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模式助推学生就业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艺术教育模式助推学生就业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艺术教育模式助推学生就业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模式在各领域内的渗透,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世界,对世界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使得文化的传播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教育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的形式也在互联网模式下拥有了新的变化。很多高等院校开始意识艺术创造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如何在传统科研和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从而将艺术教育与促进就业有机的融合起来,实现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形式和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高校的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教育;学生就业

0引言

高校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确立作用。在我国大的教育环境下,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缩水严重,所以导致在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对高效艺术教育的看待与认知十分不准确。同样这也导致了高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发展缓慢,使艺术教育逐步边缘化[1]。目前,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全面化。高素质、多技能、全方位的人才成为了社会人才的主要要求,所以这也间接要求了各个高校要不断重视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便于向社会输送优质的社会人才。所以大学艺术教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4]。目前,“互联网+”的潮流已经汹涌而至,理性分析会发现“互联网+”背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想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从而为国家“中国创造”的战略构想作出自身的贡献[5-6]。首先应该自我成长并具备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做到观念先行,其次是学习掌握相应的互联网工具,同时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设计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设计协同创新[7]。

1“互联网+”背景下艺术教育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广大教育者也在接受着这种新生事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我们发现“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网络教育的方式和模式多种多样,教育工作者难以使用相同的评估标准进行对学生的评估。而且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所以依旧存在一些漏洞,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出现偷懒的情况,致使教育工作者难以把控学习进度。但综合各类观点与情况来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总体是利大于弊的,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广泛的,所以推广“互联网+”的艺术教育模式,将会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大有益处[8-9]。

1.1“互联网+”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舞台

由于互联网拥有自由、开放的特性,与艺术教育的特性正好符合。艺术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官感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心灵的充盈。所以“互联网+”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的艺术选择,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为学生提供思维方面的引导。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餐时代,任何事情都会被简化到很小的层面流入社会的信息流中,而“互联网+”技术就为高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微化”的平台[10]。高校“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就是通过紧跟时代步伐,以简洁、清晰、快捷的方式,不断将文化“微化”。把知识碎片化的放在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下自然而然的接触艺术教育。结合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的特性,如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各类手机信息传播媒介,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是以简短的文字、高辨识度的图片或者快节奏的视频动画的方式在人群中传播的,而且这种方式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人们已经下意识的把这样的方式作为接受信息传播的默认的认知方式,这为以图像、影音为主的艺术传播提供了极大了优势[11-12]。综合上述论述,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动态性的特征,使得高校的艺术教育有了更加合适的承载体。歌剧、戏剧、舞蹈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一张图片、一段文字,而是具有可视可听可重复的资料,这就让这些更加“高级”的教育艺术作品获得了更加大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它们的教育价值。

1.2“互联网+”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博的资源库

互联网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它具有互联性,通过互联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信息交互。而且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十分强大,辅以人工智能技术,对使用者的搜索、观看等喜好进行数据处理,就可以实现以点到面再到体的连接。“互联网+”更是在此基础上强化这方面的功能,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这就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突破了其自身的限制,以合适的方式融入了“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体系中,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材料。通过各个层面各个行业的知识库的建立,使得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成为了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活动。通过以点状搜索,根据超链接链接构建整个知识面,已经成“互联网+”时代最便捷的学习方式[13]。基于互联网的艺术教育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了,而且伴随着资源库的不断整合和更新,使得“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已经形成合理的体系以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和其他学科大有不同,其更加依赖于各类图像、影音等可视文件,所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努力实现学校与更高层次的资源的对接,如博物馆馆藏、音乐厅、剧场等。这样我们就能实现资源的不断拓展,使得学习和研究的资料不断丰富,以便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便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对新生艺术进行鉴赏与理解。这一切的发展,都是基于“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拥有极其庞大的教育资源库,这也是“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需要特别重视的一方面。

1.3“互联网+”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多维度的研究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的发达,人们从手机中的各类APP中,均实现了实时的有效沟通,而且在通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中,实现了从一对一沟通到即时多人沟通的跳跃式发展,但其中的各种通讯方式并不属于更替式发展,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的,使得各种类型的通讯方式平行存在,这就意味着,有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建立起不断联系的通讯网[14]。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艺术教育工作打破了实体房屋的界限,也打破了时间上的界限,在“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能够构造出合理的学习室和研究室,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学习室或是在研究室中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当然这些学习室和研究室是没有时间、国界的限制的及时交流的网络学习室和研究室[15]。

2“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学科建设

2.1建立多维的艺术史观

在高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艺术史是艺术教育最基本且教学耗时较长的一部分课程。学生只有在熟悉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理解艺术的内涵。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各类学科相互交融,无论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在根据互联网的环境进行着自我的调整与改变。艺术学科也不例外,也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行着变革,电子音乐、工业设计、艺术管理等都是学科交叉的产物,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16]。但是上述变革大都是新增的内容,更多新的史料被补充进来,更多角度的分析被提出,更多对艺术的理解被各个专家讲出,而作为学习艺术较为基础的艺术史观依旧发展缓慢。很多艺术史教育在结构上存在缺失,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艺术基本认识的构建,使学生难以树立起一个完整的艺术认知体系。所以,我们需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积极改善这一基本问题,利用网络优势,看清不足,及时弥补缺漏,使“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2.2建设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育设施

由于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以前没有的教学形式成为了可能,远程教育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可以实现“面对面”授课,使教学不再局限于地点和距离上,更可以解决偏远学校学生受教育的问题。在艺术教育方面,大型开放式的在线网络教育平台也是“互联网+”的产物,慕课,其优势就在于对学生数量、学生地点、上课时间的无限制性以及上课内容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17-18]。智慧教育同样也是基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教学平台,它是通过与现代信息共同结合的产物,其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感知的学习环境,而且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为学生自动提供相应的所需知识,这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更加有动力。结合上述两个实例,我们了解到,通过智能工具的运用,教育模式便随之改变,而且这也促进了与之配套的教育设施的建立。

2.3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模式

“互联网+”使教学方式产生的变化也带来了教育评价方式的改变。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其实是更加注重过程性和体验性的。而老师对学生的评判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张考卷上。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其本身是具有阶段性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考察,到最后结合各个阶段的综合评价而评定最终成绩。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地方则是老师不再需要站在讲台上、在教室之中对学生进行线下的面授课,也不再是单向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而是要求老师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授课了解学生的特色,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与教育。

3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助推学生就业

综合上述分析与观点,“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还有这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将理论与实际情况向结合,使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既适合学生学习也符合老师对授课的要求。而且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艺术实践,高等院校也需要合理安排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能经常感受到艺术的存在,以此来不断提高和改善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从而从学校层面提高学生能力,助推学生就业。

3.1构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艺术实践活动模式

由于“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存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以高校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关注与培养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挥能力上。但在艺术活动实践中,高校还需要着重关注职业性、创新性以及组织过程。首先,任何高校在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艺术实践是一个多层次多内涵多方面的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仅会培养学生的艺术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甚至是职业生涯及选择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才是综合性强,意义广泛的艺术活动。其次,在创新性方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近年来的高校环境调查,我们知道,当今时代下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十分匮乏的,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毕业走向社会后的人生道路。而高校艺术实践活动则正是培养大学生对创新能力锻炼和实践的良好途径,所以高校在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在思维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最后则需要关注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以学校为基点关注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策划、组织、执行、临场应变能力等,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其内心及能力素质方面有所锻炼,同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拥有基本的沟通和实践能力。

3.2开展校企融合的艺术交流教育活动新途径

高校教育是以向社会输送优质的人才为目标的,所以推动学生就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实现校企交流,让学生与企业直接接触,这不仅是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企业赞助,联合协办等方式,以促进和探索校企艺术交流的新途径且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目前高校中的校企合作方式较为集中在几个方面:(1)聘请职工艺术家为客座教授,指导学生艺术团的创作,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近距离了解艺术环境和企业环境。(2)学生文艺演出走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文艺演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精神。(3)举办以企业的生产、生活为内容的艺术比赛和活动。综合这些方式方法,高校能够更加便捷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未来走向,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同样也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4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是巨大的。“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使得固有的艺术教育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这也使得艺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时刻注意“互联网+”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一种媒介,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依旧是在于教师的引导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综合上述各类观点与分析,当今高校的艺术教育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更是困难重重,但这也是一个机遇,只有将互联网与高校艺术教育完美融合,才能在高校中将二者的作用最大化。并且对于学生就业来说,“互联网+”下的艺术教育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媒介。在学校的艺术实践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类社会实践能力,但这些都需要在互联网和艺术教育合理化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应牢记“教育为体,网络为用”,把握好媒介的作用,将艺术教育不断推动改善,并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李若洋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