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已进入发展瓶颈期———既有发展的新机遇,更有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实现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社会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双赢,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办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民办教育写入《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对民办学校扶持力度,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相对公办艺术教育而言,民办艺术教育增加了艺术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在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不足、丰富艺术教育供给方式、扩大艺术教育规模、弥补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短缺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文化产品和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日趋旺盛,因此,探索并建构全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教育体系已成为新时期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任务。

一、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机构发展现状

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以来,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据吉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吉林省在册非学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106所,注册在学人数为11.6万人。其中,民办艺术教育机构476所,注册在学人数为4.3万人。目前,吉林省非学历民办艺术教育市场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1.发展态势两极化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消费的快速升温,市场需求不断被激活,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把大量资金用到子女艺术特长教育上。因此,家长们对于艺术教育机构的选择标准也不断提高,一些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教育机构竞争优势逐步凸显,在良性循环中,这些机构正在朝着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一些较小规模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则越来越小,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局面愈演愈烈。

2.机构选址集群化

受商业集群理念影响,艺术教育机构在选址方面大多选择集中在大型商业区、高档写字楼、高档社区等区域。以吉林市为例,重庆路商圈、河南街商圈、解放北路商圈、遵义路商圈等成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必争之地;财富广场、北奇综合楼、新东广场、朝阳大厦、光明大厦等写字楼和各大高档社区都集中了大量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为学员提供多样化、多门类的艺术教育培训项目和一站式教育服务,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3.师资学缘结构多元化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的从业者以在职艺术教师、退休教师和省内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主。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在外省市毕业甚至留学回国的吉林省籍毕业生也纷纷回到原籍,加入到艺术培训教育行业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将艺术教育培训作为毕生事业,专职从事。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多元化避免了艺术教育的“近亲繁殖”,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培训方式多样化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育需求,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大班教学向十人左右的小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方式转变。各培训机构在生源争夺战中各显其能,“VIP课”“大师课”“托管课”“网络课”等新兴教育产品层出不穷,灵活多样,给家长和学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很多艺术教育机构结合节日、假日以及时尚文化元素,开展多元化、多年龄层、参与度高的教学成果展示。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为学员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了氛围,为招生做了充分的宣传。

5.教材和课程设置规范化

民办艺术教育从初期的无体系的教材应用以及课程设置,发展到今天教材品牌化、课程系统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的课程形式。很多学校加盟了某种教材或了某教育品牌,如“艾范儿”“Theone”等。

二、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各行各业纷纷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今天,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1.政府监管效能不足

2010年,《吉林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颁布实施,对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运行、教师、学生、财务、资产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成为吉林省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的总遵循。然而,因其大多为原则性条款,可操作性较差,造成《规定》未能有效实施。因缺乏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民办艺术教育市场引领和导向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市场监管和评价机制、缺乏融资渠道等等问题愈发突出,民办艺术教育市场乱象丛生、恶性竞争大行其道,制约着民办艺术教育的发展。

2.艺术教育偏离初衷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存在一味逐利于“市”,忽视教育的公益性现象。导致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培训机构利用人们的趋利之心,鼓吹自己,在招生上存在虚假宣传。以盈利和考级通过率、比赛名次、升学率等为目的,忽视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使很多学生在经历过这样的学习后,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孩子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制约了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民办艺术教育市场中,很多学校为了留住生源、保住利润,违背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与艺术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解决,将引起全行业的混乱和恶性竞争,扰乱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的基本判断能力。因此,化解艺术教育市场中的潜在危机,让艺术教育遵循文化生产的内在规律,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3.办学理念陈旧落后

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发展相对“粗犷”,且自身存在局限性。制约其发展的核心是办学理念。很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过分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打着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力的旗号,其课程内容缺乏美感,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顾及学生内在素质的积淀和未来发展。很多民办艺术教育机构的招生、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跟风现象,缺乏特色。此外,还存在办学场地狭小、教学设备简陋、安全隐患突出、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都是制约其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文化课市场风生水起,吸引了艺术培训机构争相开设文化课培训班、国学培训班、围棋培训班等等。而对于这些艺术培训机构的“本行”———艺术教育,却鲜有特色,依然延续着多年以来的办学思路,很少有推陈出新的举措和明显的进步。

4.任课教师流动频繁

民办艺术教育机构既非企业单位、更非事业单位,教师社会保障体系自然无从谈起,编制、工龄、五险一金等等保障一概没有。因此,其所聘用的教师一部分是暂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人员,属临时过渡型,他们一边在此供职,一边仍然在考虑其他的出路,精力投入十分有限;一部分教师是由在职教师、退休教师、本地艺术院校在校生等组成的,属按劳取酬型,他们以赚钱为目的,不会把培训机构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且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长期供职,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致使很多培训机构在每年考级、比赛或举办大型活动前都会遇到严重的用人荒。

5.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因缺乏必要的准入标准和监督监管机制,各类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缺乏必要的从业资质。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在吉林省全面实行,“国考”将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未来不论是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上岗。但是教师资格证的标准并不完全适合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的用人标准。艺术教育是专业技能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讲授能力,更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目前有些民办非学历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堪忧,但却有着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为艺术培训机构招生,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对此却缺乏监管,无法衡量民办艺术教育从业者的资质。

三、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1.拓宽民办艺术教育的融资渠道

目前,吉林省大部分民办艺术院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来源是学费收入,这不仅导致经费的严重不足,而且使部分教育机构过于注重收益,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严重影响了民办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吉林省应该加快制定民办艺术教育及相关产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鼓励和放宽社会资本投放艺术教育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民办教育融资机制,并且划拨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艺术教育及相关文化产业;同时为优秀的艺术培训机构提供更为优惠的贴息或降低信贷门槛等金融保障。

2.建构民办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机制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文艺,不只是繁荣流行的、快餐式的大众娱乐,更应该繁荣经典的、高雅的文化。大众娱乐的通俗文化艺术与经典的高雅文化艺术同样是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都不可或缺。诚然,近些年我省艺术教育逐渐有了一定数量的受众群体,但是与众多的人口数量相比还远远不够,而且鉴赏能力普遍不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吉林省艺术教育的水平与品位,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大众逐步提高对文化艺术作品的鉴别力和鉴赏力,引领大众转换观念、返本归源、从艺术教育中享受“美”的情操陶冶。

3.打造吉林省艺术教育品牌特色

吉林省地方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掘出地方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机构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不能盲目跟风,一定不能把本该极富特色的艺术教育搞得毫无特色可言。放眼全国,不论是著名高校还是重点初高中,都在寻找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放弃了博士点、硕士点,关闭了招生和就业困难的专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教育不能搞大而全,要想在众多的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市场中保持发展态势,一定要坚持特色,要把吉林省地方特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在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引导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

4.积极争取和选聘优质教师资源

民办艺术培训的未来发展除了硬件上的更新以及思维上的创新,尤为重要的是要拥有稳定、积极、高素质的教师梯队。很多艺术培训机构招不到优秀的师资,而很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基于这种情况,高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模式,即:学生在读期间,学校按照艺术培训机构的用人条件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并且安排去用人单位进行一定学时的实习,在毕业前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把入职前培训等多重环节在大学期间解决。另外,艺术培训机构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育方法培训以及考核,对不达标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5.完善教师准入和考评机制

从民办艺术培训教师准入规范制度出发,推行民办非学历艺术培训教师的资格证认定制度,考核通过方可上岗;定期对其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认证,建立教师动态评估评价体系。同时,对各个艺术教育机构进行教学突击检查,并面向社会公布,培养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能进能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符露.我国民办文化艺术培训体制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袁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项海虹.公益与营利———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邓兰,吴跃芳.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现状及规范化管理构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3).

作者:聂卓 王琳 单位:北华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