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艺术审美心理培养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教育与艺术审美心理培养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艺术教育与艺术审美心理培养探讨

一、生活既是艺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源泉,要重视生活、艺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起点,这样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美,发现到闪光点。也就是说,艺术学习只有与日常生活连接,才能获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让学生对环境和日常事物认真观察、聆听和反思,不断发现其中的变化,才能提高个人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席勒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绝大多数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丰富精神生活的展示,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取决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属性和人的主观意识。老师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媒体、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全面的欣赏作品,而不是单方面的给学生下个死定义,告诉学生什么是美的、什么的丑的。其次,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事物比较和想象的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比较、想象和联想,加深他们的审美印象,在心灵中刻画出美好的感觉,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作品。最后,培养学生欣赏和判断能力。迦迪那曾今说过:“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所以,好的欣赏能力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什么是欣赏呢?欣赏是人们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来赞美一件事物,从而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其中的美。这种对美感的欣赏,可以是来自自然的,也可以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增加欣赏能力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审美判断能力的提高。如果说对美的感受和欣赏,是一种情绪体验,是形象思维相联系的;那么,审美判断,则是在情绪体验的基础上,由形象思维过程进入逻辑思维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老师应该让学生们自行对艺术作品(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的)在一起进行分析“对话”,让学生进行审美判断。把画中所提倡的美与其中隐喻的丑同时作为对象来感受、鉴别,并作出审美的、伦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样的教学无疑是生动的,使得的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有相互尊重,互教互学,让学习的方式更为丰富;而家长则应该重视“聆听”,“听”是一种很好的认同的方式,当一位孩子对你诉说则表示他足够的信任着你,希望你在他未来的道路给予良好的建议。兴趣是天生的教师,各种不同的选择都会造成不同的教育结果。因此作为当代的教师除了把自己满腔的学习热情灌注给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学的有兴趣学的快乐,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心理

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审美的培养是源自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审美趣味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在艺术教育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一个普遍审美能力。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个固有的审美定式,你认为美的,他认为不一定美。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一般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普遍审美。当然这也是在长期的培养当中形成的一种能力。但是当今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我们在教育他们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他们对于自我开发的一种禀赋。艺术是源于一种情感的积累,那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会含有自己的艺术联想,这同样是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我们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尽可能的展现出艺术教育诱人的“趣味”,要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时候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那么他们才有可能会对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形成一种愉悦的审美心理。要让学生们知道好的艺术作品可能让欣赏着得到满足,那么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去接受艺术所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心理,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他们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待艺术的审美态度,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艺术的乐趣中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用乐观、愉悦的态度去重新审视教育的内涵。

作者:桂嵩其 龙恬 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