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蓬勃发展及广泛应用,已经在教育、科技、消费等领域展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及超越以前任何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推动力。本文以“人工智能+医学教育”为着力点,重点研究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高职高专类医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
在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指导下,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同医学教育进行了充分而有深度的融合,医学生不止于满足课堂教学,其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最新医学发展动态都要求医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实时对接当前科技最新技术,也成为助推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更成为保障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1“人工智能+医学教育”赋于教育的意义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从简单的计算发展到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由会写会算,到能听会学,再到如今能思考会理解。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将在许多的领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胸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展现人工智能技术在CT肺结节中强大的检测能力和应用优势[1]。通过13000多例的数据,AI检测肺结节的敏感性一直维持在96%~97%水平。经过4个月的深度学习和模型迭代优化,系统的检测特异性几乎翻了一倍,充分体现了AI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发展前景。北京雅森科技与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协和医院合作研发的脑功能多模态人工智能产品,其通过对核磁共振、PET、SPECT、脑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等各类脑功能疾病的量化分析、诊断和预测[2]。截至2017年10月,此系统已累计完成病例分析超过7000余例,准确率超过84%。人工智能产品协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补充医疗资源,缓解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工智能产品或应用很快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而教育首当其冲[3]。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模式要求医学生具备应用、驾驭人工智能技术指导医学工作的能力,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同医学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要在教育内容上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多渠道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人工智能催生新的教育生态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个环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教育领域,北京联合大学是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各个环节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创新思维同人工智能相融合,将语言进行转化,转化成为特殊群体可以理解的方式予以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更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推下,“教育信息化2.0”将会更快的到来,将会给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生、教师的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外,正是这些初级的AI,促进了教育体系的重构和教育技术的革新。随着5G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更加的高效,智能设备深度融入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移动式、碎片化学习将成为人类学习的一种普遍的学习生态。在当前医学教育中,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相比其它学科更为繁多,学科门类更为细化,知识更新换代更快,新技术应用更快速,因此,医学生对医学相关信息知识的检索、学习将更多的使用智能设备。如果教师的观点与智能设备通过海量数据搜索得出的观点不一致时,医学生如何选择?这实际上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专业水准、职业素养和实践感知都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人工智能对教师的职业和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力的推动教育从业者,动态适应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相互协同的生态,在这种协同的学习方式下,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推动其他人前进的潜力,并能够加速推进教育从业者积极拓展学术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主动探索和创新技术,其实际意义不仅仅是学伴和助手,而是潜在的教育水平、教育理念的推动者。显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将带来教育体系的重构。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所言,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都要随之改变。我们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场景应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自身的研究,努力揭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学的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3人工智能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应用需求
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当前和未来定制化学习,自适应学习注入强大推力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景都必须变革,而且都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同时,从学习和学制的特点来看,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学制短,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重,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应用场景进行技能培养,而实际的临床操作是不现实,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医学场景,创设真实场景,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度,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因此,迫切要求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工作者,紧紧把握时代方向,顺应时展趋势,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需要[5]。医学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的创新阶段。当代医学生的学习形式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习空间也由教室转型为随机性,碎片化多形式虚拟网络学习平台,逐步形成师生线上线下,互助互动的混合式学习[6]。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选择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自由度极大,而现有的丰富医学教育共享资源库,从而为实现医学教育的云平台建设提供最现实的选择,也是医学教育向着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迈进的典型时代特征。正如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表示的那样:“智能时代将会是一个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时代,……教育不能故步自封,应主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7]医者仁心,医学教育更应是有温度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以人为中心的温情教育,尊重生命,关爱人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专业和审美,进行情感交流。
4结束语与思考
2019年2月13号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春天已经到来,这无疑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临床应用、辅助诊疗等方面实践和应用。当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各个高校中得到蓬勃发展,这与不断提升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紧密相连。当下,智慧校园建设也进入到了平台期,各种建设也基本趋于完善,特别是大数据挖掘平台的建设,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的集群化应用,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史无前例的高可用的支撑。另外,各种开源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展,也为资金相对紧张的高职高专院校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更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性应用及研究提供了可能。在国外,著名的微软公司为开发者提供了人工智能框架CNTK,使用该框架可以在多个GPU,甚至在一个GPU上运行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算法,借助这些成熟的工具可以在医学教育中为学生提供诸如病理、影像图像识别等技术,提升学生基于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在国内,百度公司为开发者提供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AI平台,可以借助其提供的成熟工具进行课堂专注度的研究分析,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多维度的教学效果的评估,为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提供客观、可视化的指导。也可以基于AR技术来盘活原本抽象、难理解的医学知识,结合其提供的3D识别跟踪能力,为医学上的课堂教学、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手段支撑。未来,各种智能软件、硬件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将成为常态,一种前所未有的教学协作形式将是未来学习主要生态。这将引发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革命,引领我们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寻符合当今学生诉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学服务和更贴近的场景实现。当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让教育教学的评估更加容易,也会伴随危险”。芬兰国家教育机构总干事奥利-佩卡•海诺宁提醒,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应用应更加谨慎。教育管理者应清楚数据的保护和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问题。[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已经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不可回避的伦理问题,如何实施教育视角下的可信赖人工智能,确保师生的主体性,实现安全、透明、可预测、可解释、可追溯的人工智能+教育,是需要高度重视并持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哇!人工智能的医学影像应用上央视啦![Z].搜狐网2017-8-31
[2]严律南.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25(5):513-514.
[3]李德毅,马楠.智能时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
[4]张东,黄蔚.教育如何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N].中国教育报,2019-5-17(1).
[5]黄荣怀,张慧.人工智能促教育2030议程实现[N].中国教育报,2019-5-18(3).
[6]叶玲,姚艳丹.“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88-290.
[7]张东,黄蔚.教育如何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N].中国教育报,2019-5-17(1).
[8]张东,黄蔚.教育如何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N].中国教育报,2019-5-17(1).
[9]黄荣怀,张慧.人工智能促教育2030议程实现[N].中国教育报,2019-5-18(3).
作者:马学涛 张军要 李兆强 赵志军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