏联的旧式风格,让大家感觉到浓厚的民族特色。不过,建筑群体相对缺乏医学专业的文化特征,还没有完全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医学文化氛围。设计规划也有不足之处,医学院校占地面积有限,建筑面积超过绿化容积率,体育场的建设略显不足。

2.3制度文化建设初显规模且整合不够

医学院校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前者由专职教师讲授,后者由附属医院临床医生讲授。理论性和临床实践性教师相结合,突出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呈现立体型,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高校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双方世界观、人生观和创新性、批判性构成了医学院校特色文化。但教师队伍有待完善,理科性质的院校,逻辑思维很强,理性知识丰富,人文气息相对薄弱,传统文化的土壤相当匮乏。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校强调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对人文课程的考试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等重视不够。

3凝聚地域优势,彰显民族特色

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也是大学的核心文化。没有文化特色不会培育出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准确把握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机遇,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3.1凝神聚力,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底蕴,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为依托,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文化教育之路。医学教育中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其实质是在医学科学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中又要体现科学。

3.1.1加强医德文化

加强“大医精诚”文化教育,增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整合医学人文专业课程,优化现代医学教学模式,改变医学生的“唯科学至上、为技术至高”的传统观念,提倡自然与社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直接在课堂上接受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医学史学习,医学史是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和桥梁。作为桥梁,医学史不仅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也是从自然科学到人文学的桥梁,还是从过去到未来的桥梁。没有医学史对医学人和医学历史、医学文化、医学思想的考察,医学便会成为无根无本的浮萍,必将在虚无中飘荡。加强网络文化教育,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利用网络来开展医德教育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医学生在闲暇之余接受教育,可以开办“大医精诚”、“医学人文”、“医道天心”等以医德教育为主的网站和版块,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

3.1.2提升行为文化

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每一名医学新生都要庄严地举起紧握的右手,宣誓医学生誓词,当洪亮激昂的声音回荡在礼堂上空时,每一个参会者的灵魂在这一刻都受到了洗礼,这将为他一生的拼搏注入无尽的动力,起到了代代相传历久弥珍的效果。加强历史的传承,宣扬医学名人事迹,构建文化长廊,校史馆,人体解剖展室,标本馆等教育文化实体,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感具有潜移默化地作用,深深体会医学文化的渊博,督促我们修身立德。每一所高校都会在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文化底蕴,形成本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传递真朴、仁爱和奉献,蕴涵医学生行为精神。

3.1.3深入实践文化

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为本”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园实践的爱心捐助、学生社团、集体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独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空间。加强校园社团活动,开展融医学教育、传统文化、临床技能、信息科技、知识竞猜、文娱表演于一体的各类文化活动,充分树立当代医学生知识性、创新性、艺术性的典范,使学生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炼。

3.2彰显民族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

医学院校大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促进医德教育,凸显文化环境,需要融合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专业性和创新性。因此,应该加强外部环境文化建设,构建标志性建筑,彰显医学人文理念。不仅需要图书馆馆藏丰富,教室宽敞明亮,实验室设备齐全,给学生充分施展才智的空间;体育馆设施现代化并随时开放,学生健身设备一应俱全,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有氧”空间;更重要的是医学院校应该注重医学文化氛围的渲染。建议通过建立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组建校史馆、标本馆、民族馆等各类科普基地,彰显地方民族特色,体现“大医精诚”人文精神。

3.3凸显现代文化,搭建充满人文理念的制度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是运用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学校将精神理念层面描绘的远景蓝图转变为现实场景提供了制度保障。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设计为管理创新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强主体人群的整合,优化师生结构,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提升学术水平。首先,增强激励机制建设。扩大人文学科教师队伍,增加配置名额,人事制度安排与教学制度相结合,立足本校特色,留住高等人才,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建立医学人文研究机构,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们传授教育经验。其次,优化学生均衡制度。新疆医学院校应发挥西部区域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国家大力支持西部高校的同时,提供优厚的政策条件,加大全国范围招生。比如:减免学费、发放补助金、提高奖学金额度、扩大奖学金范围等吸引内地学生报告新疆医学院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再者,加强保障文化发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医学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学科课程比例,减少非必需专业课程,应把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融入教学中,实现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培养全面医学人才。

4总结

总之,医学院校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社会其他文化兼容并包,丰富地域性医学文化,改革医学教育模式,使文化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文化建设应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感染新一代医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医德情感、磨炼医德意志、坚定医德信念。大哲学家罗素指出:“根治所有社会弊病的良药,就是提供适当的教育”。加强医学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突出新疆民族特色,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文化建设平台,创造一流高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张建华 欧阳静 刘剑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