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课程教学融合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课程教学融合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课程教学融合探究

1民间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快速发展,是为社会不断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育的根本宗旨与核心内容是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不断地进行应用型教育专业与艺术课程的创新改革及拓展,努力发展“以学生为核心”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在当今的应用型院校教育中,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合二为一,这为应用型院校的学生教育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方便。在信息日趋发达的今天,艺术的表现丰富多样,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而高校艺术课程的教育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高校艺术课程与民间美术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民间美术是艺术类和师范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极少出现在跨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民间美术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更没有理论可言。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它遭受着冷遇和歧视。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后,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使艺术得到了大幅度跨越。当今艺术界正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艺术,并极力将其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部分院校和研究机构通过邀请民间艺人讲课,传授技艺,举办各种门类的民间美术展览。昔日的“雕虫小技”,如今已成为艺术家追捧的对象,学习民间美术成为了一种时尚,并且被视为当下现代乡土意识、寻根意识和回归意识的正本清源,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因此应引起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

2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课程的融合

在艺术不断更新和演变的背景下,应用型院校艺术教育和当下的艺术类型表现存在某些程度上的滞后现象。高校艺术教育应认识到民间艺术与学生生活中特有的联系,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学习思维。当民间艺术通过课程资源展现在学生认知中,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最新形态和发展,正确认识和评价复杂的视觉现状,辨识视觉艺术中的美丑价值,这也是在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独立的人格[1]。

2.1以民间技艺与学生进行对话

为了解应用型院校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情况,特此以民间艺术“扎染”上了一堂民间艺术的课。在对“扎染的技艺”课程的讲解中,向学生提出了几项与民间艺术相关的问题,并作了相关的展示。教师出示与扎染有关的原材料,如板蓝根、核桃皮和苏木等天然植物,并提问学生“这些植物是什么,他们的价值是什么?”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药材、食物”,有的学生提出是可以制作成颜料,有少部分学生在疑惑问题的目的。对比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后的反应,可见学生对于展示材料的基本认知仅限于生活本身所映射的知识,对于扎染的基本认知甚少。教师给学生介绍扎染艺术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材料,展现天然植物材料的加工过程,如晒料、煮料和浸色等过程,在问及植物制作过程的产生颜色效果时,学生的答案大多是“藏青色”“蓝色”等,在教师继续展示颜色变化效果所呈现的是“绿色”时,学生极其诧异。可见,在整个简单的扎染材料加工过程展示时,学生对于原材料加工的过程了解是缺失的,大家直接的印象是扎染的完成品或后期的制作工程,却经常忽略了最基本的匠心技术,这是时展所造成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大众更加注重结果,而忽略本质的过程,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整个课程设计中,这一过程是实验的关键,通过现代生活中的视觉图案引导学生了解图案设计思路的来源,所谓万物皆有本源。课程设计思路以学生兴趣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本源”。教师在课程的最后部分以呈现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展现学生对创作绘画的表现。专业艺术院校所呈现出的作品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它包含了个人思维和专业性的问题,不能展现学生本身和艺术体验本身。而此次应用型学生的作品展现,呈现的是学生本身和他的生活视觉体验,所呈现的画面更加真实。从学生的作品整体来看,作品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如刻意强调作品的线条问题、图案的形式表现过于严格等问题,但在学生的创作理念中看到了他们的多元化思维。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受到限制,无法展现画面效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于理性的思维和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意性思维,抑制了学生创造性,而这也是要积极为应用型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课程的另一重要原因。

2.2民间艺术引入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其了解途径主要以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景区、网络媒体或影视为主,调查结果中还发现,课堂教育不在学生的涉及范围之内,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缺少完整的民间艺术这一部分的教育过程,这凸显了应用型院校艺术教育的困境所在。事实上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真正了解少之又少,对于此次课程设计,70.8%的学生认为更新和完善了对以往民间艺术的认知程度,他们更愿意多学习类似的课程,认为平时的课程过于枯燥,想了解新的和有趣的内容,但受困于专业课的压力,无法将过多的时间来了解其他的内容,希望老师能够采取更多的上课形式来使得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可见,教育理念要以实践应用为基础,将更多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践中,这是检验研究成果的唯一标准。在此次课题研究中重点强调的是民间艺术课程在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以及将学生的视觉生活体验与教学相融合,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生活视觉体验。艺术教育体系中对于艺术类型有很多种,如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等,但对于应用型院校的艺术教育来说,民间艺术是最为恰当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开拓思维,更全面地融入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就要将生活经验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探索性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的热情[2]。

3正确认识应用型院校公共艺术教育

应用型院校的教育理念使得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的最终价值,而在全面教育的情况下,应用型院校师生和管理层应正确认识公共艺术教育,对其应有正确的艺术教育观,以保证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当然,在艺术教育方式上不能以专业艺术院校为方向,而是建设属于应用型学生的教育模式,展现应用型院校艺术教育的自身特点。

3.1应用型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应有其独特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在于强调艺术的专业性和精湛的技艺,这对于应用型学生来说并不合适。应用型学生需要培养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内容,同时能够发扬中华文化,这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民间艺术对于专业院校来说是技法、工艺,是要扎实地将一门精湛的艺术学到手,从而发扬传统。而学校的重点是让学生去体验与欣赏,欣赏民间文化、技艺,使得艺术教育以一种普及性的价值应用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2应用型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应有人文素质教育价值

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从教育素养的角度来说,泛指人格、修养和气质等品质,应用型学生对这方面的培养略有欠缺,问题在于应用型多以理工科为主,对于他们的培养无法准确地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一视同仁。人文教育的范围极其广泛,例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世界观和民族文化教育等,教师需要找到一个入口,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进步与发展。

4结语

艺术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模式,而是一种具有信念、精神和文化的实践行为。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来说,问题的根本还是回到教育本质的问题,即去探索生活的价值,通过教育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3]。

参考文献

[1]胡知凡.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钱初熹.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董笑君 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