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即农村大环境下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农村中学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理念;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农村中学教育中艺术学科被“边缘化”;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应试目的性过强。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中学;艺术教育
2016年11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公布不久后,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江西、陕西、云南等多个省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校校长及一线教师500余人参加了在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召开的主题为“核心素养下的艺术教育创新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发起成立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为以后中小学艺术教育更好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何在核心素养大热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教育会如此的重视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何有联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中学存在着哪些困境?这些都是笔者在本文中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而在人文底蕴这一基本的要点之下,特别强调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希望培养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能力。在新时代之下,我们对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对于广大的农村学生而言,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之下,他们的艺术素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形成的。很显然,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在《教育大辞典》中,这样界定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指以文学、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①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②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感受和鉴赏能力;③艺术创作,包括创作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表达能力[1]。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这样的专门场所中,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教育。如音乐学院培养作曲家、歌唱家,美术学院培养画家都属于狭义的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即美育,强调的是艺术基本原理的普及,主要是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都与艺术发生着联系,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绘画、电影等都对人有美育作用,因此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教育[2]。在界明艺术教育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教育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首先,艺术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这两者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其次,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教育侧重美育,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经过良好的艺术教育之后,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完善自己的品格、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与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契合的。
二、农村中学艺术教育的困境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农村教育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很多学者对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很关注。近几年来,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跟城市相比,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仍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核心素养观念之下,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这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困境。
(一)农村大环境下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环境的熏陶。跟城市相比,艺术教育在农村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在城市中,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公园等,这些设施和资源比比皆是,很多城市中的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去这些地方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感受这些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这些优质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是农村所不能匹敌的。虽然近几年来一直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重提升农村的文化艺术环境,但收效甚微,跟城市相比仍旧有很大的差距。在文化氛围方面,大多数的音乐会、演唱会、画展、摄影展等艺术活动的举办,都会选择在城市进行,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感受这些艺术活动的熏陶。素养本身是在有利的学习环境中习得的。这里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学校环境,还包括家庭、社会、职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校外环境[3]10。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下,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当农村的孩子进入城市之后,跟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在这方面的见识落后,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农村学生的交往障碍和环境的不适应,这与核心素养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二)农村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艺术教育理念
一个校长的学识和理念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在农村教育管理体系中,众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管理理念和学识的影响,他们往往会忽视艺术教育。在现今的农村教育管理者构成中,教育管理者大部分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虽然有各种教师培训,但他们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结合笔者在学校的工作经验来看,很多教育管理者对“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缺乏了解。由于观念缺乏更新,在学校的管理中,大部分的学校管理者仍旧秉承着以往的教育理念,凡事以成绩为重,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很少提及,农村中学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3]24艺术教育和艺术素养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作用在管理者的心中并未得到重视。僵化的管理体制,落后的管理理念,让很多农村中学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学科拒之门外。
(三)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
在农村教育中,艺术教育不受重视,间接导致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师。在农村中学,很多学校都把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搭给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这样不能保证艺术课程的教育质量。所以往往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科目都是由其他的科任教师兼任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学科背景,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大部分音乐、美术课就是让学生自习或者随便唱唱歌,画会儿画。艺术类的学科也有起自己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中学之所以开设这些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欣赏、课堂创作,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而在缺乏专业“领路人”的情况下,有些学生不可避免会“迷路”。并且少数专业教师,他们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都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另外,相关设备和器材的缺乏也是农村艺术教育难以开展的一个大问题。就教材的选择而言,一个省份内的差别是不大的。在城市里的大部分学校,他们都有专业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以及很多专业的器材,在农村,很多基本的物质条件都是缺乏的。这导致很多学生眼界不开阔,见识不丰富。
(四)农村中学教育中艺术学科被“边缘化”
当前,在广大的农村中学中,大部分教师的眼里还存在着“主课”“副科”的区别,在他们看来,音乐、美术等属于不重要的副科,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根本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这些学科逐渐被“边缘化”,发挥不出它应有的育人功能。更有甚者,音乐、美术课“名存实亡”,它们只在课表上出现,实际上却被其他所谓的“主科”占据。“观念是行动的灵魂”,面对所谓的“主科”教师的占课情况,几乎所有的教师包括音乐美术教师他们不仅没有想要反对的想法,甚至还十分认同这种行为,理所当然地认为,艺术类的学科就应该为主科让路。因为在大多数学校教师看来,音乐、美术类的课程就是没用的“副科”,他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丰盈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深层价值。艺术类学科在农村中学教育中被“边缘化”,虽然这种做法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背离,但这种现象却长期存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中。
(五)农村中学艺术教育应试目的性过强
在笔者所在的地区,重点高中每年中考的时候都会有一部分艺术生的指标,主要针对音乐、美术特长生。特长比较突出的同学,进入重点高中的成绩要求会降低。在这种升学压力下,很多的家长和学生都选择在初一或者初二的时候培养一门艺术特长,从而增加孩子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减小升学的压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和学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而只是单纯为了上一个好的高中。家长并不是很关心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孩子本身会获得怎样的成长,而只是关心最后考试的结果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并非是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而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被迫去学习。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升学考试这座大山的压迫下,艺术学科也变成了一种工具。学生原本对艺术学科的兴趣在不断的、无聊的练习中被一点一点消耗殆尽,最后艺术教育的熏陶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审美上的提升,反而让学生更加厌恶。这样的艺术教育并没有拓展和升华他们的审美意识,反倒是让他们对艺术缺乏了正确的认识,仅仅把它当作帮助自己升学的工具。农村中学艺术教育极强的应试性,让学生更多的只是掌握了些许技巧,对其所学的艺术学科背后的真正内涵和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这样论述:“我们的真正目标是使学习艺术的学生惯于制出表现首创性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模仿放在他的眼前的事物。”他的这种观点无疑是与我们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相符合的。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创新意识、有审美情趣的人,而不是只会重复、模仿的工具。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我们的农村中学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众多需要我们去正视、去关注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困境让我们对农村艺术教育担忧的同时,也会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希望我们可以群策群力,为解决这些困境付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张林林.整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作者:张海燕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