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张家口市医学生安全急救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全与急救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张家口市173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问卷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张家口市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比例为91.92%,对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救护知晓率最高(98.71%),地震逃离知晓率最低(61.18%)。安全与急救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父亲的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10.234,95%CI:2.233~46.890)、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高中/中专OR=1.626,95%CI:1.046~2.528)、母亲的职业(农民及农民工OR=6.350,95%CI:3.722~10.835)、家庭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OR=9.043,95%CI:2.873~28.466)、个人月生活费(500~1000元OR=1.621,95%CI:1.063~2.473)。互联网(80.80%)、电视广播(78.92%)、书籍杂志报纸(77.52%)、学校健康教育课程(76.46%)是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张家口市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整体水平较高,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与家庭经济条件、学生月生活费及家长的职业与文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安全;急救;健康素养;医学生;影响因素

安全与急救素养是居民安全认知与急救自救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体现[1]。近些年,地震、洪涝、爆炸、火灾、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等各类突发公共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2]。学校是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也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场所[3-4]。大学生的安全与急救素养不仅反映大学生获取与利用安全与急救知识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相对特殊的群体,在未来的工作中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也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主力军[5]。医学生如果具备较高的安全与急救素养,不仅能提高其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能够结合自身的医学常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开展现场救护,从而挽救生命,减少伤害。为了解张家口市医学生的安全与急救素养状况,该研究于2016年3—6月对张家口市医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与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张家口市医学院校1730名在校医学生。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张家口市2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2所学校分别随机抽取部分医学专业,按专业分层,在每个年级(不包含实习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2所院校分别抽取35个班级、1381人和9个班级、349人,共44个班级、1730人。

1.2.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参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6]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并由多名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的专家进行修改与论证。问卷安全与急救部分内容涉及职业危害与安全、急救、安全使用农药、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煤气中毒预防与抢救、紧急救助、抢救触电者、火灾逃离、地震逃离、预防溺水等方面的内容。题型包括9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各题的赋分及安全与急救素养判断标准参考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中的相关标准[7]。某题目知晓率的计算方法:该题回答正确人数与回答该题总人数之比。所有调查内容中正确回答80%及以上则判定调查对象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计算方法: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的人数与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之比。

1.2.3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具有调查经验的教师与学生组成,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每次调查时由调查员对问卷回答注意事项进行统一解读,调查采取现场问卷发放与收回的方式,问卷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回收后由调查员进行审核,并剔除不合格问卷。问卷录入采取平行双录入的方式,问卷录入后进行审核,保证问卷应答与录入质量。

1.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730份,回收问卷1717份,回收率99.25%;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708份,问卷有效率99.48%。其中男生728人(42.62%),女生980人(57.38%);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1.06±1.27)岁;大一学生438人(25.64%),大二学生424人(24.82%),大三学生430人(25.18%),大四学生416人(24.36%);城市学生380人(22.25%),农村学生1328人(77.75%);独生子女476人(27.87%),非独生子女1232人(72.13%);汉族学生1702人(99.65%),少数民族学生6人(0.35%)。

2.2安全与急救素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学生对煤气中毒的预防与救护知晓率最高,为98.71%;交通安全的知晓率次之,为97.66%;但对地震逃离、职业相关劳动法、紧急救助相关问题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1.18%、67.21%和71.19%。结果见表1。

2.3不同特征学生的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情况

张家口市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比例为91.92%。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收入、个人月生活费不同组间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父亲、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具备率分别为98.70%和97.83%,父亲、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具备率分别为88.97%和88.60%;家庭月均收入为5000元及以上组具备率最高(97.44%),1000元及以下组最低(85.37%);父亲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具备率最高,体力劳动者具备率最低;母亲职业以其他职业最高,脑力劳动者最低。

2.4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安全与急救素养的综合影响,以是否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为因变量,以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月平均收入、个人月生活费为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3。进行似然比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分析发现,影响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月均收入、母亲职业、个人月生活费、父母文化程度。

2.5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和意愿分析

对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相关知识获取途径进行分析发现,通过互联网获取的比例最高(80.80%),电视广播次之(78.92%),其他依次为:书籍杂志报纸(77.52%)、学校健康教育课程(76.46%)、亲人朋友(71.66%)、宣传手册(53.04%)、健康讲座(45.67%)、其他(10.54%)。学生同时根据自身感觉对希望获取的途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最重要途径的选择中,31.74%的学生认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是自己获取相关知识的最重要途径,27.42%的学生选择了电视广播,其他依次为:亲人朋友(12.82%)、书籍杂志报纸(10.58%)、互联网(11.18%)、健康讲座(3.28%)、其他(2.38%)、宣传手册(0.60%)。

3讨论

近些年,我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提高人们的应急与急救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学校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场所,提高学生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培养学生安全与急救技能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8-9]。调查发现,张家口市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91.92%)高于2013年全国居民平均水平(43.53%)[7],也高于南京某大学医学生的平均水平(71.9%)及封竹兵对高职医学生的调查结果(85.95%)[10-11]。张家口市医学生对地震逃离、紧急救助、职业相关劳动法知识与技能相对欠缺。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掌握地震逃离和紧急救助知识,提高求生技能,可以增加逃生的机会,及时自救互救。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普及防震避震知识,进行逃生演练和紧急救助培训。普及职业相关劳动法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父母文化程度、母亲的职业、家庭月均收入、个人月生活费是影响医学生安全与急救素养的主要因素,与翟燕雪等[12-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给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多带孩子观看相关节目及参加相关活动。而社会也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安全与急救素养知识的宣传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生活。调查显示,80%左右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电视广播获取相关知识。社会应该多制作一些简短有趣的宣传片,借助网络、电视、广播等与人们生活比较密切的途径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学校可以将安全与急救教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纳入培养方案,或者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也可以在校园广播节目中加入安全与急救知识普及板块,每天只需几分钟,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与常识。另外,学校也可以多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定期对学生普及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老师和学生一起针对火灾、地震逃离、职业防护、紧急救助等专题开展模拟演练,或者开展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竞赛,督促学生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严丽萍,李洋,唐颖,等.中国城乡居民安全认知能力和急救自救能力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842-845.

[2]杨应成,谭晓东,张顺全,等.湖北地区不同人群急救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6):420-421.

[3]张辉,刘继锋.西安市2006—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104-106.

[4]李伟.西宁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00-102,105.

[5]李淑兰,吴瑛,张克君.医学生突发事件救援急救能力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36-38.

[6]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94-95.

[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R].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

[8]左丽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8):713-714.

[9]何艳,吴宗辉,孙炯,等.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94-1496.

[10]张熳,季莉莉,朱琳,等.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1):126-127.

[11]封竹兵.高职医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12]翟燕雪,刘,陈卓.中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家庭及心理影响因素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36-1839.

[13]陈卓,刘,郭蕾蕾,等.学生及家长安全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学生安全知识水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3-36.

作者:戴明艳 张存辉 忻振慧 葛丽平 亢延飞 王剑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