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艺术对艺术教育的意义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元代艺术对艺术教育的意义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元代艺术对艺术教育的意义探索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代,既因为元是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因为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达 370 余年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民族大统一,加强了民族融合。而通过对艺术史和艺术传世作品的研究分析,可以肯定中华传统文化在元代得到了极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始终在民间占据统治地位。少数民族当政和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变革,让元代的艺术和以往历朝历代都不相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时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世俗文化也开始崛起。元代的艺术家以赵孟頫为代表的汉人文人坚守文化血脉之根,以自身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不但让汉人可以追随先辈的足迹,更是让少数民族也都爱上了中华文化,成就了诸如康里巎巎、贯云石等历史留名的少数民族书法家。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化根基之强大由此可见。正如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赵孟頫开创时代新风

赵孟頫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开创了元代新画风,是一个集前人之大成而又启后世之新风的关键人物,在元代画坛上处于领袖地位,被后人尊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一生经历坎坷,身为宋宗室后裔,被迫入仕元朝,虽官位显赫却无实权,只是元朝统治者用于笼络汉人的,因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又被世人批评为没有气节。赵孟頫在这种矛盾又惘然的苦闷中,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尽情挥洒于画卷之上,潜心书画,大力助学,取得了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赵孟頫在绘画上主张“画贵有古意”和“书画同法”。他主张复古,主张继承唐和五代北宋的优秀技法传统,反对南宋时期画院那种“用笔纤细,傅色浓艳”的风格。他力主书画同法,大胆尝试将书法用笔运用于绘画,融诗、书、画于一炉,形成书法和绘画相结合的“书画”,把笔墨的描写作用和表现作用完美融合起来,从而变革了南宋院体画柔媚纤巧的描绘风格,开创了时代新风。赵孟頫在艺术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者,具有超强的信念和远见。他的绘画理论及实践,引导了元代绘画的发展方向,艺术上的大胆创新开辟了文人画的全盛时代,推进了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

二、“元四家”艺术传承与升华

在赵孟頫之后,元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均受赵孟頫的影响,尤以“元四家”为重。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即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其中黄公望是赵孟頫的弟子,在书画同法上继承了赵孟頫的衣钵。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赵孟頫的复古思想影响了其绘画风格的形成。研究元四家的艺术风格和影响,对于艺术教育的师承、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元四家均为元朝时期修养全面的文人,文人画起于唐、兴于宋、盛于元,赵孟頫是元的起点,元四家则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扬了文人画。他们的艺术有一定的共性:元四家的画皆重笔墨、尚意趣,均采取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题材多为水墨山水,是典型的文人画风格。元四家都强调个性表达,强调作品的自娱性,认为绘画是为了抒发情怀和愉悦自己而做。黄公望曾说:“画不过意思而已。”倪瓒曾说:“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都表达了他们不追求画得像,更追求澄怀味象。另外,因为元代特定的历史时期,儒生地位低下,元四家都有被社会遗弃的失落感。体现在他们的画作之中,弥漫着一种苍凉广袤、退避山林、独善其身的寂寥感和隐逸感。元四家又因各自际遇不完全相同,各具特色。

1. 元四家之冠黄公望。黄公望的山水画给后世的明清画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明清画家董其昌、王原祁、恽南田等均受其影响,董其昌更是将其推崇为元四家之冠。黄公望的代表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有“画中兰亭”之称。黄公望崇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重视对景写生。他常年徜徉于富春山水中,对于这片山水充满热爱,并把自己对山川的爱注入笔端。这种来自大自然的切身感受,和他淡泊宁和的气质,使他的画形成了自然浑成的美。画作体现了黄公望在笔墨运用上的独到之处,淡墨起而墨渐浓,层次分明又浑厚活脱。《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之作,其自我消遣、寄乐于画的理念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此画在传世过程中因故被分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两部分,分别收藏于杭州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 吴镇的“渔父精神”。吴镇擅长写诗,在他的每幅画上都题写诗词,他的一大成就是诗画相连。吴镇的山水画多取材于一水两岸,风格沉郁。后创作了大量渔父图和渔父题材的诗,以渔父来暗喻隐逸的理想生活方式,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情趣愿望:“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吴镇的艺术风格特色非常鲜明:其一是多用湿笔,这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特性;其二是在构图处理上追求奇险;其三是常用婉转遒丽的草书题写画跋。吴镇的用墨法对后世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沈周最得其笔法之妙,清代四王吴恽也都从吴镇的笔法中汲取养分,与自身画法结合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3. 平淡天真属倪瓒。倪瓒清高孤傲,洁身自好,自幼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家中藏书万卷,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倪瓒对这些名作潜心临摹,博采众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倪瓒的一生跌宕起伏,结合他本人的人生观和审美理想,形成了高度简练、幽淡天真的艺术风格。他弱化了绘画的教化作用,更加强调绘画的“自娱性”。他还开创了水墨山水的新的画风和一种典型技法折带皴。从其代表作品《六君子图》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平视简约的构图和干淡笔皴擦的技巧。倪瓒最为后人崇敬的还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天真幽淡的气质,后世画家几经临摹终不得其法,清朝画家恽格多年习摹却只能感叹:“云林(倪瓒)画天真简淡,一木一石皆有千岩万壑之趣,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之矣!”乾隆皇帝也曾感叹:“元四大家,独云林(倪瓒)格韵尤超。”由此可见倪瓒的艺术具有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4. 似繁而简的王蒙。王蒙可谓是出身名家,其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舅赵雍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先是从外祖父那里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后又广泛学习吸收唐宋名家之长,又有大量创新,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王蒙的画注重层次变化,画面丰满,笔法丰富,他开创了乱头皴法,这在他的代表作《夏山高隐图》《青卞隐居图》中都非常突出。倪瓒曾写诗感叹道:“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王蒙还善用设色,他的设色山水繁茂浓密、色彩艳丽。王蒙一生也多隐逸,但他隐居似乎没有另外三家那么彻底,也许他始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文人,有着想要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但世事又总是给他无情的打击,只得退隐山林,所以从画面的寓意来看,虽然也是表达远离世事的隐遁情怀,但更注重的是对隐遁的环境的描绘,将矛盾激愤的情绪浓缩到笔笔皴皴之中。

三、元代艺术家带来的启示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稽古振今一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研究学习元代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研究赵孟頫的艺术成就及贡献,学习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传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大力办学助学的事迹,在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元四家的共性和特性,可以看出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养,这对于教育培养新时代艺术家具有指导意义:首先,优秀的艺术家应有进步的世界观。元代艺术家们均是有古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无奈时局不允,但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学识应用到了艺术创作和培育后人上面;第二,艺术家应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是人生阅历的积累,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础。元代艺术家们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带给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始终积极面对人生,并将人生体验倾注于书画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第三,艺术家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学识修养。自文人画兴起以来,艺术家都是有深厚文学修养的文人知识分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其如此才能领悟卧游山川的至美境界;第四,艺术家应具备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刻苦的磨炼精神。元代艺术家都是经过如王羲之临池学书般的刻苦磨炼,才能做到逸笔草草,大巧若拙。研究元代艺术的发展及特色,对于中国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则修文德以来之。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国培养新时代的优秀艺术家。

作者:姜静 单位:爱彼文创(北京)设计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