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育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音乐教育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音乐教育分析(4篇)

第一篇: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

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民族音乐形式可以变化,但是民族音乐文化却永不变,因此需要在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概念进行区分,其次对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缺失分析,并提出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式。

关键词:

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0前言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密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需要在音乐教育中逐步渗透。但是,在社会文化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受到严重的影响,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为:音乐教育重技轻论,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冲击。那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1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概念界定

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民族音乐通常是指在不同民族中产生的音乐类型,例如,民歌、说唱、器乐、戏曲等不同形式。而“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其中不仅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还包含了人为力量与习惯。文化的基本要素就是传统思想观念以及特色价值观,在文化中价值观最为重要。同理,民族音乐文化就是一种具有特殊符号的思想价值观,该种文化具有一定的规范体系,以及物质产品。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能通过音乐教育,将其作为一种音乐技艺来学习,而是需要将其精神、内涵以及价值观念传承下来。[1]

2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缺失

2.1重技轻论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民族音乐文化需要在实际的教育中得以传承。但是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大部分音乐教学环节中只是关注音乐技巧,而忽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的教学。这种重技轻论的模式,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带来严重阻碍。就陕北民族歌教学来说,经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好陕北民歌的演唱技法,但是却对艺术作品中所展示的陕北地区丰富的异域风貌和人文特色了解甚少。

2.2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冲击

随着社会生活逐步进入现代化,传统民族文化中所映射的劳动形式、生活方式等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族音乐文化原有的传播形式。多元化的文艺形式,使得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民族音乐取材是人民劳动、爱情和生老病死的生活元素,这些都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人民对民族音乐文化比较热衷,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民不能在民族音乐文化中找到生活的缩影,导致民族音乐在民间传播受到阻碍。[2]

3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3.1改革音乐教学体系

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忽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象,以此为例将我国的音乐文化精髓流传下去,从音乐教学方向入手,将改革音乐教学的体系。在传统的音乐课程安排上,其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程安排不合理。因此,需要将传统音乐课程体系、中国音乐史、民间音乐以及中华传统音乐论文精选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必修课。将教学的重点转移,转移到培养人的音乐思维方向上。学生的音乐思维得以培养,就会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观有所理解,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3]而在民族音乐作曲专业中,需要设置作曲技法课程,作曲技法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质量提升,以及创作都不能脱离作曲技术而实现。民族音乐中应用作曲技术的关键就是将和声、复调、曲式以及配器四种作曲技术与民族元素之间相互结合。这四部分是音乐作曲的灵魂,因此将这些应用于民族音乐中,需要做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民族音乐民族元素挖掘;第二,作曲技术与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底蕴不同,在音乐艺术上的呈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尤其在民族音乐作曲上更是千差万别。对不同民族进行民族元素挖掘,首先需要根据民族历史,分析历史对作曲的影响。[4]

3.2民族音乐教材编制

为了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建立学校对音乐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中国民族音乐所占比重比较少,由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接触到民族音乐比较少,那么对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到的就更少了,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日常中,需要增加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大纲中的比重。目前,音乐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以歌唱教学模式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但是却没有通过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音乐教材中的爱国歌曲比较多,教师引导学生在歌词中,感受爱国情感。教材中的现代歌曲比例比较大,虽然很多作品很优秀,但是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些现代歌曲中,模式创新,虽然创新精神对于学生很重要,但是在学生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还需要以民族音乐为主,民族音乐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当没有民族音乐这一扎实的基础,再好的音乐创新,也是空中楼阁,根基不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改变音乐教材编制的方式,提升学校以及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5]

3.3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传承

如何在开展音乐教育环节中,促进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首先需要对民族音乐形式进行创新,获取民族音乐中的精华。而创新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并不冲突。创新是创新其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但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以及价值观依然还在。以陕北文化的传承为例,创新是一切艺术发展的保证,陈旧的文化传播只能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被淘汰。陕北民歌的创作中,动员专业作词作曲人,改编陕北民歌。虽然陕北民歌库非常的丰富,但是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只有寥寥几十首,在陕北民歌推广时,新曲风的改编很重要。为了更好地对陕北民歌进行宣传,艺术家应该对陕北的劳动号子、信天游、秧歌调等进行深入了解,在保持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音乐基调进行合理整合改编,使得音乐听起来朗朗上口,旋律吸引人。

4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但是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这一文化瑰宝良好传承下去,需要将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缺失的情况弥补。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首先对现有的音乐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其次,将民族音乐教材进行合理编制,并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文化传承。

作者:钟纯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2-23+1.

[3]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63-167.

[4]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

[5]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42-145.

第二篇:民族音乐教育钢琴表演课程设置

摘要:

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的差异,传统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通过对高师音教表演专业钢琴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对教材的选用、即兴伴奏课程的强化、“钢琴教学法”的创新、“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增设、“文化素养”相关课程置的设置进行探讨,以期在实际的高师音教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中起到一定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教材;钢琴教学法;文化素养;课程设置

经过近20余年的探索和尝试,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和需要,音乐教育中衍生出了一系列表演专业,其教学改革的思路日渐清晰: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的差异,传统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因此,及时调整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课的教学思路,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内容。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入校时的文化课要求比音乐学院的钢琴系要高一些,主科钢琴比声乐、舞蹈、器乐等其他课程的地位和要求要高一些,毕业后有教师资格证,可以从事教育、演艺等行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以钢琴为相对主要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演奏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教学的能力。下面以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为例,谈谈新时期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教材的选用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从大三开始至大四结束,开设两年的时间,能够入选上这门课程的学生是通过大二年级末的考试遴选出来的,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和较好的专业素质,教材选用的主要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册、第四册)、《哈农钢琴练指法》《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品599、849、299)为主线的系列教材。由于新时期要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加上这个专业的特点,学生水平的差异,这样统一的课程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着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觉得可以做一些改进:《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册、第四册)自一九八三年出版以来,已经使用了近20年的时间,曲目的选择上比较重视民族音乐作品学习的理念,练习曲和复调以及中外作品都有涉及,但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经典性和广博性方面已不太适合新时期的需要。曲目多年不变,选择性比较保守。钢琴作品问世了三百多年,其作品浩如烟海,可选范围极大,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考验也较大。教师的阅历和专业水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以教研室为组织编排一个曲目分类表,选择一些易被学生理解并能产生共鸣有兴趣的作品,大致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将作品归类,再按照不同时期的风格进行搭配,中外经典曲目均要兼顾,当代流行的音乐风格也要选择,每个部分的参考曲目在50首左右。掌握好不同体裁所占的比重很重要,例如:初级程度的作业布置按照30%的基本功训练,30%的国外曲目,30%的国内曲目,10%的近现代流行音乐接触;中级要调整复调作品的比重;高级要增加难度技巧的比重。再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兼顾选曲的丰富性又能均衡搭配学生的技术技巧。

二、即兴伴奏课程的强化

伴奏能力是学生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自己能弹奏各种曲子,还要具备即兴弹奏的能力,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目前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伴奏课程是作为集体课开设的,开课时间又太短,加之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统一的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当前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活动的要求,有的程度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程度好的学生又觉得太简单有些浪费时间,因此,应该加大伴奏课时的比重。根据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课程“一对一”特点,可以在每学期钢琴表演的专业课中穿插安排三到四周的《键盘和声》的内容,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程度选择相应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各种调式的音阶、琶音、和弦从而加强了基本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强化钢琴伴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正谱伴奏到简单的歌曲即兴伴奏在四个学期中有计划地逐渐加大难度,通过学生对和声编配和肢体的了解并运用提高即兴伴奏能力。要求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上舞台的伴奏体验,通过临场的锻炼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伴奏能力。

三、“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创新

“钢琴教学法”课程是研究钢琴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课程,主要探讨钢琴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弹钢琴和怎样教钢琴的一门理论课程。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目前开设这门课程,仅仅只是从理论上讲解,考核是否合格的方式是完成一张书面试卷而已。为了突出音乐教育的师范性,我觉得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环节,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是这门课程成功的标准。结合不同课程中课堂教学的相应章节,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举办一些座谈会、讨论会、或者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基础部门见习和教学,或者让一些程度浅的学员进入课堂进行一个钢琴教学公开课,可以让老师上也可以让学生上,教师现场指正;或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言,提出给这个学生上课的思路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让大家现场讨论寻求最佳解决答案。“钢琴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现场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础钢琴教学法和教学规律,更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和实践综合素质能力。由此可见,让“钢琴教学法”活起来十分必要。

四、“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增设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目前没有开设“国外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大师的教学法可以为乐器学习者提供许多教与学的途径和灵感。例如音乐教育的先导人物瑞士人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念是通过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的要素、情绪等方面,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和平衡的动觉,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他影响了后来的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的形成,推动了世界音乐教育的改革;德国教育家奥尔夫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法主张扎根自己的本土文化,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日本的铃木音乐教育法主张将母语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小提琴教学中;……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人才,这些大师先进的教学法几乎全是面向低龄儿童的,共同之处都是重视学习者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开发,对这些成功教学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探索这些教学法的先进之处用于我们的钢琴“教”与“学”中可谓是“取之不尽”的财富,不仅可以为钢琴教师提供很多教学法的参考,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多元文化,把视野扩大到全世界的范围,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才能创建一个科学先进的教学体系。

五、“文化素养”相关课程的探索

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大学生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全面素质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弱项。新的历史时期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较高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性音乐专业技能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要重视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音乐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创新、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有助于对钢琴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拓展广阔的表现和创作空间。例如:对政治经济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掌握时事动态和当今艺术风格的演变;对哲学和历史的学习利于我们去深入揣摩音乐大师的经典;民族学和宗教学方面的知识利于我们理解民族和地域的音乐特色。其次,广泛的相关姊妹艺术知识的摄取也是必不可少的,新时期的音乐教育理念下的钢琴课不再单纯地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提倡钢琴教学与舞蹈、摄影、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这些姊妹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以此触类旁通,能使学生逐渐对艺术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体验钢琴艺术的精髓。关于文化素养的课程湖北民族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课程体系,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发展要求,这方面的教材编写、内容范围、开课计划等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值得去挖掘和深究。本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钢琴表演的时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十六周,建议可以以集体课的方式开课,每周安排两学时的课时用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民族学、姊妹学科这四个大的方面,高师音乐教育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实践、大胆创新中对课程设置进行完善。目前,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探索尚处在尝试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现代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朱蓉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柳.如何提高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J].美与时代(下),2009,(05):125-126.

[2]陈国志.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探究[J].民族音乐,2014,(06):116-118.

[3]李晓莹.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8,(06):47.

[4]谢京汝.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高校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民族音乐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摘要】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孕育千年的智慧结晶和文明成果,与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交相辉映,熠熠生辉。“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培养优秀民族音乐传承人的神圣使命。本文就民族音乐的定义、民族音乐与教育的关系及民族音乐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是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三个方面,对民族音乐与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

音乐教育;教学评价;思考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民族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即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音乐。从狭义上来看,民族音乐是凝聚着各民族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极具本民族特征的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各民族生活气息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文化。就中国的民族音乐来看,既包括56个民族的民族音乐,也包括由世界各地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传统音乐吸收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民族音乐自古以来被视为我国的文化瑰宝,许多音乐家祖祖辈辈立志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音乐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不卑不亢、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血脉。在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长期积淀下来的文明成果。

二、民族音乐与教育的关系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对于提高全民艺术素养、促进民族文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音乐教育史印证了:无论在任何朝代,音乐对人的熏陶教育、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起的作用都非常重大。音乐教育是使人走向文明的教育,音乐教育必须触及音乐作品的美,在审美熏陶中联想世界中的思想、情绪、态度、事件。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脉,它一方面为其他音乐体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也在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民族音乐与教育所追求的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民族音乐是续写和构成艺术史追求美、理解美的教育;而教育促使民族音乐不断地传承、创新和发展。

三、民族音乐在高校的传承

民族音乐学科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民族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其研究领域也在日益发展。然而,在音乐充斥着人类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民族音乐需要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在音乐教育中沟通、发展。如果说民族音乐是一个社会音乐文化的心脏,那么那种因个人喜好而造成的民族民间音乐与大众流行音乐的割裂,将使这个“心脏”发生梗阻。而梗阻的结果进一步导致民族音乐忽视自身的社会文化功能,忽视对大众的关注,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吸取不到应有的音乐文化养分。在当前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问题上,一般采用工作室或研究室的形式,建立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基地,供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学生由校内封闭的专业艺术学习,走向了校外开放的问题探究,变成了自主学习。师生们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全面普查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收集、整理和储存民间音乐资料,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并及时将代表性的民间歌曲、民族器乐、民间曲艺和戏曲音乐编入地方性教材,作为对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补充。师生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中,继承和弘扬了其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各相关学科的民族文化发展。因此,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主要就是依靠建立民族音乐研究基地的方式进行的。此外,将研究内容编入高等音乐课程体系、抓住与外部文化合作的机遇也是展开民族音乐艺术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无论从促进艺术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高校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校音乐教育虽然是以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人才为前提,但是却更注重培养民族艺术的传承人;在促进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与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交流。高校音乐教育多年来沿袭的是综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大众化”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正一步步地走向开放,音乐教育应更加注重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与生活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紧密联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韩志敏 单位:新乡学院素质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欧以克.民族高等教育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

[2]杨海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J].民族音乐教育研究,2005(1).

[3]田发刚.恩施州民间艺术抢救的实践与思考[J].巴文化(学术版),2005(2)

第四篇:多元文化民族音乐教育应用

【摘要】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如果仍然按照以往教学模式,教学就会显得过于传统或单一,将同现阶段音乐教育不能匹配,同时也不利于多民族交流。现阶段来说,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阶段,应积极致力于加强多元文化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凸显教育实际作用和意义。本文对如何促进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展开相应探讨,希望促进高校音乐教学不断发展。

【关键词】

多元文化;融合;民族;音乐教育;应用

长期以来,对于我国音乐教学来说,普遍存在着模式单一和落后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如果一味通过传统模式开展教学,将难以同现阶段音乐教学匹配。只有注重加强多元文化融合,并将这一理念切实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顺应当前时代潮流,一方面有助于实现良好音乐教学,另一方面构建彼此交流机会和平台,这样才能实现不同民族共同学习。

一、在高校大力开展多元文化教学存在的意义

现阶段高校普遍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方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实施,在一方面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通过对理论层面予以分析,在高校大力推广音乐教学,能切实有助于学生素质提升,同时是学生具备一定审美素质,养成一定的人文情怀[1]。音乐教师也应切实肩负起职责,开展多元文化教学阶段,需不断加强音乐教学策略方面分析和研究,才能有助于音乐教学顺利开展,并有助于优秀人才建设和培养。多元文化教学具体开展阶段,一方面应加强本民族音乐研究,另一方面需注重其他民族音乐探讨,并不断学习及借鉴。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尤其是充分挖掘其音乐上面存在的潜质和才华。不同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在音乐风格等方面也独树一帜,为此音乐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弘扬并吸收国内外特色文化,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文化内涵不断提升。除此之外,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方面有助于开拓其创作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乐感,从而帮助学生接受音乐。

二、如何实现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科学应用

(一)应积极构建多元文化融合方面音乐教学体制

多元文化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微切实促进其贯彻落实,应积极致力于方法构建,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为此,需注重加强音乐制度的建立,并转变较为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2]。对于高校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普及并讲授多元文化。尤其是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应加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音乐融合,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蕴含不同文化。只有不断引导学生了解各国音乐方面的文化,并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才能使其熟悉并充分掌握音乐,并提升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才能实现理论同实践结合,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

(二)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

对于高校音乐教师来说,为切实保障多元音乐教学顺利开展,应注重明确教学内涵。教师还应积极建立科学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实现多元文化教学。教师一方面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学实施阶段,应力求通过科学合理方法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教师需注重加强对学生激励,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音乐尝试,并实现多元音乐方面进一步教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方面,应考虑学生特点,这样才能评价客观和公正。从音乐教学目标来说,一方面应注重音乐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应实现音乐文化发扬和传承。同时还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其具备良好审美意识[3]。通过大力开展多元文化方面教学,有助于倡导学生热爱本土文化、重视本土文化,民族音乐及文化特色等方面掌握更加具体,从而有助于学生真正喜欢音乐。

(三)应注重增强学生音乐交流意识

对于传统音乐来说,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需改变单单学习但是不交流现状,力求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如果一味只学习和不交流,弊端将非常明显,音乐教学的课堂之上将显得非常枯燥和乏味,同时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然而,如果一味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音乐活动交流,力求实现交流比重不断加大。教师还应积极开展音乐有关的研讨会、交流会,并致力于发展音乐文化,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应引导举行表演及讲座,聘请音乐专家,并借助于专家经验,注重同学生互动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音乐知识更加丰富,音乐素养以及音乐理论水平也得到了增强。在此过程中,音乐价值导向得以科学树立。除此之外,从音乐教师的角度来说,需不断加强学生鼓励,并同学生之间展开良好的交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带来无穷魅力。

结语

本文对如何促进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展开相应探讨,希望促进高校音乐教学不断发展。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不同国家还是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独具自身的特色和魅力。只有不断加强多元文化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有效增强。为此,民族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注重加强多元文化融合,并将这一理念切实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顺应当前时代潮流,实现良好音乐教学。

作者:周文慧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王喆,李婷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照下的民族音乐课程建构取向[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0,(7):70-72.

[2]肖明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7):203-203.

[3]吴琼.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130-132.