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元智能对大学艺术教育育人价值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从其本质内涵来看,最大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促进教育改革与教学优化层面。该套理论与人们常见的系列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不同,其核心在于“多元”,以智力开发、素养建构为基准,最大限度兼顾并调动学习者个体的多种智力因素。通过培养学习者的多元认知思维能力,可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创造新事物、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现状,基于多元智能价值融合视域,着重以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为主,挖掘并归纳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艺术教育育人价值的启发。
[关键词]多元智能;艺术教育;育人价值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来看,无论是学前教育阶段,还是中小学教育阶段,很多教师、学生、家长认为音乐教育无益于学生综合成绩的提升,所以潜意识中便形成了一种教育“潜规则”,即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课程,并认为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现实的确如此,近十年间国内基础教育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即便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艺术专业领域,依然被很多家长、师生“瞧不起”。不仅如此,受此影响,在中小学的音乐等艺术类课程教育教学中,受制于学习压力,很多音乐教师也选择主动让出自己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们学习其他文化功课。如上所述,这种固定的教学缺陷,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尽管到了大学,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有所增强,但是其早期的认知与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这无形之中阻碍了高校的教育。本文尝试在这种环境下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其本质是一种智能开发与发展理论,侧重于人的智能及多元属性。严格来说,其内容之一恰恰在于对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建构。
一、多元智能理论核心内涵阐释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智力开发与认知体系的形成并非依靠单纯的智力和脑力,而是由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逻辑、视觉、审美、音乐、感官、记忆、交往、神经等。以近年来经历多轮改革后的中小学新课标及其教育理念来看,也恰恰体现于此,即越来越注重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对于多元智能的认知基本可理解如下:它是一种以生物潜能为基准点的智能,是多元的、平等的、可开发的。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近年来国内基础教育的现状,即片面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课,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发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程度的多元能力,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即有的学生拥有超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则拥有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在以数学逻辑思考问题层面远超其他同学,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明显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的学生酷爱运用并且有所建树。总体来看,这些均属于不同领域的能力和智力体现。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教学管理与教育启发,倾向于在既有条件和基础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创造、丰富人的智能体系,并通过实践、创新等形式来寻求解决和推进路径。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探寻,也属于核心范畴之一。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一)大学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艺术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教育具有“辅德”“益德”“健体”等功能,简言之,即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早在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便已经指出,艺术教育具有辅德性,包括舞蹈、音乐、美术等,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通俗点来理解,艺术教育就是积极引导学生们来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有目的地将其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一种美的意识,这包括个人品质、情操、精神、价值观、人生观等各个层面。不仅如此,艺术教育也具有“益智性”,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产生源自内心的好感,让其在欣赏与接触的同时主动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这无形之中能增长他们的知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艺术教育还具有“健体性”。健体并不局限于单一的体育课程教学,而是指实践性教育。正因如此,无论是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文商科专业的学生,在课程体系建构中均需要确立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基础宣教,即“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教育
综上来看,多元智能理论既要侧重专业学生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又需要兼顾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何为整体?其一是群体性、共通性,其二是各种智力元素彼此间的整体统一。何为差异?即有的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比较高,而有的学生则在另一方面的智能比较高。但不管是何种智能,每一个人都属于独立的个体,其所体现出来的多元智力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的人具有自身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
笔者结合本校近两年的教学管理实际,简单从音乐和舞蹈教育等实践层面予以归纳总结。综合来看,多元智能理论思想完全符合当代国民素质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无论是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还是素质化教育理念,均明确强调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和关注路径,在实际教学中,也主要围绕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来推进。不仅如此,大学教育的自由度是中小学阶段无法相比拟的。首先,音乐智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人都会唱歌,并且大部分人都喜欢听歌。对音乐的学习,大学阶段除了艺术专业之外,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并不会专门开设这类艺术课程,更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总体来看,音乐并不是少数人的活动,即便是特殊群体、残疾人依然可以参与音乐学习。所以可以认为,音乐智能属于一种较为具体化、真实客观存在着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课间、饭后、睡前,随处可见学生在戴着耳机听音乐。在课堂教学中,包括课前和课后,很多教师也会通过多媒体简单播放一些有氛围的音乐。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音乐更是随处可听。总之,音乐无处不在,即便是不喜欢唱歌的学生,他们依然有自己的音乐品味,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评判音乐。这个过程恰恰属于个体动态持续认知过程,即表达音乐、感受音乐、辨识音乐、记忆音乐。与此同时,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能力,即不同的音乐智力。所以,每个人的音乐水准也千差万别。但是,音乐智力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取得进步。其次,健体智能。舞蹈教育属于身体运动智能的范畴。具体来看,舞蹈艺术是人类一切艺术活动的母体,早在数千年前,《竹书纪年》中这样记载:“舜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此外,《晏子春秋》中记载:“孔子弦歌舞以聚徒。”由此可见,舞蹈在数千年前便已经纳入教育的范畴。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将舞蹈教育纳入美育教育的范畴,至此,舞蹈教育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教育融为一体。从近十年的教育实践来看,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均在不断丰富和充实着学生的艺术活动内容与形式。结合本校实际来看,目前的大学生群体多为95后,这一代学生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备受宠爱,缺少吃苦精神。与体育拥有的竞技趣味不同,舞蹈实际上属于一门“辛苦”艺术。任何一个环节均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技巧,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很强的动作,整个过程旨在锻炼学习者的毅力和耐力。同时,通过集体训练,舞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以往自由散漫的行为,让他们养成守纪律的集体意识,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于艺术类尤其是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健体智能本身就属于一项基础智力,但对于广大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应当以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来组织实践。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是提升其自我舞蹈鉴赏力和表现力的前提。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艺术教育及课程优化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注重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包括丰富校园文化,定期举办一些艺术类比赛,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增设一些大学艺术社团等,这些均属于可行路径。深入思考不难发现,大学艺术教育的核心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的核心也体现于此。另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专门对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予以界定和规范,其中明确:“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艺术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和外国优秀艺术成果,最终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如上所述,笔者以为可牢牢把控两方面。其一,加大宣教与普及。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高校艺术教育属于公共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是,由于早期的落实和贯彻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不可否认,艺术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塑造人。专业教育是培养人才,而艺术教育是塑造人才,前者侧重于“才”,后者倾向于“人”。应以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和平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确立艺术教育的层级培养模式,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从广度向深度延伸。其二,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继续以舞蹈和音乐为例,高校开展的艺术教育主要包括艺术知识、技能、审美等,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达到让其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艺功能的目的。对于智能相对较强的学习者而言,这也有助于其在领域内的纵向发展。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可培养其运用美的标准和规律来观察世界,塑造自己。通俗点来理解,就是优化“人格性素质”,将单纯的功能性素质上升到人格性素质层面上来,即实践高于理论。就目前来看,领域内亟待改变的并不是既有课程体系,而是教学组织模式。简言之,就是基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下的人本理念,立足学生学习主体性来建构艺术教育组织推进的知识本位结构。以舞蹈教育为例,可通过舞蹈教育来带动其他智能的培养。加德纳曾说过:“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手段。”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对于传教者而言,当发现学习者出现错误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是鼓励,让学习者自己主动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对于音乐智能教育也是如此,加快专业与非专业的统一教学转变,树立多元教育理念,包括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社团活动、学校文化艺术节等,加快校园文化与环境塑造,通过营造出健康、优雅的学校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真正潜移默化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多元智能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雷丰稔.试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模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6(5):279.
[2]王玉华.关于京剧进大学课堂的设想[J].人文天下,2016(6):125-127.
[3]李光,王心薇.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22-25.
[4]罗宁华.美国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发展概述[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6(12):87-88.
[5]伟英.探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智能理论[J].科学中国人,2017(1):264.
[6]吴俊.多元智能论闪烁火花,课堂教学呈现艺术美感[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9):74.
[7]赵越.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9):80-81.
[8]柴时钟.“三位一体”促进学生多样化成长[J].教育家,2017(24):47.
作者:温小佳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