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探寻(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艺术教育探寻(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艺术教育探寻(6篇)

第一篇:高校艺术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科技的日益进步,现如今的教学管理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于高等艺术院校来说,研究艺术教育教学,创新更改教学管理的模式成为院校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

艺术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校

近年来,艺术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来自各省各地的学生聚在一起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在提升学生的水平之前,应该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精神,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不搞特殊,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合作都有着很好的基础作用。只有形成良好的素质,同专业的同学在课后练习时才能更好地互相帮助和沟通,有利于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会认真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认真对待对作业,深思老师说的话,老师的教学成果也就能有好的展现。因此,学前的素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常艺术生的思维比较开放,不会太拘谨。上课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一些外向、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快速地学习技巧,还可以进行合奏来带动学习情绪,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也更容易配合。随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知道问题所在,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正,以免出现问题积压而影响以后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展工作。也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思想来获得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并进行艺术创作,开创新的教育研究项目。

艺术生大多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多开展表演活动,为他们创造平台,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带的舞台感染力呈现给观众。也有一些学生是比较腼腆、内向的,他们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利用这种教育方式锻炼他们,减少其紧张感,激发他们内心的表现欲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与同学一同进行汇演,并一同观看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艺术教育在通过实践教学课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观摩其他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学习怎样完成乐曲讲述,如学习了解每首曲子的作者、创作时期、背景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创作者的风格和生活的特点,也就更容易融入曲子中,从而把乐曲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展现每首曲子的独特魅力。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知识传授,不是死板的知识输入,而是每一样都具有生命的音符跳跃,会随着演奏者的情绪、身体灵活度进行改变,所以老师要在课后留给学生的练习中加入与他们近期学习知识相匹配的基础练习;注重基础音阶的练习,只有有坚实有力的基础作为后盾,才会更快提高演奏水平。艺术教育具有灵活性,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风格、掌握的能力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风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实现快速提升,利于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高校的艺术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具有属于学校的独特风格和特色。在每学期开展不同的任务演出活动,让学生在演出活动中实现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双重提升,而且这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在今后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是宝贵的经验。对于学校来说,则是为学校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展积累了经验,多方面的尝试也可以知道哪些方案适合院校的教学。道一先生认为,现代学术的建设和发展,对实用型和应用型的期待很高,重点的一个方面就是发展的交叉。艺术学本身的建设是有待完善的,在交叉学科的横向发展道路上也是显得困难重重,所以整体规划、有序地进行建设科学是必要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多种乐器,更好地了解音乐的魅力所在,学习音乐不是乏味、死板地完成作业,更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要真正体会艺术的魅力,对艺术充满兴趣、热爱,要渴望了解音乐而学习音乐。这样才能够在今后持之以恒、越走越远。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也许学生会感到困惑、吃力,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困难技巧课,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让难点不再是难点,不再只是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艺术是极为本性的东西,表达情感需要的是激情和愉悦,技巧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在学习艺术的时候,不是指手画脚瞎命令,而是要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育教学方面,在课后、课余时间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们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对近期学习的感悟,说出自己学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让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以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往往是向成功迈进的标志,但这并不是盲目跟风,而要做一个真正懂得聆听的人。在近几年来,学习艺术的学生普遍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自信、不理解他人的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通常会成为他们专业学习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可以开展早功,通过最普通、最简单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刻苦精神,每天早晨的报到可以提升学生的意志力,改变他们的自由散漫的状态,而且还可以在早功的过程中练习专业的基本功,巩固基础,在学习方面也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平时的交往过程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言行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老师上课的态度要认真,老师对待问题的专一性能够让学生明白要认真对待问题,不能只是看问题的表面,要学会分析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会认真对待艺术专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高校的艺术教育,一直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学生,带领他们到达新的高度。在研究教育的同时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点,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供一定的平台条件,让他们有更多实战经验;根据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的教学亮点与特色,并在院校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到各个高校的课堂,这样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对学生们今后学习艺术的态度和未来发展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常弘 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艺术文献研究的机遇与挑战[A].全国艺术学研究生教育暨张道一先生八十诞辰学术研讨会讲话[C].南京大学,2011:105-108.

[2]罗丹艺术论[M].罗丹,述,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91-92

第二篇:高校艺术教育湘楚文化木雕应用

摘要:

本文讨论的艺术教育是相对于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来说的,是在美育层面上,以桃源木雕这种特定民间艺术形式为对象,通过审美的、文化的分析,指出任何一种艺术,本质上都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深刻内容,是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综合反映。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转型的当下,要结合当地特有的艺术资源和民间艺术形式,立足本土资源,大力发展艺术教育,加强学生民族文化教育、人格教育、修养教育等,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人生动力,为他们的人生和未来进行必要的精神关怀。

关键词:

桃源木雕;善德文化;艺术教育

高等艺术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通识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是以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为目的,以满足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识艺术教育是指把艺术作为一种手段,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的艺术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两种艺术教育由于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根本性的区别。但就教育的根本目标来说,他们都是为了“成人”的教育。也就是说,不管是专业艺术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共同的一条是首先要培养一个合格的“人”,然后才是一个专门的“人才”。因此,本文讨论的艺术教育是相对于综合人文素质教育来说的,是在美育层面上,以桃源木雕这种特定民间艺术形式为对象,通过审美的、文化的分析,指出任何一种艺术本质上都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深刻内容,是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综合反映。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转型的当下,要结合当地特有的艺术资源和民间艺术形式,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人生动力,为他们的人生和未来进行必要的精神关怀。

1桃源木雕独特的艺术性

湖南木雕在具备整体风格的同时,又具有特色鲜明的湘楚文化色彩。特点突出的地域性又呈现出自由多变的特点,无一例外与湖南文化紧密结合,表现出较强的独创性和人文情怀。桃源木雕作为常德地区特有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1注重神韵,手法简约

得益于湘楚文化中浪漫元素的影响,相较于中国“四大名雕”①的雕刻技法而言,桃源木雕更加侧重于通过造型夸张的人物刻画和简洁生动的刀法运用来完成作品的塑造。以雕花洗脸架为例,该作品以双龙戏珠和刘海戏金蟾为主题,虽然历经200年风霜之冲刷,但是整体神韵的把握却表现出简而不凡、粗而不糙的特点。整件作品在基座、镜托和巾架等部分都通过高浮雕装饰的技法,体现出作品自然、天成的风格。桃源木雕的这种简约浑厚、详略得当的造型风格深受楚文化浪漫神韵的影响。

1.2以线造型、形式朴素

桃源木雕继承了我国民族艺术中“以线造型”的传统表现形式,以浮雕和镂空雕技法为主,配合以圆雕技法来展现形式朴素的作品。在岳麓书院、永州文庙等建筑或者雕花洗脸架等家具的技法运用上,均是以线造型并且形式朴素。桃源木雕在作品的表现技法中更加注重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的线刻技艺,很少追求人物、花鸟的逼真与写实。相反,桃源木雕在选择人物、花鸟、动物进行构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其简洁洗练的朴素形式感,更加偏爱将各种元素自由、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不受限于各自的比例而呆板排布。

1.3应物构形、寓意丰满

花床、花架、洗脸架或飞檐梁柱都是以实用功能为主,其艺术装饰性原为附属功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用功能渐次丧失,而木雕的艺术价值逐渐以主体的形式凸显出来,具有了全新的意义。相对于其他木雕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桃源木雕通过建筑装饰、家具、工艺品等木雕载体,体现出了其自身选材的考究和构思巧妙。桃源木雕在满足家具的一般性功能之后,成为民间用以表达理想的艺术形式,人们在上面刻画人物故事、美丽传说等以达到祈福纳吉、寄托厚望的目的,是一种承载希望、美化生活的艺术形式。这样一来,木雕的装饰形态进一步拓展和充实了器物的形象和内涵,使其超越了实用功能而强化了其表述功能,在手法上不再苛求于具体物象细节,而表现出自由洒脱的艺术特征。

2桃源木雕与善德文化的相互联系

善德文化起源于尧舜时代,当时正处在澧县城头山城市文明开始走向衰微的石家河文化时期。苗族部落首领善卷,为实现由尚武向尚文的德治转化,选择枉山作为自己躬耕扬德理想实践的基地,开创了积极向上的德治隐逸文化、合乎实际的德育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和善德文化的广阔前景。桃源木雕是宫廷写实精神与民间拙朴写意精神的结合。史料记载: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三子朱?枢封王于常德府。朱?枢为了修建规模宏大的荣王府,从京城调集大批能工巧匠来到常德府,在能工巧匠中有大批量的宫廷木雕艺人,他们技艺精湛很快就将宫廷木雕在常德推广。此后,明末李自成兵败归隐夹山寺,他所率的将士及工匠也随之来到常德。明朝前后两次大规模的宫廷匠人迁来常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宫廷技艺与地方手艺的相互融合。在彼此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桃源木雕集精美细致和粗犷质朴完美结合的特有风格。更重要的是桃源木雕在审美功能上,把皇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精神与民间的审美嗜好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桃源木雕在文化精神上,超越了普通的民间工艺审美形式,成为当地人民表达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样一来,它在内容上必然钟情于表现善德文化。于是桃源木雕工艺与善德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常德地区民间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

2.1木雕文化的人文地域影响

在传统农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周边环境的优劣。湖南省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所以长期以来湘楚大地农业生产发达,百姓生活富足、家藏富足。很多家庭在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便开始大兴土木,他们建设了很多风格独特、设计精美的建筑精品。在建筑与家具的发展过程中,众多的木雕艺术作品开始被社会接受并持续发展。在这些湖南木雕作品中,以桃源木雕为代表的湘楚木雕集中体现了浓烈的湖湘风土和高超的桃源木雕技艺。湖南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域的中心地带,数千年来受楚文化的影响颇深。楚文化极大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而且吸收了大量优秀的蛮夷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沉淀,幻化成了浑厚的、具有楚文化特点的湘楚文化。桃源木雕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深刻的湘楚文化内涵,借助湖南地区特有地域条件下产出的优质木材为载体,通过木雕匠人心灵手巧、技法独到的雕刻技艺,形成了生动形象、风格迥异的桃源木雕。桃源木雕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并在其作品中将楚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木雕艺术是人类心灵与优质木材的完美结合,也是人类灵魂与自然物态的结晶。木雕艺术品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者完美结合,体现着“道法自然”与“天工开物”的集美寓意。

2.2木雕艺术中体现出的善德文化

“上善若水,君子以厚德载物。”[1]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善德文化以善卷为代表人物,传说善卷常年居住于常德枉山,也就是现在的德山。“善德文化”主张以“善”“德”为核心来陶冶和磨砺人的精神品格。善卷提倡的善德文化在远古受到了各个时期君主的赞赏和青睐。尧仰慕善卷的德行与品质拜他为师,舜欣赏善卷的品德与才能进而聘请他治理天下,大禹在治水途中也数次前往善卷的住处求教。伴随着善德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善卷与尧、舜、禹三位先贤君主的传说也流传至今。尧、舜、禹三位先贤帝王在四方征伐的过程中也将具有善德文化的思想向外推广,同时也促成了善德文化的快速发展。“德最早就是一种神灵附体的那种状态”,[2]原本初义作为原始先民最为推崇的图腾开始被赋予生命的形式,原始先民认为图腾是生命的起源,生命是图腾的表现形式。湖南木雕在发展初期就是先民对于图腾的崇拜,也是图腾在先民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建国以来,湖南地区先后出土了多种木雕残迹,木雕主要装饰在各类载体中,如牌楼、藻井、门窗、神龛以及各种具有实用功能的家具中。它们历经将近千百年岁月洗礼,从木雕作品的用料、形式都可以看出其恒久不变的艺术魅力。以桃源木雕为代表的湖南传统木雕,既是以善德文化为核心的民俗文化的承传者,又是善德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的助推者。木雕作品在体现时代信仰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手工匠人对社会、自然、生活的理解。选材方面,桃源木雕主要选取材质结实、纹理细密的樟木;构图方面,桃源木雕以对称均衡、自然朴素的原则来实施;表现方面,木雕借鉴山水国画的表现形式将自然环境和人物山水相互结合。桃源木雕中较为突出的善德文化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善德文化中的“善”和“德”在木雕器具的处理手法上借助外圆内方的形式,在外形内涵中体现着自然哲学的思想。

3桃源木雕中的善德文化对艺术教育的启示

3.1艺术教育要立足本土资源

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校相较于其他社会组织而言,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培训资源。植根于本土资源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高等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植根于湘楚本土文化中的桃源木雕,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最佳选择。本文认为,艺术教育需要在湘楚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建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艺术教育理念。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投入桃源木雕元素将能极大地促进美术发展与民族文化的繁荣。高等艺术教育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后将不断提升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将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有利于地域特色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2艺术教育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艺术教育需要对民族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系统的梳理。桃源木雕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在艺术教育中帮助高校学生获取艺术欣赏的经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艺术教育将有助于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历史情感得到积淀和升华。融入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过程也是高校学生对民族本土文化的延伸过程,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也将有利于高校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水平。本文认为,在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熏陶,不仅能够推动艺术教育以及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而且更能够强化高校学生对于民族文化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对艺术的爱,必定是对真、善、美的爱,必定是一种终极的和纯粹的爱。”[3]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并没有实现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学生民族文化内涵的教学目的,高校大学生更热衷于对艺术技能的提升。“民族文化在民族内部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4]湘楚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为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具备实践性质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高校学生自身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包含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学生的气质、情感需要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中不断修炼、不断提升。举止得体、内心高雅的高校学生更容易在艺术教育中激发民族情感和创作灵感,从而提升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3.3艺术教育要加强教育功能引导

艺术教育是秉承提升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宗旨,借助艺术媒介的双向作用,从而实现文化传授和技能培训的过程。高校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技能培育和其他功能的双重引导,主要是强化艺术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人格教育、修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的功能是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分析以及评价,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进而达到多层次地提高高校学生品德、智力、体能、情怀的目标。因此,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授技能,应当看到其教育目标中深层次的多种功能。所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多种教育功能的引导才是应有之义,并且多种功能的引导显得更加重要。正如张同道教授所言:“艺术教育是人类灵魂泯灭后人类精神生存的唯一载体。”在现代社会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以桃源木雕为例,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高校学生学会认识木雕的技法美,而且还能够让高校学生领悟到善德文化的精髓,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创造美。艺术教育中对于桃源木雕的鉴赏过程本身就是寓教于乐、赏心悦目、心手相通的领悟过程。欣赏木雕作品不仅能促使高校学生提高艺术认识、感受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在欣赏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开展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在艺术教育的多种功能引导下,完善高校学生的国家情怀和高尚品格。所以,融合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同于抽象的理论讲述和古板的只是传授技艺的教育,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道德品质的自我领悟过程。

4结语

具有善德文化精髓的桃源木雕较好地体现了湘楚文化的价值,更表现出了民间木雕匠人的创造性和文化自身的兼容性,这让我们艺术工作者在艺术教育方面得到了一些启示。艺术教育应该立足本土资源,让优秀的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地方特有的民间艺术更能在艺术教育中起到民族文化教育作用。艺术教育不能只重视技能教育,更应从人格、修养、道德等方面加以教育。

作者:吴丹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注释:

①四大名雕:浙江东阳雕、福建雕、安徽雕、山西雕。

参考文献:

[1]老子.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

[2]李泽厚.浮生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第228页.

[3]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9.

[4]张文勋.民族文化学论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15.

[5]谭均平.木雕工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6]李飞.中国传统木雕艺术鉴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7]龚明伟.中国木雕品鉴[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8]龚明伟.东阳木雕[M].浙江:浙江摄影,2008.

[9]王笃芳.中国民间木雕技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0]刘范弟.善卷、蚩尤与武陵——上古时期一段佚史的破解[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87.

[11]李焘(清).善卷先生祠堂记[A].嘉庆常德府志(山川考三:卷六)[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66.

[12]梁颂成.善德文化的发生与传承[J].武陵学刊,2010(2):1-5.

[13]佘丹清.善卷善德文化的现代价值论[J].武陵学刊,2010(3):14-17.

第三篇: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探讨

摘要:

通过调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如今的状态,并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本文将从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能力培养、师资力量建设四个角度,全方面地探究如何实现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创新途径

0前言

因为艺术设计教育具有学术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与此同时,艺术设计教育与当前社会的生产已密切相关,艺术设计行业在社会中的价值地位也在逐渐提升。在当今社会中,培养人才的方式越来越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种类也是很多,加之如今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些因素都使艺术设计教育不得不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谋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变得十分重要。

1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1学生现状

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之所以选择艺术专业是因为文化基础薄弱,想通过学艺术这条路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并非因为爱好而选择艺术这条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不高,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主动性便会逐渐减少,最后甚至厌恶该艺术专业,而这样自然没办法设计出有内涵和深度的艺术作品。

1.2教师现状

如今,我国大多数教师未能够与时俱进,其知识体系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仍处在较为陈旧的状态。并且,我国现在的教学模式大多忽略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以及传授知识时没有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单一的教学模式只能带来短期的效果,并不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帮助。

2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应该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而做出改变。艺术设计教育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并且将文、理科类的知识体系相互结合,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知识、对于科技的了解、对于社会的关注、对人文和经济甚至管理方面的掌握等,不是知识培养的内容。而学生应该被培养的能力有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还有最重要的创新能力。所谓的素质培养,无非是培养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身心素质。其中,灵魂与根本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而文化素质教育是最为基础的一个方面,至于专业素质教育则是素质培养的主干,当然,这些教育都得有身心素质教育作为保障。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优良品质以及优秀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传授知识。通过对学生品质以及能力的培养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使他们成为一个兼具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被如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此外,我国的艺术教学体系也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的设计进行补充和发展,并在基础课程中加入新的教学科目,使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各项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现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当下对于艺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专业的教学方式也要因此做出改变。目前,我国使用的艺术设计教学系统与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当代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改革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在推动艺术设计教学变革的时候,各高校应当将素质教育视作宗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握资源,努力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能人,实现教学改革,达到教学目的。

3.1加强基础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要符合当下时代的特点,教学内容也应当有本专业的特色,切忌片面与模式化。在进行基础教学时,要着重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设计与造型能力的训练。让教学内容更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建立更完善的艺术设计教育系统。

3.2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对实践不够重视,制定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以及设备都比较简单,不够开放,所以艺术设计的教育与实际并不贴切。若学生没有了解与拓展市场的想法,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创造,使得艺术设计的学生无法符合市场的要求。并且,教育过程中多进行实践有助于教学模式的革新和教学系统的改良,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和汲取新知识,并传授给学生。为了清楚怎样充实课堂内容,了解市场对艺术设计者的需求,制定能够培育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工作室作为学生的另一个课堂,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到国内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设计观念。如此,学生就能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活跃学术交流的氛围。这一工作室能够将教育、科研与企业联合在一起,让教育更符合当下的要求。

3.3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校与老师要同时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创造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激发自身潜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和具有创造性,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4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校应当给学生做一个具体的专业讲解,让他们对自身专业有所了解,明白该专业的特色,从而激发他们对该专业的兴趣。各个班级都应当配备一名能够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专业、专业知识结构和各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指导他们选课、选方向和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达到知识、技能、品德的共同进步。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高校要以各教师的年纪、学历和经验等为依据设置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增加教师的学术知识,提升教育及管理能力。组织教学观摩,高校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进行教学观摩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经验。在进行教学观摩的同时,教师可以就语言表达、教授形式、PPT的制作等进行讨论,同时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促进教育的进步。建立教学团队,主干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核心,是本专业发展的支柱。因此,应当让经验丰富的精英教师来领导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关注教师的阶级分配,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育。让经验丰富的教学组长组织讨论课程的前进方向、授课模式和知识系统,建设一个关注专业长久发展,又脚踏实地的教学团队,强化团队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4结语

课程体系的改变必须紧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教师则必须要结合社会现状对教学手段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培养具有思维性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为目标,逐步调整设计教育的模式,使其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作者:丁阳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妍.探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J].大舞台,2015(08).

[2]陈高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第四篇:高校艺术教育传统工艺发展

摘要:

毋庸置疑,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推进,诸多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凭借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是不二选择。该文分析了当下国内传统工艺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发展传统工艺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传统工艺;继承;发展;路径

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特有标志,充分映射了民族群体的生活百态,更是国家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命脉所在。然而,现代化的迅速推进使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呈现濒危的困境。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势在必行,尤其是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及场所资源充分挖掘和发展传统工艺,为传统工艺发展、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一、明晰传统工艺既有发展状况

第一,宣传和研发力度有待加大。由于传播内容和方式的限制,以往单一化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诸如网络媒体和相关部门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宣传推广极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被湮没,难以有效吸引新生代人群的注意。当然,也有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投身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开发,但是由于软硬件设备设施、专业知识和对应物力、人力资源的匮乏,不能真正完成对传统工艺的整理、保存和创新开发,研发力量相对薄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第二,工艺传承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优质人才断层状况突出。不少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往往专于技术,而在知识面的拓展上颇为局限,尤其是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的认知较为单一,多数停留在以往的审美标准层面上,继承人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亟待提升。再加之一些熟练掌握精湛传统工艺技艺的民间传承人由于生活压力而被迫转行的情况不时发生,很多年轻人对传统工艺接触不多,缺乏见解和经验,更是不愿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长此以往,制约了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二、探索高校艺术教育促进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有效路径

当前国家倡导创新发展,高校教育理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传统工艺的发展应当更好地借助高校教育力量,合理革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真正为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增添活力。尽管当下借助高校艺术教育这一平台传承与发展传统工艺有所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创新素质人才教育与相关设备设施资源上多做准备。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上与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相契合,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是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相对理想的平台。

1.运用高校既有资源强化传统工艺传承平台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拥有诸多资源,运用多样手段和方式传承传统工艺可以让广大学生更充分地接触与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如,通过鼓励学生加入传统工艺相关艺术团体与工作室,进一步创设对应的艺术活动,真正将传统工艺文化引入校园艺术教育。尤其是运用相关艺术课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依据地囊括当地传统工艺文化知识和学校育人的发展态势,继而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工艺教育课程。通过高校课程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工艺的了解程度。高校艺术教育尤其要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对于传统工艺技艺的认知路径,从而构建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2.设立相关科研项目,着力创新开发

科研项目的设立可以侧重对传统工艺对应资料的挖掘、整理与保存工作。与此同时,开展社会实践与传统工艺文化传承讲座是直接路径,设立有关实践的调研项目,能够切实帮助学生深入民间或企业工艺作坊,真切体会到传统工艺生产流程和现状,有效激发高校学生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上的思考,并且适当结合创新创业发展项目培养学生在传统工艺技艺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的发展,高等院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当依循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机结合校企合作和项目教学等多样的实践型教学模式,继而将传统工艺教育纳入相关实践教育体系,充分培养学生在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上的整合与创新能力。

3.引进传承人作坊、工作室

为了确保传统工艺后继有人,高校可以有选择性地邀请传统工艺传承者在校园设立作坊或者工作室,将传统工艺传承者的培养与学生创作学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生产环节、设计环节的一体化。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传统技艺离不开创新型技术人才的作用,高校艺术教育将传统工艺纳入课程教育,一方面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有益于培养高素质接班人才,高校也能够获得特色化创新成果。

结语

传统工艺在新经济时代和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亟待革新自身的封闭性。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工艺过程中注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这一新鲜力量,一方面强化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汇集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传统工艺的市场发展及其人文、科技价值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蓓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伟.让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论高校艺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民族艺术研究,2011(4).

[2]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人民出版社,2007.

[3]巩珊珊.开设陕西民间艺术课程促使地方特色融入高校艺术教育发展.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6).

第五篇:高校艺术教育问题和对策

【内容摘要】

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阐述了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成效的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对策

高校艺术教育是高等院校开展的以艺术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艺术实践教学和美育活动,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艺术修养,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完整的人”。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内容之一,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开设了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众多学者对高校艺术教育进行了研究,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教育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应予以重视。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政策依据

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保障高校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政策。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是专门针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1996年7月,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并开展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试点工作。199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应选修一定学时的人文学科课程,其中包括艺术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2年,教育部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至2010年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并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类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视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艺术课教学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争经过3至5年时间,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课程。”另外,高等学校要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或艺术教育领导小组。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这些文件为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亟须具有艺术修养的人才做支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有所作为。第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手段。高校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艺术教育是其发挥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高校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要与所在区域进行频繁的交流互动。区域的艺术文化精品应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形式在高校普及。同时,高校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也要走出校园,主动融入区域文化建设,并在当地艺术文化氛围中汲取精华,丰富高校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第四,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高校艺术教育能够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艺术,进一步扩大视野。第五,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悠扬的音乐、造型独特的雕塑、意蕴丰富的画作对大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大学生对高雅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兴趣是其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

因为受到商业经济的功利主义影响,部分高校存在学科本位主义、就业至上主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艺术教育的缺失。教师和学生比较忽视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无用”。对高校而言,其工作重心更多放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学生的招生和就业上。而官僚体制下的功利主义,使得一些高校领导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导致艺术教育工作临时化、随意化的短期行为成为常态。

(二)投入不到位

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艺术教育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并且缺乏开展艺术教育的设施设备,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

(三)师资匮乏

部分高校缺少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效果。一些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方面,以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形成了以教师专业特长设课、以教师兴趣爱好设课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模式,其结果会造成高校艺术教育视野的片面化,不利于实现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成效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内,保证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捐资支持艺术教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财政补贴,落实激励措施,以此提高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积极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师资、教学场地及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例如,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培训、开展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高校应加快建设艺术教育精品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借鉴“互联网+”的分享理念,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和受众群体,提升艺术教育成效。

(二)教育部门应加强督导

教育部门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督导、评估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成效。教育督导部门应表彰和奖励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艺术教育开展效果较好的高校,进行表扬和经验推广,形成各校之间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对履行艺术教育责任不到位、落实情况不理想的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批评教育后不加以改正的单位,按照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教育部门要加大督导力度,并对整改情况跟踪检查,确保高校认真开展艺术教育工作。

(三)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

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同时,高校应结合地区特色文化和艺术形式,开设具有地区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另外,可以增加人文类课程,如文艺思潮、社会文化现象、美学、艺术心理学等,辅助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以此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鼓励其独立思考,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

(四)加强社会单位的广泛参与

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考查应届生的专业能力,还会注重其综合素养,如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这些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开展效果较好的高校,其毕业生更加具有就业优势。因此,用人单位提高具有艺术素养的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艺术教育形成就业需求导向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结语

为促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长足发展,教育部门应加强投入和督导力度。高校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一批艺术教育精品课程,并进一步创新课程形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培养既有艺术修养,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赵辰光 廉晨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B018)

参考文献:

[1]鞠向玲,贺秀梅.艺术教育离我们有多远?——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价值探讨[J].艺术教育,2012(8).

[2]贾韬.论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功能[J].江苏高教,2015(2).

[3]赵小梅.高校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0(2).

[4]王建平.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探索,2010(1).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艺术教育作用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其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培养,值得整个社会关注。艺术教育是具有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渗透性和典型性等特点的教育活动,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艺术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模式的创新、渠道的拓宽、内涵的丰富等方面。艺术教育可以发挥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是其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其中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含了较大的学科容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其课程的合理进行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师生的爱国意识及政治觉悟。各种教育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其中,艺术教育对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含道德修养、心理生理、文化修养、人文情怀、专业素养、技艺技能等方面。其中,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技能,在每个人的成才过程中都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奉献、回报社会能力的前提,是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素质。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教育阵地,综合素质教育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引起高校及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当下,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我国教育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平等、普及、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行为,要努力做到去崇高化、去专业化、去精英化,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准,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艺术教育有四点基本特征。第一,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可通过对艺术的批评与探索,实现“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目的,艺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其内容不同于一些艺术院校中的纯技法教学,更不是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艺术教育倡导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和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相关知识的传达与教育应通过倡导性和引导性的方式方法。第二,艺术教育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艺术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艺术理论。艺术教育可通过作品欣赏、作品体验、作品创等实践方式进行,要深化这一教育过程,还需借助艺术批评、美学探讨和艺术史学习等方式对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相互促进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三,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有序性、多学科性、综合性特点,脱离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和作品欣赏课程的初级范畴,日益成为融合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第四,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程性和全民性的终身教育,应伴随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贯穿人们成长的全部历程。艺术教育不能只作为学校某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切实肩负起培养人格健全、有创造性、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一长期教育任务。艺术教育必将超越学校教育的阶段,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家庭,成为一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由此不难看出,艺术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更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同时,传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模块相对单一,缺少立体交叉的互动体验,趣味性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相对缺乏趣味性、文化感染力和艺术美感,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而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门类的知识,能在感性教育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极好的补充。艺术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艺术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参与体验课堂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艺术氛围中培养乐观的情绪和性格,对艺术审美有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以有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其次,艺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能力和技能。艺术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脉络,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并在艺术的陶养下端正学习态度。再次,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优秀艺术作品的引领下,学生能感受“江山如此多娇”的盛景,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大气,感受“月是故乡明”的牵绊,从而饱含深情的热爱脚下这片古老土地。最后,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比于传统教育,艺术教育更像是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乐观向前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可借助开展各类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发挥艺术教育作用的措施

当前,在部分高校中,一些非艺术专业学生功利性地看待艺术教育的心态和现象并不少见,对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并不重视。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多数状态下是两门并行的课程,两者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结合和互补。如何积极有效地借助艺术丰富的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育新课题,如果相关教师能做好这一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具有非常大的益处。

(一)向开放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领域开展艺术教育时,教师可积极采取组织、引导、协调、推进的开放式教学,同时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等。这些都需要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更应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如增加舞台表演、写生创作等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领悟真理,也让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是由高校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承担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的坚强保证和后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练好“三门功”:经典研读功、社会实践功、科学研究功,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可以说,教师的政治立场与人文素养决定了其认知与教学水准的高度。

(三)构建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都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实践的发展,但一些评估标准并不适用于部分教学中的具体实际操作。例如,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如果简单地套用理工科或文科的教学方式或评估模式,容易忽视艺术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建设艺术专业学科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

(四)充分利用、开发、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要充分利用、开发、整合艺术教育资源,让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融合,如邀请艺术界的相关专家走进学校,让学生与艺术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并开展戏剧演出活动和“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锻炼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登台汇报演出、声乐比赛等,把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融入其中。

结语

综上,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受教育阶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高校应用≠国际化视野,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今天的艺术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塑造成人文关怀和理论素养兼备的优秀公民,培养其应具备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这是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领域应深入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作者:程晓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许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J].学理论,2013(2).

[2]陈迪立.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毕迎新.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青年工作论坛(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4]张治银,韦文英.练好“三门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N].人民日报,2017-2-20.

[5]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