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美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美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美育探究

摘要:目前高校美育主要存在美育意识薄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研究不充分,管理体制缺失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应结合自身现有条件与特点,着力将美术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通过树立大美育观,合理的课程设置,美育师资队伍的培养,美育研究的深入,管理机制的完善,将美术教育作为基点、依托于平台,以此促进高校美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美育

一、美育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论断。美育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自身又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1]

二、高校的美育现状与困境

1.美育意识相对薄弱。高校主要以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美育教育,而部分活动存在影响力、引导力不足、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高校美育课程的开设仅限于美术技能训练的选修课程。从学生层面看,学生美育常识缺乏,审美能力不足,对美的认识局限。对于美的追求易于大众化、从众化,不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与判断能力,明确认知真善美。部分同学对高雅艺术、经典创作等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美学素养与美的认识,难以在生活中发现美与创造美。2.美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目前的美育课程存在设置不合理,结构不清晰,内容不够规范、不系统等问题。部分高校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美育课程仅限于文学概论、影视欣赏、艺术技能等选修课,既缺乏专业化的教学,也未能形成完整而独立的课程体系。在校园活动中开展的美育活动,形式类型较为单一,也未能发挥美育自身的价值与独特作用。

3.美育师资力量不足。美育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不仅要求教育者有着深厚的美学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专业的艺术素养。在高校的美育教学中,大部分是由艺术类专业或文学专业的教师承担,易使课程成为简单的技能技法课或是文学赏析课,忽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审美情感的陶冶。

4.美育研究与管理体制的缺乏。目前高校美育教育的研究中,对于如何实现美育教育专业化、学科化,如何实现大美育观,如何提高美育教育层次,如何提升教育实效,如何进行完整而科学的美育课程设置等深层次问题涉及较少。部分高校未形成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未设立专门分管美育的部门或科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存在责任不明确、管理目标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均衡、缺少相应的支持体系、保障体制与监督机制等问题。

三、发展以美术教育为依托的美育教育

1.树立大美育观。美育不仅关乎整个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的良好呈现,同时关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本质力量的展现。美育的实质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去了解真善美、美的历程,升华美的认识,进而得到一种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够理解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之美,最终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与完整的情感。在体验与创造美的过程中,教会受教育者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事物,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提升个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需要正确认识与对待美育,树立大美育观。它既不同于德育,更不等同于美术教育。在美育教育中,需要以大美育观来进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之美、人格之美与艺术之美。美育不仅隐含于的美育课程之中,还内隐于校园的时间、空间之中。在开展各类美育教学与活动时,需不断充分挖掘美育的相关元素,将其贯穿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按照美的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大美育观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通过环境影响、人文渲染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实现全方位、全面的美育教育。

2.完善美育课程设置体系。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完整、规范、科学、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是核心与关键。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学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可将其作为依托或基点,按照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同时联合音乐、文学等相关学科,设置完整而系统的美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评价中,将美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并纳入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实施多样而全面的评价手段,注重过程管理与评价,切实落实美育教育教学的实施。[2]。在课程内容方面,践行大美育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在开设艺术欣赏课的同时,还可开设生命美育、美育实践等相关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与布置中,既要讲究合理、科学,又要遵循审美的要求与规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用循序渐进的实践练习加以辅助,最终能够达到认识美、感受美的目的。[3]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需注重审美意识的渗透与影响,对校园进行专业而合理的的建设与规划,使校园的空间与环境能够发挥美育的功能,使美的理念与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3.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美育作为美学和教育的交叉学科,不仅需要教师具有美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教育学的知识背景,所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美育教师队伍是实施美育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不仅要重视教师美学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一般审美规律等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注重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人格之美,以此实现美育的目的。作为专业的美育教师还需要准确把握美育的目标、要求与方向,把握真善美的积极导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学校需不断加强对美育专任教师的投入与培养,培养一批能够专职从事美育教育的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树立牢固而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在培养中还需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让他们不仅在课堂中能够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在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学校还需充分保障美育专任教师的工作条件、待遇与发展,让他们能够乐于从事美育教育教学,能够真心热爱与奉献于美育事业,使美育教育能够实现常规化、专业化与体系化发展。

4.深化美育研究与完善美育管理体制。高校教师在进行美育方面的研究时,可以将美术教育与美育研究相融合。例如:“如何将美术教育的审美理论运用于美育之中?如何依托美术教育设置合理而完整的美育课程体系?如何以美术教育为基点设定更高层次的美育人才培养目标?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深层次地挖掘美育的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丰富与拓展美育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使学校能够立足与依托自身现有的美术教育,找到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学校在具体实施美育的过程中,需完善美育的相关管理体制,注重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保障机制,与此同时设置专门的美育管理部门或科室对美育进行管理、落实与监督。一方面,主管部门对美育教育教学等活动进行整体设计与管理;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设置合理、科学的美育课程,优化专任教师配置,以此将学校的美育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育对于美育的促进、创新与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不等于说美术教育就等同于美育。高校应结合自身现有条件与特点,将美术教育作为基点,依托于平台,以此实现高校美育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琳.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与美育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2(31).

[2]肖晓.美育与美术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6).

[3]蔡琳,赵佳佳.美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华章,2013(5).

作者:李清薇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玉溪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