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幼儿园音乐教育思考

摘要: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正是《纲要》的改革精神。《纲要》中对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是审美体验、享受快乐、自我表现和大胆创造,这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南,但是《纲要》概括性很强,想要落地和发展,需要具体实施者深入的学习。为能更好的去理解《纲要》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了解儿童世界,保护儿童的天性为切入点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关键词:

《纲要》;音乐教育;解读

2001年9月,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预示新世纪的幼儿园教育的来临,它明确了我国幼儿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成为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行动指南。《纲要》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具体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内容科学的划分同时又提倡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喜爱音乐、美术、运动课程,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解读。

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中,音乐与美术占据着大部分艺术教育。推翻传统的音乐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向实施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发展前进。其《纲要》中音乐教育(含美术教育)主要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审美体验、享受快乐、自我表现和大胆创造。我们常说的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传统模式,“重技能轻体验”“先苦后甜”的音乐教育理论被逐步推翻,取而代之的是让幼儿感受到“甜”、喜欢、热爱到为之“吃苦”的模式,也就是《纲要》中所提到的先让幼儿在体验、快乐、发现、创造中轻松学习音乐,用兴趣引导他们去热爱、自我发现,达到终身学习的效果。这和《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必须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儿童美术发展过程和空间认知过程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不谋而合。“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极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正是《纲要》的改革精神。《纲要》中对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是审美体验、享受快乐、自我表现和大胆创造,这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指南,但是《纲要》中的概括性很强,想要《纲要》落地和发展,需要具体实施者深入的学习。为能更好的去理解《纲要》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了解儿童世界,保护儿童的天性为切入点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二尊重儿童天性的音乐教育

近期,笔者在做幼儿园音乐教育调研中观察到一些现状,新《纲要》颁布以来,全国上下学前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作为高校教师,每年接触大量的用人单位,单从一些用人单位对招聘对象的要求看,就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对于幼师面试的第一关,就是对钢琴、声乐、舞蹈技能的要求,艺术技能好的学生选用的几率就大,这反映出园所的理念还是传统固有的思维模式。从面试的内容上来看,分科考核弹奏、唱歌、跳舞,对考核学科综合能力、创造力的考核并没有过多涉及等等,所以能够看出多数幼儿园对《纲要》的理解都还是停留在表面。当深入幼儿园后,我们又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对新《纲要》的理解就是让孩子们跳一跳、动一动、大声喊一喊,音乐作为中介的作用应该让孩子们能够接触、热爱更多的知识领域。所以技能好坏不能等同教学好坏,儿童的天性也会在强调技能中退化。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儿童有着强大的精神世界,他们喜欢童话中赋有诗意的美,有正义感的人和事,他们崇拜神话故事,相信虚拟且不存在的世界,这要比成人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和想象,他们可以做虚构国度里面的国王,做梦、幻想是儿童的天性,这与音乐艺术的乌托邦十分相似。音乐作为审美功能就是一种自由的、解放思想的,能够带人在美的国度里面感受审美、体验快乐。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轻视体验和审美,这违背了儿童的天性,也违背了音乐的审美功能。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启用游戏、运动、发现、探索等符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式,选择童话、神话、科学等教学内容。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善于观察与模仿,对外部世界有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易受到外部情绪而影响,这对幼师们理论学识、创新能力是个考验。学前时期正是培养孩子们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分辨美与丑、真与伪的重要阶段,所以学前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十分重要责任。

三成为儿童语言的音乐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全方面和谐发展。”正如陈鹤琴老先生主张的“整个教学法”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教学应该结合儿童的整个生活,注重从生理、心理、社交、情感等等全方位的教育,将幼儿园中所有教育融合,打成一片成为自然的生活,就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润物细无声的接受着健康的教育。陈先生也强调,作为幼儿教师也是儿童生活中的一员,了解并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让教育变得都是那么的自然。笔者对《纲要》中所提的学科间相互融合渗透有着深深的感触,例如,在幼儿园里上一堂音乐课,只是领着孩子们唱歌,不告诉孩子们歌词的含义,也不用图画展示音乐画面,让孩子们空洞的想象,不能将学科相互渗透,这样的教学是徒劳的,音乐的作用也就消失了。现在有很多专业学者提出音乐贯穿在一日幼儿生活中,成为孩子们语言和学习兴趣的引导者,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是正确,但是如何贯穿,怎样能够科学的贯穿,能够真正理解《纲要》中指导思想,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至上而下学习与研究。目前,针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研究虽然多,但繁杂;《纲要》虽然出台很多年,但就幼师而言真正理解的,确甚少;虽然硬件环境设施大大改善,包括师资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想达到《纲要》中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做更多的努力。

作者:马舒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73-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57-61

[3]唐淑.以陈鹤琴教育思想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3,(1):4-5

[4]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