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摘要: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人格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村音乐目前在这方面距离要求相去甚远。农村音乐素质较差,学习音乐目的不明确,现在学校音乐没有考试的压力,音乐课就更加的不被重视。本文就此现状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

偏远农村;音乐教学;思想观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当中,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作为精神文化层面的主要教学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程度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不容忽视。目前来看,我国农村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情形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呈现出不平衡,不公正的局面,思想意识淡薄,人才缺失严重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村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经过长期的理论论证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它是实施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

教育理念差,是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的最大现状。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是了解世界的最初感受,每当周围开始出现音乐,我们的耳朵就会不由自主地聆听,辨别音乐里的旋律,辨别声音里的特质,跟着节奏产生心情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灵和思维都是一种别样的启发。在这种时刻,音乐就已经和自身的情感发生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引起了情感的一系列反应。让学生可以认识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可是,这种富有诗意的情感,在农村学生中却没有得到反馈。农村音乐课对音乐的了解,音乐知识的淡漠,农村音乐教育的局限性成为音乐课教学的难题,音乐教育并没有给予农村学生相应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对音乐有足够的认识。对于音乐课的不重视也是音乐知识淡薄的原因。这种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匮乏和无知。很多农村对于西方音乐家都完全不了解,对中国民族音乐都不感兴趣,对中西音乐代表作基本就是全然不知。家长和学校都看重其他学科的成绩,认为音乐是无用的学科,是所谓的副科,即便有的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家长也不高兴,不同意学生去学习音乐,认为学习音乐没有好的发展。这样的话,一部分有天赋的孩子就被扼杀掉了,学生也就失去了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在情感审美方面有所缺失。虽然,我国目前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但是农村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过于浓厚,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困难的问题,很难一时之间扭转,因此,这种现状必将长期存在。音乐教育离不开乐器和相关设备的置办。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不是只动动脑子就能产生教学效果的。目前,我国在农村音乐教学的设备方面比较难堪,许多农村地区几乎没有音乐设备。最起码的电钢琴、钢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根本没在购买计划之内。即便有,也是从乡镇,甚至是县城的学校当中淘汰下来的,根本没办法用,放在那里只是摆设。这样的话,学生就只能五音不全了,根本无法知道音乐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甚至有的学校放在那里当作摆设,既无法进行教学,也不能起到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音乐失去基本的兴趣和动力。音乐活动教室应该给予农村学生有好的环境,民族乐器如葫芦丝、古筝、扬琴,西洋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农村学生甚至于都没有见过以上这些乐器。对于这些乐器音色的了解和使用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农村孩子的眼里,音乐活动室只是一个教室而已。在这个现状当中,许多学校是由于没有过多的经费而搁浅此项目,但是有的学校经费充足,将钱宁愿花在像计算机、运动器材等设备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平衡,为了完成上级单位的验收,不惜采购过多的无用设备,而真正忽略了音乐器材的置办。长期下来,学生的音乐教育如何发展?音乐课外活动与音乐课堂教学有鲜明的对比,课堂音乐活动有比较强制的跟随教师教学方法学习音乐知识,而课外音乐活动则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的学习音乐,其中启发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有着绝对的区别。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活力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都开展了各种音乐课外活动。所以说学校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们展示自己音乐才能,提高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平台。虽然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对农村音乐教育意义深远,大部分农村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农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人数急速下降,许多活动就不能够顺利有效的得以展开,例如合唱课外活动、器乐课外活动、歌咏比赛、集体舞蹈大赛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农村的音乐课外活动就形同虚设。音乐课外活动的匮乏也是农村音乐教育目前的现状。

二、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资源建设

(一)更新教学理念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精选出具有审美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教学的内容。摒弃传统的以音乐学科为知识体系的做法,不再以欣赏、识谱等为单元教学,而是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美的实践活动为主线,设置了情景主题活动领域,将音乐知识整合融会其中,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集中呈现出来。教材力求达到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同时注意选择动听、耐听的优美曲调,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参的编写上,强调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并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重视音乐对人的情操的熏陶,把音乐知识、演唱技巧、音乐审美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为教师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除了学生用书外,还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内容有单元分析、教学目标、作品分析、相关音乐知识、用于课堂教学的歌曲伴奏谱等。在教学建议中,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方法、优秀课例选登等,这些既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众多一线教师宝贵实践经验的总结,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除了这些文字资料,还注重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精心编配和录制了髙质量的教学录音带、CD光盘,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大力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这些集开放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操作简易为一体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将音频与视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听觉与视觉两种姊妹艺术所特有的魅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三)音乐教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从学生的现状出发

学生中的课程资源。学生不只是音乐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丰富资源。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时才有价值;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得当,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

教师中的课程资源。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各自选择教学内容,之后将教案共享。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和相关学科(比如美术、文学、历史等)的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并资源共享,有效实现“学科综合”。教师的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理念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长设计和组织有特色的教学,扬长避短。同时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防止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全面而造成的课堂教学主观性和教学内容的缺失。从会用资源、善用资源,发展资源到创造资源、共享资源。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

学校的广播站、音乐教室、业余乐队、合唱团是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资源。应该利用这些宣传媒体,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排练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指导学校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师的职责。学校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合唱团、乐队、兴趣小组等。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农村的音乐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农村的音乐教育对于农村学生的智力、情商等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培养社会人才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这违背了社会主义人才观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是农村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主要存在的不足及教育资源配置与优化资源建设的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共同参与,为我国农村教育起到一点绵薄之力,为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蓄力。

参考文献:

[1]张盛仁.浅论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J].教育与经济,2008,(03).

[2]马晓燕.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供给特点及其应然选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5).

[3]郝庆堂,王华春,秦瑞莲.简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0,(01).

[4]吴华,罗海萍.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真正推行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05).

[5]郝文武.教育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管见[J].上海教育科研,1995,(07).

[6]张亚丽,徐辉.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初探[J].教育评论,2016,(06).

[7]王奎宏.论教育资源配置生态化的法治思维[J].江苏高教,2015,(02).

作者:李爽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