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与思政教育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与思政教育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与思政教育探析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构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内容,也体现了医者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随着当前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加需要人文精神指引,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着重分析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构筑及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方式,通过分析现状来制定后续的培养措施,拓展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精神;思想政治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指出,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可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新途径,尤其在高等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这一教学理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以往来看,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力度不够,更加偏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医学生出现专业技术过硬,基本素质较低的现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医学进一步发展[1]。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应当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后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人文精神是作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坚强支撑的后盾,只有提高人文素质,才能使其成为新时期下合格的医疗从业工作者。

一、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途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核心建设任务,在高校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长久以来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是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则。单纯从医学院教学来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医学生作为未来居民健康的守护神,若在学习阶段缺乏政治方向、道德规范及思想意识的引导,将无法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对于未来我国的医生团队而言,应提升其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层次。

(二)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对学生培养时应当立足未来社会发展,使之成为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医学属于仁学,它的研究对象为直接的人,因此对于医学而言,极其讲求人文色彩,也正是基于此,在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工作中得到更高的重视[2]。反观医学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医学专业知识教授,也应当从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格修养,变相地提高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相互结合,确保知识与素质能力得以统一。长此以往,在加强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培养时,这些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扭转学生的思想道德,直击灵魂,并使其终身受益。在后续逐步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进行探索时,可以将两者融为一个整体,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在未来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社会中,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常见问题,这一问题的危害性不可忽视。在解决时应当从源头抓起。在医学生的日常教育中,通过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使二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医疗行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建设,让这些内化成为他们自觉自愿遵守的信念[3]。后续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本着以患者为核心的基本思想,让他们从观念到行为均富有鲜明的医学人文精神,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尚品德,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如影随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

二、医学教育人文精神构筑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生个人因素

不可否认,当前很多医学生深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过分强调唯医术论,同时个别学生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致使他们“重功利而轻素质,重知识而轻精神”,直接表现在医学生教育中,很多学生对于人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并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很多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时的热情也会降低。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很多医学生对于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建设的认识较低,在他们看来学不学这些课程,对于自身毕业并无太大意义,忽略了课程对于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二)学习负担重

部分学生过于重视专业课学习,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学业压力大,因此心理负担严重,这就让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医学知识期间,如果将一部分时间挪用为人文课程的学习,将会占用自己专业课程学习的宝贵时间,所以两者间存在一定矛盾[4]。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课堂在学习初期,并不能立即为他们回报实际效果。反观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无论理论还是临床实践,往往具有连续性特征,且理论均能够在短期内付诸实施。再者,很多医学院校对于学生专业课成绩的要求极高,通常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也只看重学生的专业课能力,而对人文素养的评价一笔带过,重视度较低。

(三)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目前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对于设备、设施以及科研方面的投入,均远超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人文社科或医学专业的兼职教师,他们中要么缺乏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要么缺乏医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来总结教学经验,往往面临的现状是:在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中,只能按部就班地传授基本概念,很难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更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课程缺乏针对性,很难吸引学生。可见,在医学院校中,师资力量薄弱成为阻碍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绊脚石。在进入实习阶段时,带教老师几乎只注重临床知识的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往往只走形式。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很多医学院校对人文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全程性,除此之外教学方式也不能与时俱进。诸如医学院校对于人文教育的实现,往往通过老师“填塞式”教育使学生被动掌握,几乎很少提供人文实践的机会,所以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大削减。而且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大多以基础人文课居多,例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史等,而应用型人文课程极其匮乏[4]。像为数不多的医患沟通等课程,是以老师在课堂教授案例为主。但众所周知,对人文知识的累积绝非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让学生深入思考,通过临床实践,让他们有更加深刻的自身体会,这样方能将实践与知识相融合,未来在出现问题时,处理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医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确立人文教育的思想观念

在人文精神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改变是扭转以往常规的教育理念,从意识上进行一次更加深入的改革。像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分离,两者间可以说几乎没有交集。早在20世纪,我国的思想教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大众对于教育的问题开始进行更加深刻的思索和检讨,就此而形成的诸多看法和观点便是教育观念,在后续也成为教育的核心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具备医学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开展相匹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拥有更加优秀的品质,这其中便包含创造能力,同时也包含诸多发散性的人文思维,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展现医风医德的重要基础。若只注重医学技术和知识的传授,难以完成医学本质的使命,因此在现今的医学教育中,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扭转轻素质、重技术的局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在当前教学中,应当尝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下,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获取变为主动探索,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能够在保存个性的前提下获得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贯穿临床教学

医学生的职责为拯救生命,确保一方健康。在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临床实践必不可少,但是在后续的教学转变中,应当将医学、人文同时融入临床实践中,以此来检验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从见习到实习再到规培,缺一不可。尤其在实习初期,通过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另一方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患者予以最大关怀。通过伦理查房,践行职业精神,这些都是医学生在临床的初期阶段必须培养的人文精神,对于未来而言,将会影响其对患者的态度。医学是一门具备人文精神的学科,且随着当前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医学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后续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思想培养,这样方能适应后续的社会发展,也能符合医学自身的学科发展需求。可以说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一旦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其服务宗旨便会发生质的改变,而且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法相互替代,二者只能协同发展,方能使医学发挥“除人类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冰玉,王水泉,贾龙,等.以遗体捐献为主的医学人文教育在乡村医师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20(2):175-176.

[2]侯艳丽.论课程思政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J].健康必读,2020(5):294,296.

[3]贾雪妍,段丽丽,常星,等.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4):293-296.

[4]成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医学人文精神路径探索[J].侨园,2020,227(2):170-171.

作者:罗华 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