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音乐教育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音乐教育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对策

【摘要】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站在素质教育的视角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有其自身之义,可以在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提出几点小学音乐教育培育学生创造力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小学生;创造力

目前,新课改在我国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新课改提倡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比所有哲学、所有智能更高级的启示。”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也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培养小学生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音乐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价值,要挖掘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听到一首音乐的时候,学生首先会在头脑中对歌词及曲调自动展开想象,比如描写大漠、草原生活的歌曲会让学生自己立马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场面,或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景象,当然,也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这些图像或者画面的呈现与电视、美术画作等形式的画面呈现不一样,无论是电视这种媒介,还是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他们都是比较直观地将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而研究发现,人们的视觉比听觉或者想象力等感觉更为敏感,视线如果先看到了图像,那么其他感官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干扰,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而欣赏音乐大多时候是听觉先行,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派上用场,从而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也要培养抽象逻辑思维,多听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小学生年纪尚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利用音乐熏陶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少数民族的音乐伴奏一响起来,学生会自动想到这是什么乐器,然后乐器的形象就会在脑海中自动出现,是北方少数民族粗犷的马头琴,还是南方少数民族细腻的葫芦丝,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提示,头脑中会大概有个图像。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马头琴或者葫芦丝长什么样子,所以这个时候即使知道乐器的名字,脑海中的图片形象是模糊的,有许多学生因为对这种音乐或者对这种乐声的迷恋.而去查询这种乐器的详细介绍,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求知并解惑的过程。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发散性思维和急骤性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就是在安静的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戴着耳机聆听着播放器中的音乐,万籁俱寂,人的思维跟着音乐节奏跳跃,可以是甜蜜美好的阳光灿烂场面,也可以是悲伤难过的风雨如晦画面,任何一种,都是头脑根据已有的见识、阅历,自主自发勾勒出的情形。无论是哪一种情境,人们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自己的头脑异常清晰,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在作用,让人的内心世界因为自我创作而丰富起来。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音乐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完善小学生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使这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全面性等基本特征,避免以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单一性等问题,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个性化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有鉴于此,音乐教师要与小学生加强互动,信任小学生、尊重小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给他们的关爱与信任,愿意用心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为培养创造力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时,可以为小学生组织《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活动,引导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水龙头没有关紧,发出“滴答滴答”的水声;刮风了,发出“呼-呼-呼”的风声;上楼时有“咚咚咚”的脚步声,其实这些都是节奏感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学生可以打开思路,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节奏的声音,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加强启发式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师要运用有趣生动的活动内容和场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小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他们有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关键要靠教师将他们的这种思维能力挖掘出来。启发式教学法是取代注入式教学法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法。在小学生音乐课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小学生的智慧闪光点,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训练,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自主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不改变歌曲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个别词汇进行创编,比如把妈妈改为爸爸、奶奶、爷爷,再重新演唱改编后的新歌曲,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体会到学习成就感。再比如在教学《拔河》这首歌曲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歌曲中的“拔河”用其他运动器材的名字来替代,例如踢毽子、跳皮筋等,并想象自己在游戏中是怎么玩耍的,尝试演绎新的歌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精心选择音乐作品,运用多种方式演绎

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来渲染情境、传达情感。音乐艺术的思想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爱党、爱民、爱祖国的歌曲比比皆是,这些歌曲对催发人的思维情感有着奇妙的效果。比如《快乐的小木匠》、《雪花》、《山谷回音真好听》、《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等,或是表现饶有趣味的童年生活;或是表达美好的生活情感;或是表现亲人朋友的友好感情,无一不闪烁着璀璨的人文之光。古今中外诸多文人志士都对音乐艺术有着狂热的痴迷。所以小学生音乐教师要为小学生精心选择音乐作品,逐渐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另外,在为小学生选择音乐作品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有水平。比如针对《茉莉花》这首歌曲,这是一首风靡全国的江苏民歌,很多小学生都能从头唱到尾,即使不会唱出清晰的歌词,也能哼出主要旋律,在课堂上教授他们这首歌曲时,难免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独唱、合唱、钢琴、小提琴等不同音乐体裁的《茉莉花》,让小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这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抒情的旋律中感受音乐的风采,对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大有好处。

(四)引导学生动起来,参与实践活动

音乐必须由感而动,动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创造,这里的“动”包含了动口、动脑、动手、动脚,所有身体器官都可参与,而最重要的是动情,这是孩子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不同的乐曲引导学生不同的动。如欣赏《骑兵进行曲》时让学生模仿骑马的动作,用嘴模马蹄声。如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时可以模仿小天鹅跳一跳,自编节奏谱跟着乐曲拍一拍。如欣赏《鸭子伴嘴》时让学生用嘴巴、舞板即兴模仿鸭子呱呱叫声,逗一逗,玩一玩,也可以用画图和文字题,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音乐。事实证明,儿童的智力、技能的形成最初依托于外部的动作,音乐教育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交错的速度,以及不同的情感交换都能激起儿童形体动作的反应,使儿童动起来,可以使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提升。总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创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着美妙的音乐。小学生教师要借助音乐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淑娟.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刘晓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作者:王茵楠 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南洲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