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造型艺术图形转换运用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汉画像石造型艺术图形转换运用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汉画像石造型艺术图形转换运用探讨

【摘要】汉代画像石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石材为画板,话说天地,形成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代表。汉画像石题材、内容极其丰富,按照汉画像石内容的本来意义进行分类,是一个对汉代历史和汉代艺术的认识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汉代石艺术元素的视觉艺术转型,试图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的背景研究,了解汉代画像石的起源,分析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研究其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表现手法,并学以致用在实践项目中。这些作为储备以支撑实践项目的理论和创作。本文对汉代画像石中的神仙造型进行挖掘梳理并分类举例展开分析,探讨其意义精髓。通过研究图形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再设计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并进行产品设计的探索,尝试将祥瑞图形再设计,结合现代插画艺术表现方式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艺术风格;插画设计

文化发展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温度计。对于汉代艺术中的汉代画像石的地位,前人已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对石材的分布和艺术特征进行了充分地讨论。目前,相关的插画图形设计面临着一系列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挑战。2019年夏天,笔者有幸参与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设计考古》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向各个专家的理论课学习和后期的田野调研,学习到很多汉画像石艺术文化,并且对中国的优秀历史和文化在新形势下使用有了新的认识。

一、特殊的历史背景

汉代堪称是中国古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汉代建国初期,实行以“重农业为基础”的政策,社会各方面逐步得到恢复,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经济逐渐复苏,巩固了政治统治。汉武帝当朝后,开丝路先河,抵御外侵,拓展国土,成就了“汉武盛世”。这个时候的中国艺术也已经有了相当的气度、浪漫与豪放的色彩和风格。由于当时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孝”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社会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葬礼氛围。汉代大量画像石的出现,与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俗密切相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所以汉代时,人们多以诵读《孝经》为“孝”,如图1,同时认为,只要是对亲人进行厚葬就是“孝”。“崇饬丧纪以言孝”,对已故先人的丧事,讲就奢侈华丽,大肆操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一个“孝”名而已。社会上盛行的“厚葬为德,薄葬为鄙”的意识形态观念对促进汉代石器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习俗

自古以来,“忠、孝、仁、义”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优良品德的基础,古时评价一个人的德行也是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的。“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在汉代,不仅帝王根据这些品质选择和任命官员,而且平民也很注重孝道。在“厚葬重孝”的思想观念影响下,汉代画像石艺术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二)丧葬制度的影响

汉代画像石主要用于墓室的装饰。由于上层统治阶级奉行厚葬之风,加之当时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封建贵族和富豪逐渐增多,厚葬重孝之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汉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带,并逐步分散。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二年,他就着手为自己建造一座陵墓。在皇帝的影响下,各诸侯官员,贵族地主,富商豪门纷纷效仿,为自己或亲人建造陵墓。王符曾在《潜夫论•浮移篇》中说,京城的王公贵族,县官富豪等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养,死了以后却推崇厚葬。他们用金缕裹身,玉匣装殓,梓树楠木,良田变坟墓,珍宝车马陪葬……在轻养厚葬的社会氛围中,画像石也随之大量出现。这些画像石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随葬品,使殡葬物品的内容范围得以扩展和扩大。作为轻养厚葬的葬俗的产物,画像石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得以蓬勃发展。

(三)楚汉浪漫主义影响

汉代统治者接受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恢复生产休养生息的政策得到落实,刑罚得到缓解,人民的心态可以得到安慰,人民可以摆脱沉重的税收和劳役。从而有可能追求文化艺术创作。同时,汉代文化在楚汉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其艺术作品内容深邃而大气,彰显了汉代文化丰富的审美理念和广泛的艺术内容。

二、汉代画像石艺术风格

汉代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形式。它以石头为材,雕刻画像,用于墓室祠堂等装饰。在艺术风格上,既有战国时期的古朴,又开魏晋艺术之先,堪称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汉代画像石的艺术主要以平面浅浮雕,阳线刻和阴线刻等三方面为主。画像石看上去很有“大写意”之意。有些画像石,色彩较为夸张,显示出浪漫主义之情趣;有的画像石上的图有剪影之效果,大块面、简洁的艺术线条的图像,突出了画面整体感。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图像的主题内容,还能给人以韵味之感,如图2。

(一)汉代画像石采用的工艺技术

在对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进行研究后,可以把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分为“阴刻”和“阳刻”两大类。阴刻包括糙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以及平面阴线刻;阳刻包括弧面浅浮雕、平面浅浮雕、分层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

1.糙面阴线刻主要在西汉时代运用,石面较为粗糙,不打磨,五香轮廓内外雕刻密集的线条作底,其方向随着物像的变化而变化。

2.凹面阴刻线也是在西汉时期运用广泛,石面较粗糙,物像轮廓凹入并打磨平整,以线条勾勒细部,物像轮廓外刻錾纹。这种雕刻技法流行于新莽时期。

3.平面阴刻线开始于东汉时期,石面磨制平滑,在光滑的石面上用阴线刻出图像,线条细如发丝,其特点如以刀代笔的绘画。

4.弧面浅浮雕属于阳雕,出现在东汉时期,这种雕刻技法被滕固先生定义为“拟浮雕的”雕刻方法,它是将物像轮廓线外减地,使物像高于地物像轮廓外剔除平地后,物像做弧面的凸起。

5.分层浅浮雕也属于阳雕,出现在东汉时期,是以将石面磨平,物像呈平面凸起,根据物像的前后关系,形成多个层次,物像的细部用线条加以表现。

6.高浮雕亦属阳雕,在东汉时期被运用,剔地较深,物像凸起很高,在透视的基础上将物像压缩,高浮雕是介乎圆雕与绘画二者之间的艺术形式。7.圆雕具有三维实体空间,适于全方位、多角度欣赏的立体雕塑。汉画像石陵墓前的石雕、墓葬中柱础等,都是圆雕的方法进行表现,亦属阳雕起于东汉时期。

(二)汉代画像石的表现手法

汉代画像石的表现手法与石材的特征密切相关。在手法方面,主要用线条来造型,采用平面化的处理而抽象地表现。在形式上,它与点、线和面的组合是分不开的,它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层次的变化。在构图方面,它坚持平面造型的规则特征,并使用“移动视点”以突出画像的整体效果。在汉画像石中,“点”的技法耐人寻味,它犹如丝带,让画面活了起来;而“线”的演变更有出神入化之感;“面”的运用也毫不逊色,不论是凸面、凹面,还是由点而成的面、由线排列的面,或是图案填出的面等等,多种技法的联合运用,使画像的表现力大为增强。线以造型,点以贯通,面出画面整体,点、线、面的巧妙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其表现能力。

三、汉代画像石中的祥瑞造型

汉代的天界仙境泛指宇宙和仙山。再汉代画像石上,人们通过刻画日月星辰、天神、祥瑞异兽等象征性画面表现整个宇宙间;以一些固定的图案元素,如三峰山、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等象征神仙世界。模拟的宇宙空间和幻化的仙界,反映了汉代人对宇宙和生命的认知程度,也包含了长生不老的神仙观念,期待进入天界仙境,期待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一)汉代画像石中的祥瑞造型的种类及意义

神仙思想是古代巫术、宗教、神话、礼俗、哲学、文艺等许多精神文化现象的核心。我国神仙思想起于战国时期,在秦汉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到了西汉初期,政治格局逐渐稳定,原来的神仙思想也进一步融合、丰富、发展,对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相信通过修炼后能够成仙的思想也快速盛行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墓葬文化中画像石艺术形式的发展。从题材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神界、仙界、人界、鬼魂界,也就是天上世界、昆仑世界、现实世界和地下世界。古人畏惧鬼魂,崇拜神仙,并在死后期望自己灵魂不灭想法的指引下,以象征性的绘画内容来表现自己对生前遥不可及的仙界生活的憧憬,这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极大地丰富了画像石艺术的题材和创作形式。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神仙,大多是显示远古始祖的题材和形象,其中以女娲、伏羲、西王母、东王公出现的次数较多。是因为,中国自古就有祖宗崇拜之说,认为祖先神灵具有保护本族利益、保护器繁荣和兴盛的力量。伏羲和女娲是人类的始祖神,具有繁衍人类、掌管婚姻之神力。伏羲始创八卦、文字,女娲不仅炼石补天,有用泥土塑造人类的本领,而且还是人类最早的媒人,他们当然值得人们尊敬和崇拜。在汉代画像石中,一般吧伏羲和女娲塑造成人首蛇身的形象,往往伏羲手持规、女娲手持矩,蕴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意。在汉代人心中,伏羲和女娲还主管生殖的神灵,汉代画像石中常常会出现伏羲和女娲深情相对,两鳞身交错缠绕的画面,有的画面在缠绕的蛇身下还刻画有小人的形象,以祈愿子孙繁盛。作为仙人世界代表的人物是昆仑山西王母。“西王母”一词,出自《庄子》《山海经》等,因所居昆仑丘(昆仑山),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在汉代画像石中常常可以看见西王母的画像。开明兽也常出现在汉代画像石中,开明兽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的神兽,《山海经•海内西经》道“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兽是昆仑山的守护神,它们具有相当勇猛的性格,身体像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昆仑的和平安宁。

(二)汉代画像石中祥瑞造型图形转换设计运用

笔者通过对汉代画像石雕刻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的学习和梳理,结合汉代画像石中的祥瑞造型元素运用在插画设计中。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可以说是最具有表现意味的,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插画为表现形式的商业信息随处可见,插画设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而现如今很多插画设计受到国外风格影响,一些快餐文化形式充斥于艺术市场,所以,应该重新挖掘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将中国的插画艺术创作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汉代画像石其实也是古代的绘画形式之一,将古代的神仙元素以及汉代画像石的表现手法与现代插画设计相结合,并运用中国风的色彩形式加一整合,发掘和借鉴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作品更具有传播影响力以及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现代艺术精品。

四、总结

汉代画像石不仅能够反映汉代时期的礼制、风俗、宗教意识等社会形态,也是汉代人民生死信仰的集中体现。汉代神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与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汉代人普遍相信“羽化而登仙”的说法,统治阶级更提倡礼孝,“事死如事生”。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种生死信仰和神仙思想的发展是推动汉代画像石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以汉代画像石中的祥瑞为主题,从汉代画像石中的构图、造型、线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语言做以再设计,将古代绘画与现代插画相结合,力求讲汉代画像石中蕴含的艺术语言与现代插画设计融会贯通,从而丰富插画创作的艺术表现,提升文化内涵,将经典文化传承发扬。

作者:马康慧 单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