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文化扶贫中应用与表现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教育在文化扶贫中应用与表现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艺术教育在文化扶贫中应用与表现探析

[摘要]文化扶贫并不只是把艺术成品送到乡间,而是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既要帮扶知识又要提供可以改变的方法,既要帮扶操作技能的训练又要帮扶精神素养的汲取,既要帮扶志气的凝聚又要帮扶信心的树立。文化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促使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致富技能的提升、农村习俗风气的改观;是以音乐等其他艺术手段感动人心、提升素养,使人的心智逐渐打开,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基础上使其精神走向富足。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扶贫;扶志扶智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扶智,文化扶贫作为改善乡村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虽不能像产业扶贫、商贸扶贫等在改善乡村贫困户生活方面发挥直接的物质援助作用,但在营造乡村社会文化秩序、改善民众精神面貌、活跃乡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却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一、以文化助力扶贫活动的实例分析

有关文化扶贫助力乡村小康社会发展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一是组织专门的文艺志愿服务队,以为老百姓免费演出为基础的方式开展扶贫活动。如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文化馆,通过招聘志愿者,培养志愿者专业能力,鼓励志愿者长期在乡村蹲点服务。既为乡村文化爱好者提供日常辅导,又从更深层的规划层面积极打造和建立普定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组成了“扶贫扶志”曲艺说唱团,把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大调曲子、三弦书、越调等河南省特色曲艺品种整合起来,带到贫困乡村地区。他们演出的节目除了传统名曲名段外,还结合脱贫攻坚感人故事,不断编创鼓励贫困乡民通过生产自救、自食其力、创业致富等富有时代感的新剧目进行表演。通过艺术潜移默化的作用,感化人心,激励群众的生活生产斗志,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传达正能量,发挥出了扶志的积极作用。二是致力于乡村文化的整体建设,通过改善环境、创新手段、打造新模式予以推进。如四川省广元市开展的“千人百村”文化志愿扶贫行动,通过协调、组织、策划、保护、服务五个方面坚持文化扶贫,不但进行文化艺术演出,还着力发掘当地的乡村文化建设、手工艺挖掘、保护古村落,构建和推动特色文化旅游,改善乡村环境,拉近偏僻乡村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从而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则以“民俗文化乡村行”为主题,积极打造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塑造“全域旅游+文化扶贫”新模式,分别用桂剧戏曲、瑶族羊角长鼓舞、竹竿舞等表演形式展示当地文化艺术特色,通过文化旅游使游客获得行、吃、住、观等文化体验。这种出于整体化思考的、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致力于改变乡村生活、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的做法,具有长远的脱贫发展前景和意义。其实,艺术作用于社会生活由来已久,中外皆有共识。如我国春秋时的《孝经》中“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所以成为至理名言,反映出音乐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强大影响力。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艺术应该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艺术不仅作用于社会文化建构、更作用于社会主体——人的发展,我国先秦文献《乐记》中就有“‘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西方在18世纪演绎出“美育”的概念,竭力推崇艺术有益于人的精神指导作用,并且在20世纪初被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中。上述列举的精准扶贫之所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能把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或其他艺术融入到现代表演中,并积极采集时代感强的生活题材,发挥“三农”政策作用积极创作,用来扶助和启迪乡村贫困者的心灵;二是在生产经济规划与促进上,融合“文化旅游+农产品营销”的方式,带动贫困区的生产自救和良性发展;三是深度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立非遗研习基地,以保证当地特有的民间文化得到延续,从而使得文化旅游和其副产品能可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音乐及其他文化艺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往往能拓展出更大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也能够为美丽乡村新秩序的建立发挥自己的作用,更能够推动乡村扶贫、扶志、扶智的新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助力文化扶贫

高校精准扶贫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历史使命,更是其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提升办学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陕西作为文化大省,高校云集,在扶贫工作上也应充分发挥每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笔者所在的西安音乐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推进贫困乡村的扶志、扶智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建立特色产业高校扶贫教育基地,在宁强县、镇巴县、旬邑县分别设点,捐赠乐器、图书和音像资料,开展系列活动;二是捐资设立“星愿圆梦基金”,在宁强县巨亭镇中心小学,以21名建档贫困户家庭子女为基础,组建了“溪音少儿合唱团”,定期派出专业教师义务支教授课,协助县政府打造青水镇最北苗乡特色学校,帮助培训“合唱团”“舞蹈队”“葫芦丝组合”和“广场舞蹈”等四支表演队伍;三是组建音乐志愿帮扶团,抽派优秀师生,利用假期开展多专业音乐教育培训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支教活动;四是持续开展义务支教授课,为镇巴县免费代培艺考生,为镇巴县歌舞团免费代培演员,指导提高镇巴县歌舞团艺术排练水平。以此营造和改善扶贫乡村的音乐文化传播和音乐教育环境等。学校对口帮扶的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已于2018年12月实现整村摘帽退出。其“产业扶贫经验”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典型案例,特色产业模式“庭院经济”被人民日报两次大篇幅报道,流溪沟村被汉中市树立为精准扶贫和基层党建双示范村,为全省扶贫工作赢得了荣誉。2019年6月1日举办的庆“六一”扶贫树志文艺汇演社会反响强烈,央广网、凤凰网、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国际在线、西部网、新浪、搜狐等近20家知名媒体进行了报道。2019年汉中市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溪音少儿合唱团”中好多连县城也没去过的孩子们,赴省城西安登上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的大舞台,与全省的优秀少儿合唱团同台演出。扶贫贵在扶志、扶智。音乐艺术的学习为山区的孩子们提供了走出大山、走向广阔舞台的机会,给孩子们的成长留下了美好而温馨的回忆。乡村的孩子们在古典音乐和民间传统音乐的不断熏陶中开阔了心智,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为教育扶贫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体现了扶贫重在扶志、扶智的乡村发展理念。

三、音乐文化资源作用于文化扶贫的拓展空间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音乐文化遗产高达几十种之多,传承百年的民歌、曲艺、戏曲、民间歌舞随处可见。2009年西安鼓乐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六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类有51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音乐相关的包括民间舞蹈、戏曲、曲艺132项。这些音乐体裁都有百年的传承积淀,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受众群体,在音乐文化扶贫中占有很大优势,对未来的扶贫、扶志、扶智可做多方面的借鉴和利用。纵观其他省市区扶贫成果和西安音乐学院的扶贫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继续深化:一是利用当地现有民间音乐资源,在音乐表演题材中融入三农政策,宣扬勤劳致富、尊老爱幼等美德教育,宣传正能量,塑造新时代精神,为文化扶贫注入核心力量;二是在涉及非遗音乐文化地区大力开展音乐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培养和调动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表演骨干,建立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基地,使得民间音乐逐渐形成老、中、青、少传承机制;三是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文化旅游一条街,集当地美食、景点、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音乐表演、民间美术展览等为一体,以文化活态展示当地民俗风情,调动当地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勤劳奋斗,发家致富;四是积极与不同高校、企事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观念、策略、举措、方法上引智入村,着眼于长期规划和发展,谨防昙花一现和临时抱佛脚,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道路。脱贫最主要的是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改变。笔者在采访蓝田县参与扶贫工作多年的村支书时了解到:造成贫困户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贫困户中有多半都是因懒惰致贫的,不想干活,只想不劳而获,例如在扶贫工作中,国家给这些贫困户出钱出力盖房子,派专人帮扶,甚至有帮扶干部个人出资协助贫困户搞养殖生产,结果收效甚微。二是有一少部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所致,如蓝田白鹿原村有弟兄两个都是贫困户,兄弟俩从没上过学、没有文化,从事不了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加之子女又多,只能维持基本养育,没有能力进行家庭教育。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们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接受扶贫救助三年了基本没有大的改观。这样致贫的贫困户在农村尤其偏远地区很多。对于第一类贫困户来说,多数年纪大了,懒惰思想根深蒂固,扶志的工作相当难做。而对于第二类贫苦户,可以从孩子们的培养抓起,家庭不行就要多借助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委内瑞拉著名指挥家杜达梅尔在评论委内瑞拉国立青少年管弦乐团体系时说过的话或对我们有所启示:音乐的意义在于改变问题少年的人生轨迹。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的学习和熏陶,能够启迪这些贫困孩子的心智,在给他们带来丰富的精神熏陶的同时,在审美的哺育下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从贫穷的灰暗中向着清新与亮丽奔走,为了新生活愿意去努力、去奋斗。综上所述,文化扶贫并不只是把艺术成品送到乡间,而是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既要帮扶知识又要提供可以改变的方法,既要帮扶操作技能的训练又要帮扶精神素养的汲取,既要帮扶志气的凝聚又要帮扶信心的树立。如此,才能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文化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致富技能的提升、农村习俗风气的改观;是以音乐等其他艺术手段感动人心、提升素养,使人的心智逐渐打开,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基础上使其精神走向富足。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9.

[2]彭吉祥.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2.

[3]杨智军,覃吉春.在“尊重”的基础上,协调“联动”,携手“共进”高校精准扶贫要做好“三篇文章”[J].人民论坛,2018(22).

[4]王智.关于陕西地方音乐普查的建议[J].陕西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内部),2020(9).

作者:王青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