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纲要》指出:“要从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依据幼儿园艺术领域目标、内容与要求对乡土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探讨其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对园本课程开发、幼儿身心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价值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因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1]。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文化是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内容”。乡土资源作为一个地区最具特色的资源,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地方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资源,开发和设计出适合幼儿园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且能熏陶和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气息与素养,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因此,把民族地区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乡土资源概述
黄浩森在《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一文中表述: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地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其主要包含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生产特色以及生活经验等”[2];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乡土资源是指本土所特有的适合幼儿学习的,能促进其发展的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如各种农作物、水乡风貌、名人轶事、语言文化、民间游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等。这些资源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幼儿园可以通过广泛的收集、筛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有效的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资源。
二、乡土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一)乡土资源的特点
乡土资源是一个地区最具标志性和显著特色的事物,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乡土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生活性
乡土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本土发展关系密切。生活中无不隐含着乡土文化气息,如民族民间艺术(蜡染、民族音乐、舞蹈)、生活材料、建筑风格、民间游戏等等资源渗透于幼儿生活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可以说乡土资源包含着整个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幼儿对家乡和身边的事物熟知,将幼儿熟悉的生活事物应用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育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对本土生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2.多样性
乡土资源可谓是多姿多彩,百花齐放,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等等。乡土资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如贵州苗族文化资源包括了苗族服饰、音乐、舞蹈、乐器、建筑、民族传统体育、民间游戏等等,这些资源体现出苗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从这些资源中可以挖掘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中,以实现幼儿培养目标。
3.审美性
乡土资源有着独特魅力,能够给人们增添魅力多彩的享受,能带给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的愉悦感。民俗民谣、民族乐曲、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游戏、建筑等民族艺术文化资源,通过人们一代代的传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乡土风格,如水族的马尾绣、苗族的刺绣和剪纸在制作工艺、色彩、图案等方面能够培养幼儿的感受美与发现美。将丰富多彩的乡土艺术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能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与生活艺术中的美,能够体现出乡土文化资源重要的审美价值。
4.可触性
乡土资源具有鲜明的可触性特点,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有具体存在的实际事物,也有潜在的地域文化。所存在的实际事物可供观察、触摸、感受、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可用来具体操作,即使是潜在的精神文化,它体现的特点也是耳熟能详,为人们所熟知,因此,乡土资源具有可触性的特点。民间美术作品、民间乐器、民间游戏材料等等都是可以直接感受和触摸到的事物,如、水族剪纸、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芦笙、独山花灯等材料都是可以接触和体验的具体事物。乡土文化资源的可触性不仅体现在实际事物的运用上,还体现于潜在的文化之中,如民谣,民歌、民族精神等等。
5.教育性
乡土资源的教育性源于内容的多元和教育主题的多样,乡土文化资源的范围宽范,可根据教育的需要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优秀的乡土教育文化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是全面的。如苗族飞歌、苗族锦鸡舞、布依族包帕、苗族板凳舞、苗族银饰等艺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这些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实现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乡土资源为幼儿生活所常见,由于它的直观,可取和神秘更加受到幼儿的喜爱,因此,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更能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功能,体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二)乡土资源的分类
乡土资源一般可划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乡土的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动植物等,如地貌、峰群、山石、岩穴、瀑布、林木、水乡景观、旱地景观等等。人文资源包括交通、聚落、经济活动、艺术、文化、节日、风俗、习惯等,如桥梁、房屋、街巷、亭台、楼阁、民间艺术、宗教活动、手工艺品等等。社会资源主要包括语言、尊重、关怀、包容、合作、精神等,如方言、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等等。依据幼儿园艺术领域目标、要求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可以运用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乡土资源进行了一定的分类。
三、乡土资源融入艺术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乡土资源中蕴含的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遗产,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价值,而且能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幼儿园课程较为宽泛,是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实施教育和教学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以及幼儿教师引导下的儿童学习、游戏、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内容[3]。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园本化、地方化已成为各个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因此,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乡土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进行文化的传承,而且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促进课程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使活动内容本土化,形成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活动。由此,把民族地区的特色乡土资源融入整合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一)符合指导纲要要求,促进园本课程开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乡土资源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事物,在幼儿教育内容中融入乡土资源,不仅能促进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还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乡土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例如:将乡土资源当中的民族乐曲、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中,使幼儿以身边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所接受,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培养了幼儿感受美与欣赏美的情趣。另外可将一些乡土材料引入到幼儿绘画、手工活动当中,培养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园本开发。
(二)体现艺术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艺术活动是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从事艺术活动的过程是实现幼儿追求美、向往美的过程。乡土艺术活动具有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功能,如水族剪纸艺术活动中所呈现的千变万化的造型、丰富多彩的剪纸材料以及夸张丰富的表现手法,都需要幼儿具备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又如在水族剪纸艺术活动中,折纸时开口闭口方向的认识,绘画时大小比例的安排,剪纸时直线、曲线的转换等都要求幼儿有一颗细致的心,都需要考验幼儿敏锐观察力。这些活动为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优秀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了解属于家乡的文化,切身感受家乡物产所带来的魅力,让幼儿真正认识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在幼小的心底打上烙印,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如在幼儿园开展以民间游戏、习俗、节日等活动中,幼儿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自己家乡的标志性事物,既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又宣扬了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加深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气息和素养,萌发幼儿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形成幼儿园本土特色
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都蕴含了丰富的、独特的自然乡土资源,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围绕乡土教育的主题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可丰实幼儿园课程内容。通过独具一格的特色教育活动,逐渐形成园本课程体系,打造出幼儿园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在幼儿园开展本土化特色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更能将幼儿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供身心和谐发展的材料和资源。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有利于民族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响应了时展中的课程创新的要求。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活动中,既能满足新课改中对于园本课程开发的诉求,满足幼儿对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愿望,又能丰富幼儿园自身教育资源,突出幼儿园的优势和亮点,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领域特色课程。
(四)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民族地区园本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乡土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将乡土化的教育活动渗透其中,鼓励本园教师不断挖掘、筛选乡土资源,创编适合幼儿学习的活动方案,不断提高本园教师的园本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能够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让幼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在课程开发与活动方案设计时,教师会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资源,掌握活动实施全过程,从而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得以体现[4]。
(五)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乡土文化资源是接通本地文化的桥梁,它作为一个地区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时代、网络信息的冲击,有的乡土资源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面对这种日益消逝的不利局面,我们应当清醒头脑、理智分析,采取各种办法去保护和传承这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而保护和传承较为理想的方式就是将其有效融入到幼儿园活动中、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文化的乐趣,感受乡土艺术的神奇与奥妙,领悟家乡文化的魅力,然后将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幼儿的脑海中,让他们时刻意识到,乡土文化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不能遗忘它,还应去了解它、关注它和弘扬它。
四、结语
乡土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资源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而且可以形成幼儿园本课程体系,彰显幼儿园办学特色,对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重视乡土资源的作用,发挥乡土资源最大的功能与价值,不断开发适宜幼儿发展的情感教育,使幼儿在最熟悉的环境里进行感知,使教育真正地回归初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81-84.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陈亚萍,王文娟.黔南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6).
作者: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