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医学伦理教育人文关切浅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院校医学伦理教育的认知和培养命题,是新时期高校医学人才培养及社会演进发展的重要诉求。面对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高校可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实践设计、加强多学科背景师资合作四个方面全面把握医学伦理教育的发展演进。正确引领医学伦理学思想的构建,有力地促进医学伦理学发展,对当前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文;医学伦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现代化问题被不断具体化,医学的人文价值观念和内在自然科学属性的矛盾也更加尖锐。高校伦理教育深刻影响着“医科”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性质和成败。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在医疗实践及其相关医学活动中提供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超越了单一的技术视角,从多角度面对科学需要和伦理原则,向现代医学模式提出新的展望和要求。构建高校医学伦理教育体系,不仅是对医学伦理教育形态的一次内涵丰富的探索性研究,也为促进医学科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价值向度
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任务是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为医学的发展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医学伦理学的科学发展观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具有相应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缺失人文关怀内涵的生物医学模式会使医学渐渐失去对人本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初心,演变成技术之上的临床实践活动。“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的运用让人类不断体验着生命的神奇和奇迹,但过度崇尚医学高新技术对人类生命体的主宰和干预程度,就会产生技术的异化问题。”[1]人文教育内容在医学教育中被边缘性弱化,致使人文价值对医学生物发展模式引导作用尽失。以技术为主导的医学教育,会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塑造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和功利化的行为逻辑,让强势的医学科技遮蔽医学内在固有的价值逻辑,使最终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偏离医学实践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的本真诉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知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要迫切地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机制进行批判以及症结的诊治,聚焦矛盾解决和强化人文价值认同是激活医学走出科学主义迷失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二、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实指归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双引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理模式转向社会———生理模式,这说明医学正向着尊重生命的方向发展。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理念,践行医学伦理学的规范行为,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着医疗卫生事业全局发展的方向。[2]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培养。
(一)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医学伦理素养是指医学主体在医学实践中做人的伦理素养和品格修养,是医者在医德生活中认识和把握自我,认识和把握自我同患者、同事、事业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医德认知、理念、情操、智慧、能力、品质的有机统一体,体现医学职业人员的全面职业伦理修养。[3]这种全面的职业伦理素养是当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人类发展史上,医学伦理学是伴随着人类的医疗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群体多元认知的内在精神力量是实现医疗人性化的深层动机和推动力。
(二)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着重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人际关系道德调解的问题,医学伦理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职业道德,既具有一般社会道德共性,又有着与医疗卫生工作直接联系的职业道德特点。在经济主宰社会,文化商品化趋势严重,高科技变成当代人类图腾的压迫局面下,变革缓慢的人文阵营步步退却,强化自身的专利特征和自治能力。[4]这意味着缺失医学伦理教育,将导致高科技引导下的“医学科学主义”畸形扩张,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促使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深化对生命价值模式的认知追求,有利于推动医学人文突破技术思维限域的制约。
(三)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现代医学伦理价值的内在支撑,是构成未来医学发展内涵的重要维度,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逻辑主线,将医学从唯技术论的据囿之中解放出来。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大背景之下,医疗服务商品化、诊疗手段物质化、医患关系经济化等趋势日益明显,资本增值运行逻辑导致医学科技进步的异化,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激励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者的精神内驱力,是涵养道德自觉的本质核心,是提升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随着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进,人类的医疗实践将面临更多挑战和考验,唯有塑造健康人性化的医学生态,才能有效地促进未来医学的良性发展。
三、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践途径
如何提升医学生伦理素养,是当前高校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新时代医学的特征,积极回应高校伦理教育的新诉求,密切关注困扰医学伦理的教育发展的焦点问题,遵循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科学供给的基本原则,既需要集聚多方主体力量,也需要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以前瞻性的视野探索其发展路径,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方向,协同推进高校医学伦理思想的构建。
(一)教学理念更新
医学伦理学课程目标是以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为主,教师应重视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关心学生的医疗感情,从伦理知识和伦理问题的获得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主,到把伦理原则应用到日常的临床和科研实践,进一步明晰“教学感知”,努力创新话语方式,把民主、平等、协作意识贯穿到师生双主体教学互动中,这是一种指向教学质量话语乃至质量观的转变,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规范具有完整体系上的引领性,教学情境上的感知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正确的导向可以使得伦理知识得以不断内化。
(二)教学内容创新
当前,高校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供给主体单一。对于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医学生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伦理学内容仍然偏重课堂文本教育,对于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伦理判断和伦理选择,对于科技化带来的伦理困惑和伦理问题解读不多。激活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内在动力应着眼于释放教学内容的丰富因子,优化教育要素和内容供给。学科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促使医学生在应对未来医学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做出具有道德感的判断。
(三)教学实践设计
实践是教学的归宿,服务于社会需要是学习的最终旨归。而现行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体系设置统一具有抽象与可操作性不强的特点,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并对此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科的固化特性致使其发展缺乏持续力,推进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由传统的书面教育转向实践教育是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高医疗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内涵支撑,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是新时代我国医学领域全方面改革与能力升级的齿轮,实践能加快融合,促进医学技术和人文内涵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应该消除专业知识和课内实践环节的过度分离,加强对伦理原则的运用技能,构建有机统一、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设计体系,将内涵理解外化为德行一致引导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德实践问题,从而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学习和实践赋予真正的价值感和使命感。四、总结“医学教育应该追求伦理价值第一位。追求伦理价值第一位并没有否定医学的工具价值,因为只有在伦理价值的范导下,工具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6]医学伦理是现代医学学科内涵研究的重要维度和价值立意。当前,医疗实践人员既要加强医疗技术水平又要兼顾由公共需求为导向的公众获得感,努力构建民众本位、多元互动的医学科学生态,在此过程中,医学伦理的科学性和内涵势必得以不断审视和重构。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思想教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学伦理学不能囿于一般学科建设议题,而应立足医学自身对“人的价值”议题的审度和探寻,加强多元主体的统筹协作,调动医学伦理学科文明发展的积极属性,从社会现实问题和现实需求协同攻关,加强医学伦理前瞻性理论研究以及指导实践,构建动态的医学教育文化形态,从而有效驱动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改革。
参考文献:
[1]黄照权,马明霞,蓝秀华.医学与人文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1.
[2]刘学文,刘馨,康丽勇,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2016,37(6):72.
[3]贾雪梅,朱俊勇,雷宏博等.我国全科医学培养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5):6-7.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06.
[5]杨勇.论医学伦理叙事和价值诉求和伦理限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1):17-21.
作者:林丁颖 沈纹君 单位:莆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